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简介】石传根,男,1929年生,1948年参加工 作,1951 年进入浙江铁工厂(杭州制氧机厂前身),八级 钳工。 我出生于1929年,是一个遗腹子,从小家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后,我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妹妹从杭州一路南下,逃难到了金华。那时 候的艰苦条件现在难以想象,一个礼拜没有见到一粒米。在金华的那9 年里,讨饭、挑柴火、放牛、长工我都干过。 1948年,我们又回到杭州。回到杭州的第五天,经人介绍,我来 到中山南路太庙巷口的隆昌袜机厂做工,只为有一口饱饭,一个栖身 之所。刚进厂做些打杂的活:烧饭、采买都是我。由于有在金华做长 工的“底子”,没过多久,老板就开始让我当学徒工,我就成为隆昌 厂的第八个学徒。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机器。 当时学徒工的工资是分等级的:6块、12块、16块,我一开始只是 最低的6块钱。我很肯学,看人家怎么做,脑子里就努力地记、学。有 一次,我对织袜机做了一个改进,将梭子改成了自动跳行,双层底的 袜子织起来就快了很多。老板知道后,对我很是器重。进厂6个月,我 还自制了一把圆规。老板大概是觉得我年纪轻又比较有想法,一下子 就把我的工资调到了16块钱,是最高的工资。 1949年,我的师傅张子寅去了力余铁工厂,这家工厂是国民党浙 江省保安司令部修械所,主要生产枪炮武器,简称浙保修械所,对外 称为力余铁工厂。1950年8月1日,力余铁工厂和浙江汽车修配厂合 并,成立了浙江铁工厂。这一天,也成了杭州制氧机厂(下文简称杭 氧)的建厂纪念日,这是后话。有一天,张子寅师傅跑来找我,鼓励 我去投考浙江铁工厂。那时候,比我大10岁的张子寅师傅经常给我 讲解一些社会现象和人生道理,很多年后,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地下党 员,想来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隆昌厂里待了3年后,1951年,我考入了 浙江铁工厂。 成为杭氧人 那年,一共有35个人投考浙江铁工厂,录取了5位,我很顺利地 成为其中之一。没有考进去的其他人就被组织上送到技术学校培训去 了,我们考进的5个人直接进厂当了工人。当时的工资标准折现是一个 月50—70个单位。根据考试成绩定级,我们5个人中,两个得到50个单 位,两个55个单位,我获得了65个单位的工资待遇。其实,我完全可 以拿到70个单位的待遇,那时候也没什么经验,考试的内容是给我们 一块料,要我们将它按照要求锯断。规定高度是3分,我自作主张改成 了2分半,切好后不仅给全部镶好,四面还用对角尺做了测量。就因为 这没有经验的自作主张,扣了5个单位。 我进厂后第二个月,工资就提升到了84个单位。1952年,我被评 为五级工。也是在那一年,全国选调500名思想政治素质好、历史清白 的青年工人(要求五级工以上)去苏联培训。国家希望培养一批自己 的工程师,回国后将选送到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当时我不肯去,因为我是文盲,连名字都写不好,多少有些自卑的想法。组织上为了动 员我,每天找我谈话,一共谈了15天。最终,我还是没有报名参加。
杭州通用机器厂建设场景
1956年我升为六级工,这一年3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我又升为七级工。做工人,没有文化也不行。我参加了夜校,也是在 夜校学习班里,我遇到了后来成为我妻子的徐宝金。 我刚进厂那会儿,铁工厂就在劳动路上,是当时浙江省唯一一家 重工业单位。1953年8月,浙江铁工厂更名为杭州通用机器厂。1958年,工厂又更名为杭州制氧机厂。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技术工 人,汇聚在杭氧。那时候的杭氧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制氧机厂, 曾经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现在,杭氧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空分设备 和石化设备研发设计与制造的成套企业,是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唯一的 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研发基地,亚洲最大的空分设备设计和制造基地。 从1951年考入浙江铁工厂,一直到1989年退休,我把这一辈子都 留在了杭氧。 “十二级半”钳工 1958年,杭州市机械局抽调全市各大工厂骨干组建“技术促进 团”,帮助刚刚建厂的杭州轴承厂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厂的党委 书记丛汉臣找到了我和另外两位同事,一同前往轴承厂协助工作。杭 氧那时候有一辆奔驰汽车,是1954年苏联专家的专用汽车,据说还是 当时浙江全省仅有的两台奔驰车之一。苏联专家撤走之后,汽车留了 下来。我和党委书记丛汉臣就乘坐这辆奔驰车每天往返轴承厂,早出 晚归,终于帮助轴承厂解决了质量问题。 回厂后不久,厂里就提拔我做了工具车间副主任,分管技术工 作。当年全厂正积极开展“四化运动”(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 化学化),那一年我29岁。 工具车间生产性质是单件生产,试制的产品要比同级产品高一级。那时候的压力也不小,我就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每天晚上值班 到12点才回宿舍。回去后满脑子也都是想着工作。我们吃在食堂, 住在宿舍,工作生活很忙碌,一心就想着如何更好地完成生产任 务。紧张的工作和严重的失眠,我患上了神经官能症,并且肺部还 形成了孔洞。
石传根(右)和工友
工作中的石传根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就主动向党委要求下车间做生产组长。那一 年一起参评八级工的3位同事,一位因为政治问题,一位因为技术问 题,都没有评上,只有我评上了。我升一级,可以升很多低级工,加 上那时候生活条件还算不错,我就主动提出,先不评八级工。1964 年,我才升级成了八级工。 当时有一个型号为3350的制氧机,其中一个关键零部件的叶轮只 能由苏联提供,这个叶轮为直径142毫米,光叶片就有72片。这件实 物不到半斤重的叶轮,每件折价却需要8斤黄金。厂部决定自力更生, 自行研究这个当时的高技术产品。开始时,任务交给另外两位师傅, 后来这两位师傅调走了,试制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身上。我在工模具等 设计上做了很大的改进和补充,第一件试制产品的外观和质量都达到 苏联产的标准。而当第二件试制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由于图纸设计 上铆钉偏短,没有达到7毫米以上,造成铆不满,产品不合格。出了 问题,性质很严重,设计工艺科还有我都写了检讨。后来党委讨论决 定,我作为试制者退回检讨书,不仅不批评,还应表扬,因为问题出 在设计部门没有测量精确。接下来的继续试制我们就保证了质量,获 得了成功。试制成功后,据说我们卖给朝鲜是每件折价4斤黄金,为国 家争取了宝贵的经济收入。 这之后,我又改进了许多工模具。厂部还专门为我办了一个展览 会,组织全厂班组长以上干部都来参观。我在全厂大会上还做了技改 情况的介绍。 后来,厂里的同事都叫我十级工,我在杭氧评级是不封顶的,就 一直升到了十二级半。这在当时全杭氧就只有我一个人。那时八级工 的工资待遇是每月110元,我却拿到每月178元,可以说是高工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