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纪念祖父蔡东藩(四)
来源:蔡福源  作者:  日期:2018-04-23

在10年多时间中,祖父陆续写出了700多万字的历史演义,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惊人的事情。特别是创作在国忧家愁的多事之秋,尤其难能可贵。当《清史通俗演义》交给会文堂新记书局付印,仅拿了一点微薄的稿费。尔后,以每月60元的低酬穷年累月,夜以继日为书局撰稿,也从不计较。记得小时候,祖母曾经对我这样说过:“你祖父废寝忘餐地写演义,积劳成疾。我劝他要好好注意身体,慢慢地写。你祖父却说:‘救国要紧,我的生命可置之度外。’我又劝你祖父,多拖一个月,可多得60元钱,何必这样赶紧呢?你祖父又说:‘钱是身外物,我从不考虑,宁可官不做,来写这历史演义,当然是越快越好啊!’”

祖父的辛勤劳动所得无几,却让会文堂新记书局的老板赚了大量钱财。1935年《历朝通俗演义》全书铅印再版,那时祖父还健在,而该书局老板一没有与祖父联系,二不请他为重版作序,却另找卢冀野作序,附在第一部书的前面。这卢冀野,连祖父作书的时序也没有搞清楚,误认为从秦开始,按照朝代的先后依次写到民国的,真乃贻笑大方。

秉笔直书,容易得罪当道,有时难免要担政治风险。祖父在写《民国通俗演义》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写好了80回,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就迫不及待地出版了。一天有个军官到该书局找祖父,气势汹汹。当来人知道祖父不在书局,就留下一张条子和一小包东西。条子写的是对祖父恫吓的话,小包里是两颗子弹。当书局经理把这情况转告祖父时,祖父非常气愤,他正义凛然地说:“要我改变观点是不可能的,我坚决拥护民主,共和。”祖父不畏强暴,令人敬佩。

寒来暑往,十多个春秋,由于不顾劳累,废寝忘食,埋头笔耕,祖父得了胃病。书成之时,胃病愈重,精力也日渐不济了。

祖父热爱教育工作,年轻时,先到杭州担任过家庭教师,继而到绍兴一所教会中学里做过国文教师,后在临浦小学里兼过课,并先后在自己家里设馆授课。从祖父的教育工作中,不难找到“教育救国”的思想轨迹。邵希雍在《中等新论说文范》序言中说:“吾同学友蔡君东藩,究心教育有年矣。……夏初与晤申浦,纵谈当今世事,蔡君以教育急进为第一义,余深韪之。”

蔡东藩像

祖父也有过“实业救国”的念头。抗日战争前几年,举国上下一度掀起抵制日货热潮,祖父很赞成,就和我父亲在庄里陈住宅开办了一家小小的毛巾厂,名叫“坤元”。有10来张木机,手工织造毛巾。一为提倡国货,二欲以此改变农村穷困的面貌。然而萧山被侵华日军占领后,毛巾厂被抢劫一空。

祖父一生颠沛,原住临浦牛场头。后因隔壁的堂侄患精神病,喜怒无常,吵闹不休,难以安居,就在临浦达弄租房住下。“演义”出版后,在距离临浦10余里的庄里陈建造一幢楼房。杭州沦陷,临浦常遭日机轰炸,祖父就携眷迁居庄里陈。1940年初,日伪军偷渡钱塘江,庄里陈亦为日军所占,幸我全家早几天避入山里王,免遭蹂躏。半月后,日伪军龟缩萧山、临浦踞点,庄里陈一带易受“扫荡”,祖父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不愿在刺刀下过奴隶生活,毅然携全家避难于诸暨藏绿坞。藏绿坞是山区,离日伪军的驻点较远,骚扰较少,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蔡东藩故居临江书舍

祖父一介寒儒,与贫苦阶层接触频繁,深知贫病交迫之苦,兼因亲人每每被病魔夺走,执意在笔耕之余研习医学。祖母黄氏,系一名医之女,深谙医道,婚后祖父渐受熏陶,与其岳父接触时,也屡蒙启迪。父亲学医后,买了不少的中医著作,祖父也抽空阅读。日子一长,医道渐通,邻居咸知。一些上门求治的亲友,一旦药到病除,便称赞不已。避逃藏绿坞后,祖父经常给贫苦农民们看病。他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不辞劳苦,四处出诊,救人急难。他还风趣地对家里人说:“像我这样总可叫做儒医吧!既经名医指点,又能融会贯通古今的医学知识,还有一定的临床经验。”1944年深秋的一天,从富阳紫阆来了4个青壮年农民,声称老父有病,仰慕祖父医名特来请求祖父前去看病。当时正值祖父身体不适,不敢贸然答应。4个农民再三恳请,祖父不顾一切,毅然前往。老农的病是治好了,可是祖父自己的病情却加剧了,回来后疟疾缠身(即“四日两头”疟疾),从此每隔3天发一次疟疾。是年底,就卧床不起。他自知在世不长了,对家里的人说:“我已灯尽油干,非药石所能治愈了。”要我父亲在年底把他送回庄里陈。1945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深夜,他溘然辞世。弥留之际,他对我们全家人说:“往事不堪回首忆,来生再望出头年。”这两句话,真实地道出了祖父对旧社会的控诉,对未来社会的向往。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