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特别关注
 
吴山,镌刻着杭州历史的年轮
来源:  作者:  日期:2018-04-19

    吴山,一座伸进城市的山。

  在城市的怀中,也便是在市民的怀里。市民抬抬脚,就上吴山了。前人心细,将吴山一个个小山头命名为宝月山、清平山、峨嵋山、伍公山、紫阳山、瑞石山、七宝山、云居山等等。

  吴山上,也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关于杭州这座城市的印记。

 

体育石  中国体育史上唯一石刻

    吴山西侧是云居山。自城隍阁大樟树下往西走,一段平路后,便是往上的山道。近顶端,见一摩崖石刻——“云山万古”。崖宽约15米,高约4米。非常显眼。据专家考证,这是中国体育史上唯一石刻。

  云居山顶,向来是块风水宝地。唐代,道膺禅师在此结庐筑庵,取名“云居”。宋代,佛印禅师重建云居庵。元代,中峰禅师在此建圣水寺。明代,并圣水寺于云居庵,叫“云居圣水禅寺”。清代,又几次重建。说这里“云山万古”颇为恰当,但是体育呢?

  看边上的题记,明白了,确实与体育有关。题记道:“中华元年,浙江体育会成立,圣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赠山岩,供摩崖用因题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吕公望记,宁海叶颂清书。”

  中华元年,一个新朝代刚开始,杭州这个城市,亦轰轰烈烈嘈杂纷乱,作为都督府要员的吕公望、叶颂清为何为一个“体育会”大费周章?

  吕公望,浙江永康人。1905年其27岁时来杭。通过同乡结识了秋瑾和徐锡麟并加入光复会。两年后,他出发赴保定陆军军官速成学堂读书时,惊闻徐锡麟在安庆举事被杀,殃及秋瑾被害。从此埋下一个心结。毕业后,回浙江重组光复会。1911年辛亥革命,浙军攻打南京时成立“攻宁支队”,朱瑞为支队长,吕公望为参谋长,叶颂清亦为关键人物。南京凯旋一年不到,朱瑞做了浙江第一把手,吕公望、叶颂清自是手握新民国政府之军权。

  1912年,中华元年的7月19日,朱瑞、吕公望等人到西湖凤林寺(今杭州饭店旧址)参加秋瑾烈士殉难5周年纪念会。其间,吕公望等有感于秋瑾当年主持“绍兴大通师范学堂(首开体育专修科,实是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未竟事业,决议复建体育会。

  吕公望平生喜好书法。为纪念“浙江体育会”成立,特在云居山顶摩崖勒碑一方,亲书“云山万古”四字。次月,“浙江体育专科学校”成功创办。校址选在杭州东街路普安街。沈钧儒任董事长,吕公望任校长。这是浙江发展体育教育、创办专业学校的开端。因为,在此之前,国人强身健体的方式基本是武术。

  自“浙江体育会”成立以来,“体育”的概念在社会上普及开来。体育不但能培养国人勇敢顽强的性格、迎接挑战的意志、超越自我的品质、承担风险的能力,更能锻炼竞争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公平观念。当年的民国志士,是想藉体育之兴来强民强国。

  浙江体育专科学校共招收了6期365名学生。365颗体育种子播向杭州城,体育风气开始流行。三年不到,即1915年,《申报》已有这样的新闻报道:浙垣陆军第六师“定于三月一、二、三日在下城梅东高桥大操场举行体育竞技,以观平日教练之成绩。竞技科目:刺枪术、对刺、剑术、对击、竞击、竞走、徒步、三脚、障碍通过、徒手通过、担架竞走、马术、赛跑、超越障碍、器械体操、铁杠、跳远、篮球、网球、野球、角力、刀术、拳术……”

  第四年,即1916年的“浙江光复日”,“浙江省中等学校第一次联合运动会”在杭州梅东高桥召开,全省46所中学2760名运动员参加,规模非常大。时任省长的吕公望亲自担任大会会长。

  自此,杭城公共体育开始普及。弘道女中开设了室内体育馆;之江大学建起了第一个游泳池;一公园寸土寸金之地,建成了公众运动场地……

 

奉旨石  三茅观的好日子

    1150年,宋高宗心里打下个结。

  就在前一年,南宋的死对头金国易主了。新上台的完颜亮不是正式继位,而是弑君自立。一个连自家皇帝都敢杀的人,对南宋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果然,完颜亮称帝以来,动作很大。首先是集权,废行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只置尚书省。然后是迁都,将金国首都从黑龙江迁到北京。再是备战,调兵造船,矛头直指南宋。

  宋高宗领教过金国人的厉害,如今这个杀气腾腾的完颜亮,让他忧思恍惚,吃不香,睡不稳。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当年南渡逃亡,江上风雨大作,风势一阵紧似一阵,他的船无法前行半步。慌乱中的他只能祈祷于茅君。奇怪的是,当即应验,眼看着风势转和。

