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禹杭履迹
 
拱宸桥何以能印上“国家名片”
来源:周新华  作者:  日期:2018-04-24

2009年9月26日,杭州城北拱宸桥畔的运河文化广场热闹非凡。这一天,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首发式在这里举行。这套邮票一共六枚,票面图案分别为北京通州燃灯塔、天津天后官、山东聊城山陕会馆、江苏准安清江闸、江苏镇江文峰塔和浙江杭州拱宸桥。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能够印上票面是非常荣幸之事。《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一套仅有六枚,而大运河沿线有18个主要城市,几乎每个运河城市,都想“挤”上票面,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国家邮政局经过几轮筛选考察,最终决定了以上六个大运河沿线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景点。拱宸桥成为浙江杭州运河段唯一入选的景点,也是唯一入选的古桥图景。同时印在票面上的还有被誉为“最后的天下粮仓”的富义仓遗址。

拱宸桥何以能作为浙江杭州运河段的景观代表印上“国家名片”?这就要好好回溯一下这座建于明末的古桥的历史和文化了。

拱宸桥位于大关桥之北,东西横跨大运河之上。东连丽水路、合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桥为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桥身用条石错鏠砌,桥墩逐层收分,桥面两侧作石质霸王靠。拱壁顶部有浮雕“双龙戏珠”,中拱券内还有浮雕荷花。拱壁上尚有题记,可惜已难辨清。拱宸桥外形敦厚朴实,远望之又高大巍峨,气势雄伟。

拱宸桥之由来,历来诸说不一。一说明末夏木江倡议募资营建,一说由前明举人祝华封倡议募资营建,但始建于明末却无异议。据清雍正间李卫所作《重建拱宸桥碑记》,桥名始见于明崇祯四年(1631)。由此可见,虽然其确凿修造年代尚不明晰,但可以肯定拱宸桥在明崇祯四年之前已然建成,迄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毫无争议成为杭州城区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拱宸桥自建成以来,腰段展建,历经沧桑。清顺治八年(1651),仅使用了20余年的拱宸桥即坍塌了,这一坍塌就是60余年,长期无人问津。一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才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仪,云林寺僧慧辂募款重建。但重修三年方成的拱宸桥,不久又现裂缝,渐渐坍塌。清雍正四年(1726),新任浙江巡抚李卫再次率属捐俸重修,把桥加厚加宽各二尺,并作《重建拱震桥记》。关于李卫重修拱宸桥,坊间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当时士绅为了说服李卫修桥,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说拱震桥地处位置十分重要,修与不修,事关整个浙江的风水。李卫见言之有理,遂上报朝廷,终得到了肯定的批复。

拱宸桥的位置何以十分重要呢?此桥横跨运河东西两岸,为大运河地势开阔处,清人以为此处因“圣湖(西湖)、苕川(苕溪)之水汇注于关河,由此宣泄”,而古代运粮漕船于此出入,百姓商贾民船之所来往,因河面开阔,风起冲击,形势至险,故建此桥以镇风水(清章藻功《拱宸桥记》)。而民间术士又言:省会风水,向东南而趋西北,直泻不留,故宜建桥以锁镇之。

另有一个传说,说朝廷同意修复拱宸桥,又与桥名有关。桥名“拱宸”,在古代,“宸”指帝王宫殿,“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取迎接之义。高大的拱宸桥,象征对帝王的欢迎和敬意。在当年,拱宸桥是杭州的北大门,清代康熙、乾隆帝南巡江南,均乘船由运河南下,此为必经之地。这么说来,拱宸桥也是古代迎接帝王之处,所以说地理位置何其重要啊!

