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我是第一代杭钢人(下)
来源:《八级工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郭裕泉/口述 申屠家杰/整理  日期:2018-06-13


【口述者简介】郭裕泉,男,1930年生,1947年当学徒, 1954年进入沈阳飞机制造厂,1957年调入浙江钢铁厂(杭州钢 铁厂前身),八级钳工。

 

我一心想当工人

 

一开始,我们整个钢铁厂只有两座转炉,一炉钢只有两吨半。从 两吨半的小转炉发展到50吨的大转炉,从1958年的年产5万吨钢到关停 前的年产400万吨,是我们几代杭钢人付出的心血汗水浇灌的。

 

刚到杭钢的时候,组织上让我去当干部,我却一心想当工人。于 是我到机械动力处报到,继续当一名钳工。后来我担任了工队长,主

 

要分管设备维修检测。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 炼钢的配套设施其实也完全跟不上,三天两头需要维修。很多时候, 半夜设备出了故障,我得连夜爬起来,赶去厂里维修检查。那时候的 苦,让我想到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做学徒工的时候。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这在杭钢还派上了用场,三下两下放下 碗筷就直奔厂区。

 

那时候,车间里设备有问题找我,装配现场出了问题还是找我, 我像是医生出诊一样,已成了习惯。后来成立了修检部,我就在修 检部工作,带一大帮徒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徒弟们也都很尊 敬我。

 

有一次我听到高炉料钟的工作声音有问题,不是清脆的“咔嗒” 声,而是“哒哒”声,我一听就觉得不对了,有问题。我立即改制了 一个工具,一点点同步调整到平衡,最终解决了问题。还有一次,我 发现厂区里的一台升降台有一个轴承松动了,我就想了个办法,再给 它镶一个套子,经过一番调试,使它恢复了正常。由于我们的细心维 护和技术革新,我们负责的设备都非常好使,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和生产。

 

3.jpg

郭裕泉获先进生产者荣誉时留影         杭州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证

 

1959年,我被评为八级工,那一年我29岁。当时的工资属我们最 高,一级工32元,八级工108元。那个年代里,八级工是一个让人羡慕 的身份,算是工厂的标杆人物,代表着高技术和高收入,政治上和作 风上都是走在最前面的,备受推崇与尊敬。

 

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常常24小时连轴 转,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组织和大家的认可。1959年、1961年和1962年,我被评选为杭州市工业、基建、交通、财贸方面先进(工作)者代表,还去杭州城里开了大会,受到了隆重表彰。除此以外,我不仅 当上了厂里的设备科长,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兼任党支部书记。

 

杭钢的工作虽然艰苦,但那时候大家都比较单纯,就想着怎么把 工作做好,从来不会怕苦怕累。

 

20151223日,杭钢半山生产基地正式关停了,结束了半山 重工业的历史。虽然要关停的消息早就在老百姓中间传开,可当燃烧 了几十年的高炉真的熄火了,对我这样从建厂之初就奔赴杭钢的人来说,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甘于奉献、甘 于清贫,对生活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自从离开沈阳来到杭钢,60 来,我一直工作、生活和成长在杭钢,从20来岁的小伙子,到现在的 耄耋老人,我在这里贡献了自己的大半辈子,杭钢成了我真正意义上 的家,我与杭钢完全融合在一起。至今,我依旧住在20世纪70年代分 配的杭钢宿舍里。

 

4.jpg

杭钢炼钢场景

 

5.jpg

郭裕泉近照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