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特别关注
 
钱茂伟:当代中国家谱馆调研记
来源:钱茂伟  作者:  日期:2018-05-04

专门性家谱协会、家谱馆的出现,是当代中国家谱发展中的一大新鲜事物。为此,我计划对当代中国各地的家谱协会、家谱馆做一个实地的调研。

一、常州家谱馆

2018年4月27日,与宁波天一阁家谱管理员应芳舟一起到常州。常州家谱馆朱炳国会长亲自开车接待。朱会长十分好客,我拗不过他,只好客随主便。中午,在常州著名的老字号府前酒店用了餐。饭后,直接到常州家谱馆聊天。常州家谱馆在常州老市中区的前后北岸社区,两边已是高楼大厦,独这边古宅保留了下来。这里曾是清初吕公的宅基,著名史家吕思勉就是其后裔。据说,边上有清代著名史家赵翼的故居。家谱馆的大门前,挂了12块牌子,可见朱会长社会活动能力之强。老宅仍保留了门拴制,所以必须从边门进来开大门。家谱馆占了前后二进。前进是家谱陈列馆与库房,后进是办公兼会客厅。我们在会客厅谈得十分投机,也十分开心。副会长岳祖瑞先生也参与了。他介绍了岳氏通谱编修经验及得失。快四点,我们又移到天井中阅谱,让我非常高兴的是,见到了《钱氏家乘》。这显然是主人精心为我挑出来的家谱。近五点,到常州清砚社参观,见到了陈一青总经理。这是常州最早的一家谱社,每年的出谱量在百本左右。晚上,又见到了杭州大学历史系92级校友蒋涌涛,现任常州政法会处长。他喜欢收藏民间档案。尤让我惊讶的是,他收藏了当年杭大历史系诸老师的档案。

常州家谱馆的特点是老谱多、新谱多。朱炳国会长早年收藏家谱出身,专门以收藏常州老谱为己任。他收藏的老家谱,有可能在常州市档案馆展出。他们家谱协会承担了常州地区家谱修编的普及、指导工作。他们编纂的家谱作品最多。诸如《中国家谱文化》《修谱百问》《修谱指南》《常州名门望族》《常州家谱目录》《家谱与中国文化》多。他们的刊物《谱牒文化》办得非常好,一年出四期。他们坚持公益精神,与利益脱钩。

通过聊天,可以知道,通谱基本上被否认。这是后续加工,主要适合大空间联谊需要,商人更喜欢。或者说,只有大视野的人,才会想到做通谱。小空间视野的人,不喜欢做这类通谱。

任何形态,都有其存在价值,但也有其不足。通过讨论,我理解,大家谱,女儿上线,必须有规定,因为是集体性的家谱。但小家谱,则可以灵活多样。其实,大家谱也可适当变通,不必过于刻板化。还是那句话,当代家谱,重在历史,不是宗法。以前的家谱,不入女儿,是因为女儿已入外姓家庭,不再属父亲家庭了,只是亲戚而已。

 

二、绍兴家谱馆

28日10点40分左右,到达绍兴家谱馆,见到了郭欢裕、钱国森两位会长。我们与郭会长聊了一个多小时。中午,叫了外卖,继续边吃边聊。饭后,专门询问了钱会长的修谱经历与经验。下午二点,又见到了上虞、柯桥、越城三个分会的会长。他们各自汇报了修谱经验。他们是用绍兴话说的,有趣的是,听起来也行。看来,浙东的方言近。

我走出去,不断被人问及,你是否是钱鏐后代,如果是,是第几代。对这个问题,我向来如实交待,不是很清楚。因为没有老谱,无法查询。虽然我自己编了钱氏小家谱,上下串联了8代。我是历史学教授,坚持血缘原则。从血缘原则来说,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他的后裔。凭我的直觉,我这支钱氏,似乎是从湖州方向迁来的。不过,从姓氏崇拜角度来说,当然是钱鏐的后人。说是钱鏐的后人,这是一种文化鼻祖现象。就是说,从家族文化信仰建构来说,必须寻找一位家族名人作为共同的崇拜对象。钱鏐当过吴越王,钱姓入《百家姓》第二,自然要以钱鏐为钱姓文化鼻祖。某些说是钱鏐的第几代,那是一种文化建构,不是血缘排列。

2010年的绍兴家谱协会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譬如市级家谱学会在6县建立6个分会,经过多年的运作,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彼此如同兄弟。各分会负责人,多是有修谱经验的人担任。钱国森修了近10部,另一位未及与会的丁怀新副会长修了40部。主动出击,协会知道某地某姓在修谱,会主动联系,加强指导与培训,避免他们走弯路。圆谱大会时,协会领导也会派人出席,这是一项家谱普及教育活动。他们也编了三本书,《绍兴家谱总目提要》、《家谱编撰指南》,近来有《家谱开局和颁谱仪式程序册》。目前,正在立项,替绍兴籍院士家族修谱。

宁波也可以成立宁波家谱协会,天一阁可成立家谱馆,这是我的一些设想。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新谱的编纂研究远远不足。各地家谱馆,缺乏研究力量,仅是从事家谱生产、收藏及普及推广的指导工作。高校中某些家谱研究专家,主要关注古代、近代的家谱史研究,或借用家谱进行社会史研究。总体上说,当代中国家谱研究尚未进入主流学界,高校某些历史学教授仍然会说,家谱有什么好研究的?在他们眼中,家谱是下三烂的东西。看来,同行专家的普及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的事。

近两日高强度的调研工作,收获很大,获得了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这需要下一步逐步消化。譬如,没有修谱传统的平原、移民、富裕区,如何引导他们修谱?这是值得思考的。从实践中提炼学术问题,这是我近年最为关注的事。理论直接来源于修谱实践,同时指导修谱实践,是更为切实的新谱研究。创新,是建立在新谱与老谱研究基础上的。(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二) 2025-01-15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14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2025-01-13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2025-01-13
南宋时期净慈寺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2025-01-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