自雍正年间李卫修桥之后,拱宸桥太平了一百余年,到清末时又临厄。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在拱宸桥上筑起堡垒并驻扎土兵。清同治二年(1863)秋,左宗棠率兵攻打太平军,经猛烈战事后,拱震桥遭受重创,濒临倒塌。至清光绪年间,桥身完全坍毁。

清光绪九年(1883),杭州人丁丙主持重建拱宸桥,即现之拱宸桥。时人王麟书作《重建拱震桥记》记录此桥形貌,谓“桥长二十一丈四尺广一丈三尺。桥下三洞,中洞广四文六尺,左右洞广二丈六尺。”清光绪十一年(189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地区沦为日本租界。当时日本人在桥头设立洋关,为方便汽车和人力车通行,在拱宸桥桥面中问铺筑了泥凝土斜面,对古桥的风貌造成了严重。

2005年,洪震桥经历了自清光绪年间丁丙主持重建120年来的头一次大修。在修过程中,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通过拆除除桥面上的附加物、清除有害附生植物、调整矫正倾斜的桥栏板、望柱、抱鼓石等,终于恢复了拱宸桥粗放雄伟、古朴沧桑的史迹景观。

拱宸侨一带在清代时曾十分繁荣,运河两边驻泊各式官船、商船、航船,桅杆林立,舳舻相继。虽然严格意义上杭州的北门是武林门,但实际上拱震桥已经成为进出杭州的北大门,无论皇帝南巡,或是官员莅杭、离杭,外国商人、传教士来杭贸易、旅游、传教,此为必经之途。清代杭州的漕运亦于此启程,商船满载各类物资亦进出此桥,以集散货物。由于上述原因,拱宸桥沿岸一带商业十分发达,茶楼酒肄触目皆是,时有茶馆、酒馆、饭馆、赌馆、妓馆“五馆”之说。

当时为了娱乐商界,仿效北京、上海样式,在拱宸桥地区开设了不少茶园戏馆,首家开张的是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天仙茶园,以后又建起了荣华、景仙、丹桂、阳春等茶园。一日时间,拱宸桥运河畔呈现了“洋街两面沸笙歌,戏馆茶园逐渐多。国忌如今都不禁,日间弹唱夜开锣”的情景。当时戏界名伶谭鑫培、周信芳等都曾在拱宸桥戏园内演出过,而后来被誉为“江南活武松”的张英杰(盖叫天)正是在拱宸桥天仙茶园登台演出后才声名大噪的。

在古人诗咏中,关于拱宸桥的篇什不多。近代文人宋伯鲁有一首《拱宸桥夕发》诗:“树映陂塘雪映帘,三年留滞岂终淹。故人已似沉沉夥,好句争传昔昔盐。流水马声双槛外,タ阳塔影两山尖。归期未筮翻西去愁绝河桥翠柳纤。”三四联写拱震桥一带景色,流水、马匹、塔影、河桥、纤柳,触目皆染上愁绪,与诗人其时心境相合。

在民间传说中,还有几个关于拱宸桥的有趣的故事。一说拱宸桥又名哑巴桥。清人丁丙引陈文述《春游日记》云:“拱宸桥一称哑吧桥,相传过桥不宜启口。”丁丙咏拱宸桥诗云:“卅丈环桥首拱宸,追怀摸石动酸呻。叮咛去楫来桡客,慎守金缄效吉人。”后两句即是指过桥勿张口的民俗来历。但为何过桥不宜启口,诗中没有明说,后人亦不甚明了矣。还有个传说,清末时有个叫张大仙的道人,会符箓念咒之术,还会看风水为人治病。他从湖北云游来浙,来到拱宸桥畔时,见此地风水甚好,遂在桥边结草为卢。他平时跟济公和尚似的疯疯癫癫,却甚是乐善好施,故而颇得民众喜欢。传说有一日,张大仙正盘腿坐在桥上,见一老鹰落水,遂从桥上一跃而下,等被捞起来时,“面如生而已奄化矣,年五十九岁后人感其恩德,遂将之葬在拱宸桥边。清末民初,文坛鸳鸯蝴蝶派之一的陈蝶仙曾写过一首《张大仙坟》诗:“灵迹昭然著水边,孤坟哪肯化桑田。丈夫无用何如死,不见铮铮张大仙?”后来市民又在墓地为其建庙,称为张大仙庙,香火一度颇为鼎盛。