  离凤凰山皇宫不远,就是热闹的吴山。吴山上本来就有一座唐代遗留的道观,供奉三茅真君,那么,何不重建?“三茅真君”指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都是道教神仙。

三茅观遗址

  吴山上开始大兴土木。这皇家道观排场到底不同,一殿接一殿,一阁连一阁。主殿上三茅真君像,是当年宋徽宗的御笔画。好在吴山上的石头月白色,玲珑剔透,非常适合雕琢。观中三像,一立、一坐、一臥。高宗沿用汴梁时的旧名,赐额曰“宁寿观”。皇帝的旨意,变成了诏书。为了留住皇帝赐额的荣耀,诏书又被刻在了石头上,以垂永久。即《宋三茅宁寿观尚书省牒碑》。于是,三茅宁寿观以皇家气势覆卧在了吴山之上。

  也许是受了心里暗示吧,高宗只觉得此观落成以来,心绪大顺。高宗觉得此观很灵验,便大加赏赐,不但赏了亲笔御书的《黄庭度人经》,还赏了三件稀世珍宝:一是宋鼎,即南朝宋孝武帝时的牛首大鼎,用于祭祀;二是唐钟,原是唐代常州澄清观里的东西,皇室花巨资买来的;三是褚遂良书写的小字《阴符经》。其实,皇家赏赐给三茅观的宝物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唐代吴道子画的《南方星君像》、徐岳编著的《数术记遗》等。三茅观遂以“七宝”著名,一时连这座山都被称作了“七宝山”。

  自三茅观建立以来,南宋皇宫及其附近市民就以此观的钟声作为报时钟。陆游曾作诗:“坊远不闻宫漏声,三茅钟残窗欲明。”南宋音乐家姜夔移家杭州时,正赶上除夕夜。他的守岁即以吴山三茅观的钟声为界线。钟声响起,新年就来到了。南宋大臣张功甫呢,正月初三与家人一起上吴山三茅观,特意去看那口钟,因为吴山脚下千万户人家,都是凭着这口钟的钟声来安排起居作息的。陆游作《行在宁寿观碑记》赞叹道:一边是壮阔的钱塘江,一边是秀丽的西湖,中间皇宫巍峨壮丽,后面是重重山峦,三茅观可真是胜地啊!难怪香火之盛非他寺观可比。

  三茅观“七宝”后来如何?只说其中一宝,褚遂良所书《阴符经》。《阴符经》全名《黄帝阴符经》,与《道德经》齐名,为道家双璧,据说,历代帝王均痴迷此经。褚遂良是唐朝名臣,又是名扬天下的大书法家,他写的《阴符经》当然是无价之宝了。

  1259年,元军侵宋战争全面爆发。蒙古兵分三路大举攻宋,贾似道受命率军迎敌。也是他走运,双方开战不久,大汗蒙哥在四川中箭而死,蒙军无心恋战,于是贾似道“退敌有功”。皇帝要奖赏他金帛巨万,众人都羡慕死了,不料,贾似道不受,他只要三茅观的《阴符经》,可见贾似道眼界之高。对于皇帝来说,宝贝见得多了,要就要吧,下诏去取就是了。

  三茅观的好日子,就这样到头了。

  南宋“三茅观”的盛况,如今真的难以想象了。2008年杭州市政府修复三茅观,仅仅是一小院落。只有院落南面的这块奉旨石“尚书省牒”石刻,留下一丝让人遐想的线索。

 

 

涌泉石 寻找陆游的身影

吴山青衣洞遗址

冬雨似有若无,而树木、山石皆因雨水的滋润而色彩鲜明,腊梅的香味沉郁浓重。这样的天气,打一把伞漫步吴山,感觉系统自动跳到了高清版。

  走到城隍阁,真应了一句古诗:“满目皆楼台,路从山顶来。”这里一排巨大的樟树下,有一条往北下山的路。曾经,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多次走这条路。因为,这条短短的路途中,有个“青衣洞”。

  第一次看到青衣洞的传说,觉得有趣。跑去看那个洞。是唐代吧,有人在洞口遇见一面目清秀的青衣童子,上前问话,童子不语返身入洞,久久不见出来。路人进洞探看时,忽闻洞中风雨声大作,惊悚而出。遂以青衣为洞名。

  后来看到南宋权臣韩侂胄建“阅古堂”。青衣泉泠泠而下,韩托胄依“曲水流觞”的意境,砌成十二级石阶,一路镶嵌玛瑙,最下边围水成池。春天桃花盛开时,入夜便依十二级台阶挂上红灯,青衣泉、桃花片、玛瑙地在灯光下交相辉映,绮丽无比。文人雅士都以在这里饮上一瓢泉水为幸,陆游曾经在泉边“独饮一瓢”而受到众人羡慕,还因此写下了传诵一时的《阅古泉记》。

