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纪念祖父蔡东藩(二)
来源:蔡福源  作者:  日期:2018-04-19

祖父所处时代,正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贪官污吏遍地,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祖父一介草民,饱经人间辛酸苦难。他想找一条出路,为国为民做一点事情,就去参加优贡的考试,企图“清官救国”。省考成绩优异,去北京参加朝考,被录取在一百名之内,属于优等。发榜后,他曾朝见过皇帝。祖父曾对我说过关于觐见的事:“说起这件事真好笑,比演戏还不如。为了朝见,花了一大笔钱,去购买了一套绣花衣帽。半夜里就在朝见的殿外等候。等到天将黎明,由太监传出话来,说是朝见皇帝了,于是跟着大家进了殿门,跟着大家跪下叩头,跟着大家叫万岁。这样身不由己地搞了一段时候,总算朝见结束。天晓得,不但皇帝的影子没有看到,而且连什么大臣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朝觐后不久,祖父被分配到福建以知县候补。1911年春末,祖父既高兴也有些踌躇,高兴的是报国有门,踌躇的是到福建去的费用无着。经亲友们的帮助,才到了福建的省会福州。官场险恶,在这高官云集的福州,一个远道而来的候补知县,有谁看得起!祖父因没有向巡抚、臬台、藩台等衙门守门人送钱,求见时,祖父被守门人谎言搪塞而挡驾了。几经周折,虽能与这些大官相会,他们又哪里把祖父这个寒儒出身的候补知县放在眼里!祖父对官场中的应酬交际、吹牛拍马、尔虞我诈等稍有觉察,深感失望和忧伤。他不肯仰人鼻息,轻易折腰事权贵,在福州痛苦、彷徨了一段短暂时间,是年夏天称病回家。

祖父从福建回来后,痛恨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决心跳出仕途。他的同窗好友邵希雍(字廉存,号伯棠,祖籍山阴县下邵村——今属萧山区),得悉祖父辞官归里,称赞他是“危崖勒马,智士也”。邵氏是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编辑,长住上海,曾著《高等小学论说文范》,由该书局出版,风行全国。邵拟著《中等论说文范》,但因事多抽不出时间,想聘请祖父参加编纂。初,祖父婉词谢绝,秋,又见书招,遂应聘。此时,适逢辛亥革命,祖父赞赏和支持辛亥革命,在《中等新论说文范》书中,倾注了欢欣歌颂之情和重铸民族魂之灼见。他在该书的自序中说:“窃谓为国民,当革奴隶性;为新国文,亦不可不革奴隶性。”“但能理正词纯,明白晓畅,以发挥新道德、新政治、新社会之精神,为新国民之先导足矣。”自《中等新论说文范》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后,祖父与该局交往增多了。邵死后,该书局因邵著的《高等小学论说文范》需要修改,就请祖父执笔加工。此后,祖父先后替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编撰了《唐著写信必读续增》、《楹联大全》、《留青别集》、《幼学故事琼林续增》、《客中消遣录》等书。由于这些书的发行量扩大,祖父遂在该书局经营者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彼此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祖父一生,不仅处在国家多事之秋,而且家庭波折迭起,可谓一生坎坷。祖父20多岁时,与王氏结婚,生两子,长子震氵贲,就是我的父亲。后来祖父续娶黄氏女,黄氏女不久又在忧郁中永别人世。过了一段时间,祖父又续娶韩姓店员之女。祖父几番结婚续弦,子女却仅存父亲一人,又体弱多病。稍长祖父就叫父亲到杭州中医药专科学校求学,主要动机是,既可使父亲获得一些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有利调理自身,又可以解救人们疾病的痛苦。

辛亥革命以后,祖父念念不忘国家的前途。他热情拥护共和,赞成民主,坚决反对帝制,憎恨专制。他在当时“演义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就着手撰写历史演义了。

19151916年间,他完成了第一部《清史通俗演义》。其间经历了一条呕心沥血、艰辛努力、曲折复杂的演义创作道路。

一是亲友的缠扰。辛亥革命以后,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治多变,危害民主共和,祖父力图以通俗的历史演义,唤起民众,挽此狂澜。他当时曾说:“孰知时事忽变,帝制复活,筹安请愿之声,不绝于耳,几为鄙人所不及料。”他在《清史通俗演义》中,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帝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但是有些亲友出于各自的目的,不同意祖父的观点,不断向他进言,貌似忠告,实则阻挠。如邻居李马鉴,是一个地道的满清遗老,得知祖父在写清史,就絮絮叨叨来述说满清王朝的功绩,大力赞扬君主制度的优越。再如友人沈幼贡,本着反清复明的旧思想,在祖父面前嘀咕满清是“胡人犬种”,一无是处,希冀达到诋毁满人之目的。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上是有一定市场的。祖父一概不予理睬,主张尊重历史事实,全面考虑。“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永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欤。”他主张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他认为“仍返前清旧辙”是逆于潮流,“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云尔”。他自信,坚韧,坚持自说,力排众议,并废寝忘餐地搜集资料,夜以继日地埋头赶写。