正因附丽有如此众多的历史人文踪迹,拱宸桥向有“古运河第一桥”之称。2007年,因大运河“申遗”形势的推动,拱宸桥与塘栖广济桥、嘉兴长虹桥一起,并称称“运河三桥”,被列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发行《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将拱宸桥印上票面,应该说也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之事。

然而事实上,关于究竟是否应该让拱宸桥印上邮票图案,当初也曾有过争议,一度险遭否决。此事一波三折,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当。现在时间已过去了八年多,作为曾经的当事人之一,我可以自豪地说,拱宸桥之所以能在运河沿线18个城市数百个名胜古迹中脱颖而出,最终印上“国家名片”,我还是立了功的。

2009年三四月间,我当时还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担任常务副馆长,有一天接待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从接过的名片来看,是著名邮票设计师武、李庆发和国家邮政局工作人员佟立英一行。当时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知道国家当年要发行一套《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他们此行就是来考察沿线城市古迹,为邮票题材做准备的。听他们]说起,这套《京杭大运河》邮票一套共六枚,杭州作为大运河南端终点,铁定要入选,初定票面图案就是拱宸桥。

但之后不久,有消息传来,杭州的余杭区也在积极活动争取,他们是想力推塘栖广济桥上邮票。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并不感意外,因为在杭州现存的运河古桥中,广济桥也是有较大竞争力的。一是它建成年代更早(虽然现存的古标也是建于明代,但传说其始建于唐代)。二是它有七个桥孔,是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拱宸桥只有三孔)。更何况塘栖也是河名镇,向有“江南佳丽地”之称。如果说邮票上最终出现的是塘栖广济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为考证拱宸桥的历史文化,力证拱震桥比广济桥更适合代表杭州上邮票,我抖擞精神,查阅史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写了篇东西。那篇文章大约只有四五百字,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拱宸桥向被视为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且杭州是省会城市,选择位于杭州市区的拱宸桥更有代表性;二是拱宸桥具备好几项“杭州古桥之最”(市区现存最古的石桥,主城区横跨在古运河上最高也是最长的石桥);三是拱宸桥桥名寓意好,当年康熙、乾隆沿运河乘船下江南,此是必经之地,看到拱宸桥就代表杭州到了,这跟北京通州燃灯塔道理相仿。(通州有“一枝塔影认通州”之说,意为当年的漕粮船远远看到燃灯塔,就知道通州到了,而通州燃灯塔已入选邯票图案。)这样,北有燃灯塔,南有拱宸桥,可以遥相呼应。

之后不久,有比较确定的消息传来,国家邮政局经过综合考虑,决定还是选用拱宸桥作为票面图案。得悉消息,我也很高兴。

到了九月底,《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终于发行,拱宸桥如愿登上邮票票面,主图为拱宸桥,副图则为有“天下最后的粮仓”之称的杭州富义仓,巧妙地将古代仓储文化和运河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邮票采用中国传统的水彩墨画方式,描绘出京杭大运河千百年来漕运发达的盛况,古人云“帆樯如林人如蚁”和“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的壮观景象也浮现于方寸之中。

邮票发行之后没几天,我还收到了佟立英女士通过邮政快递给我寄来的一套《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首发纪念封。上面除贴了全套邮票和小型张外,还有邮票设计者阎炳武和李庆发的亲笔签名,非常珍贵。她在留言中说,非常感谢我在这套邮票选题设计过程中给予的学术支持。我也感到相当欣慰,觉得自己能为拱宸桥登上国家名片做出一点贡献,也是三生有幸之事。但可惜的是,后来因搬了两次家,东西挪来挪去,这套弥足珍贵的邮票首发纪念封不知放了哪里,怎样也找不到了。
相关内容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