  被陆游的《阅古泉记》所感染,黄昏时分跑去看青衣泉。边看边在脑海里复制“桃坡十二级”的意境。十二级石阶没找到,却找到了青衣洞旁“涌泉”两字的摩崖石刻。查资料才知,因青衣洞的灵异传说,唐代道士在此结茅修行,并在洞口刻字数方。如今,只有“涌泉”两字可辨。

  不要小看这两个字哦。这,可是杭城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之一。

  后来又读到,曾有人在青衣洞积水中摸到南宋皇后所佩之玉。传说而已,但说此地有皇家之物也不过分,因为韩侂胄的“阅古堂”败落后,这块地方又重归皇室所有。在此来来往往的人,裙影翩跹,钗钿错杂,容华如玉……看来,经过南宋一朝,青衣洞不仅“涌泉”,还涌宝贝了。

  “涌泉”石刻的东面,有大字“青衣洞天吴山福地十方大重阳庵”刻于岩崖。青衣洞边上有老建筑,门牌号是“元宝心60号”。元宝心,因其上山道形如元宝,前人就起了个这么好听的地名。这幢建筑,据说就是原来的“重阳庵”,元代多名道士的修身之地。后屡毁屡建,直到清光绪年间改建为阮公祠。阮公,就是筑西湖“阮公墩”的阮无。阮公祠,纪念对杭州有贡献的浙江巡抚阮元。

  我在“涌泉”石刻前收拢雨伞,穿行在腊梅香中一路下山。从阮公祠沿石阶走小小一段,便到了山脚。此地有另一幢老建筑“元宝心66号”,即一善庵。当我从门锁间向里探头探脑时,恰好走过来一位老伯。他说,别看了,里面没人,房子空着。

  老伯说,吴山景区改造前,这里住着10多户人家。上面(他指着阮公祠)住了20多户人家,那边(他指着西面的石观音阁)也住了20多户人家。怎么住进去的?公家安排的。住这么好的房子?你们不知道的,一户人家最小的面积只有6平方米。蛮艰苦的。

  青衣洞,当然知道啰。我们都是一个居民区的。小时候小伙伴搞搞儿大家串门,以前那里20多户人家都用那个洞里的水。那辰光用水不像现在这样多。雨水多,洞里的水就多一点。天旱水就少一点。水不够用,就到山下来挑。挑井水。喏,我们居民区有好几口老井。现在有自来水都不用井水了。

  青衣洞洞口的两个字?老早就有的,哪里说得清楚哦……

 

州治石  吴山祈雨

    从鼓楼上山,沿之字形石阶到顶,就是伍公庙。再往前,两边闹闹猛猛都是茶室,然后,就来到一块极为开阔的平地。有多大?约3000平方米。山上有这么大块的平地,实属罕见。我叫它吴山的“客厅”。

  客厅显然刚刚装修过。西北角竖起的大旗“吴山庙会”还蜡黄鲜艳着呢。靠东面中间,有一小撮石头突起,上面刻“州治”两字。看落款,丙戌,是2006年。因是新刻,有人读作“州治”,有人读作“治州”。

  州治,意为一个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翻译过来大意为“市政府”。宋元明清,吴山周围设置过许多政府办公地,也许是纪念这个吧。

吴山洲治广场成为百姓晨练的地方

  吴山曾是杭州重要的祈雨地点。古时遇到旱灾怎么办?地方长官带领大家祈雨。杭州历史上的祈雨地有龙井、天竺,还有吴山。唐代白居易就曾在吴山北麓(现吴山广场西南角)的黑龙潭为民祈雨,留下《祈雨黑龙潭》一文。黑龙潭现叫乌龙井,井上建了铜亭予以保护。但吴山最有名的祈雨地点是现在的“州治”广场。

  在近千年里,此地一直有一座寺庙——“海会寺”(历史上名称偶有变动),面对大江,俯瞰城郭,曾是吴山最大的庙宇,1958年才彻底拆除。看一段记载。

  《天竺山志》收录了明代徐江山的《祷雨灵感颂》。大意为:1542年杭州大旱,市长陈仕贤斋戒沐浴,率市政府“四套班子”去吴山城隍阁祈雨。老天不应。祈祷其他山川诸神,亦不应。他急啊。听当地人说向天竺观音娘娘祈雨非常灵验,就微服,赤脚,带领盛大的仪仗队,步行到天竺寺,迎了观音像再赤脚走到吴山,将观音恭敬安放于海会寺,早晚烧香敬祷。几天后,中午,太阳隐去,观音手中的净瓶开始冒出细小水珠。一会儿,大雨如注。次日,净瓶再次滴水,薄暮时分,大雨再次普降。野地里终于泥浆粘鞋了。

  贵为市长,赤脚走到天竺,再赤脚走回吴山,作秀作不到这个份上吧?而这样的长官不是一个,清代的江志伊、林则徐等等,都曾在海会寺为民祈雨。

  如此说来,在此遗址建“州治”纪念广场,还是颇具深意的。(本文转自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

吴山远眺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二) 2025-01-15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14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2025-01-13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2025-01-13
南宋时期净慈寺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2025-01-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