二是出版受阻。祖父虽与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有较密切的联系,但他不善于交际,所谓“联系”,只不过是书商的敛财对象而已。他写的《清史通俗演义》,见解独特,与拥满复清、排满复明的思想大相径庭,与攀鳞附翼、见风使舵的潮流相悖逆,出版要冒政治风险,对此,那种脆弱的“关系”,便一触即破。当他满怀热情把撰写《清史通俗演义》的打算,告之经理、老板时,却遭到奚落和嘲讽。他为《清史通俗演义》出版无门而忧心忡忡。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就不断地设法与上海大东、广益等书局联系《清史通俗演义》的出版,岂料俱成泡影。

1916年春,《清史通俗演义》第一百回“举总统孙文就职,逊帝位清祚先终”终于成稿。祖父反复综观,颇为自慰:“著书人或详或略,若抑若扬,皆斟酌有当,非漫以铺叙见长,成名为小说,实侔良史。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书虽不错,无处出版也是枉然。祖父彷徨终日,一筹莫展。一日,祖父把这事告诉好友孔孝赓,孔安慰说:“事情很凑巧,我正有事赴沪,你不妨把《清史通俗演义》的底稿交给我,由我托人与那里的几家书局去联系,你不要焦急,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办法可以想的。”孔去沪3个月,杳无音讯,祖父心急如焚,屡屡写信催问。偶接一二复信,往往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祖父素知孔乐于助人,但对这次拖延时间,回信言辞闪烁、游移不定,感到奇怪。又一月后。祖父终于等到了孔孝赓的来访。孔一见祖父就诙谐地说:“我去沪4个月,先无消息,后少实耗,你一定感到出于意料了吧?如此大事,如此荒唐,岂非咄咄怪事!”接着孔就把推荐《清史通俗演义》的经过说了个大概:“我去沪的路上就盘算好,这次的主攻方向应当是会文堂新记书局,但不能单打一,必须与大东、广益、群智等书局接触,多方联络,使他们相互之间有所竞争。后来他们看了底稿,有的婉言拒绝,有的随口敷衍,有的吞吞吐吐,总没有接受出版之意。时间过得很快,一拖3个月。这时,我想只好使用‘杀手锏’了,成败得失,在此一举。我就托人放出风去,说大东书局已考虑出版蔡东藩的《清史通俗演义》,不日就可成交。这一着真灵,隔天晚上,会文堂新记书局的王经理闻风先来找我,要我把底稿交给他,说什么蔡氏的著作该局已出版过好几部,现在应当继续。最后孔言明稿酬为200元。后来我打听到该局的经理和老板完全从商品的角度出发,所以不肯放手,抓到手就要杀价。”最后孔以询问的口气说:“进程如此,你意如何?”祖父如释重负,连声道谢。此后,祖父所写的演义,大都陆续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了。

三是史料残缺。祖父写《清史通俗演义》时,“清代尚无正史,私家著述亦不数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自天命纪元起,至宣统退位止,共297年的主要历史事实,串连起来,就须苦心经营。写演义,单是说说巨政是不够的,必须穿插一些琐录,才能有血有肉,形象感人。以祖父自己的话来说是“几经搜录,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这就为史料、轶闻的收集增加了难度。但这事难不倒他。祖父博览群书,娴熟地驾驭史料,在《清史通俗演义》中,使资料相互印证,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从下列两个例证中足见一斑:

如写顺治帝入关后,涉及清将豫亲王多铎的事迹,他恰当地运用年轻时看过墅西逸叟著的《过墟志感》和毛祥麟改写的《孀妹殊遇》,就在写清兵南下,攻入扬州、南京后,摄政王多尔衮命多铎回朝休养时,插入了孀妹刘三秀与豫亲王多铎奇遇的故事,既不违背史实,又增加了“演义”吸引人的魅力。

再如写雍正宠臣年羹尧时,觉得刻画年的性格特征的材料不足,就着意搜集。他从《客中闲话公大将军延师》中,发现公大将军与年羹尧的情况相符。于是在写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臣子,有拥戴大功,得到宠遇时,安排了年羹尧延师的情节,从而更加生动地刻画出年羹尧骄纵专横的形象,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穷奢极欲,嗜杀成性的本质,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血淋淋的人吃人的关系。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