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特别关注
 
龚延明:南宋行在所临安府研究(四)
来源:宋史研究资讯公众号  作者:龚延明  日期:2018-06-14


作者简介:龚延明,男,浙江大学古籍所暨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教授。

 

四、临安府衙及职官制度

南宋临安府大都督府,本杭州,余杭郡,宁海军节度[2]卷八六2174。宋代行政区划某州、某府全称,必含州、府名,州、府格名,郡名,如属节度州、府,又带军号名。临安府,属京府,由杭州升格大都督府,郡名余杭,军号为宁海军。

 

五代,杭州为钱氏吴越国都城(907978年),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五月一日,吴越国国王钱俶纳土,献其两浙诸州十三、军一。次日,宋命考功郎中范旻知杭州(或称权知两浙诸州事),受吴越所献兵民、图籍、帑廪管钥,为首任知杭州军州事者[2]卷四八〇139112]卷四5831]卷十九4337]卷三32388]卷四六3760上。淳化五年(994年)杭州升为节度州,军号为“宁海军节度”[24]卷五2072]卷八十八31745]卷二十二630。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正月二十一,诏知杭州专管勾一路兵马钤辖司事,时范仲淹为礼部侍郎、知杭州、管勾一路兵马钤辖司事。武臣一员为本路驻泊兵马都监司管勾钤辖司事[14381上[8]卷四六3769上。熙宁七年(1074年)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西路,两浙西路领杭、苏、湖、润、常、秀、睦七州,治所在杭州。其后,有合与分之变化。宣和二年(1120年)升帅府,知杭州、领浙西安抚使[7]卷二3221上、下[2]卷八六21742]卷八八21738]卷四六2174

 

640.webp (14).jpg

南宋初,两浙路复分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建炎三年七月,杭州升为临安府。绍兴八年三月,定都于临安府,不称京师,“今日以临安府为行在所”。临安府领县九:钱塘县(倚郭赤县,望县),仁和县(倚郭赤县,望县),余杭县(望,畿县),临安县(望,畿县,在临安府西120里),富阳县(紧,畿县),於潜县(紧,畿县),新城县(上,畿县),盐官县(上,畿县),昌化县(上,畿县)[4]卷一1-25]卷二二6306]卷九〇41217]卷一324116]卷二44-49

 

临安府署典职辇毂,为要剧之司。掌治理府城,领九赤、畿县[2]卷八十八2174。凡府城厢坊及城外畿甸,登记与户籍管理,分派赋役,颁布禁令,统掌之。府城外南、北厢,府城内左、右厢,各置厢官,受理民事诉讼。绍兴二十六年,罢城内左、右厢官,城内所有词讼皆由本府理断。分使臣十员,以缉捕在城盗贼。立五酒务,置监酒务官以理财。全城分六都监界分,设148铺,差兵巡防烟火。置两总辖房,承旨御前文字。凡皇宫御宝、御批、实封文书下达临安府有所取索物资,则及时承办供进。凡省、台、寺、监、监司符牒及管理县及仓场等等申到公事,均须承受、办理。凡朝廷举行大礼及国信使所需,随事应办。年内各种大、中、小祠祭,供进礼料,张挂幄帘,陈列祭品。人使往来,准备舟楫,皆先期通知有司筹办[2]卷一六六394432]卷七十一300下。

 

临安府,不仅要管理本府及所领畿甸事,还要承担供奉朝廷、百司、军旅所需之物、办理所责之事。其职事数倍于诸府。其编制如下:

 

知临安军府事——省称知临安府,别称府尹、帅臣。建炎三年七月,杭州升为临安府。直龙图阁、知杭州康允之改为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军府事[9]卷二○468,卷二九673;十二月,知临安府兼浙西同安抚使(因浙西安抚司移于镇江府,知镇江府兼浙西安抚使),故知临安府康允之以兼“浙西同安抚使”入衔[9]卷三○688。绍兴五年(1135年)三月丁酉,浙西安抚司由镇江移回临安府。此后,南宋知临安府事,皆兼浙西路安抚使。临安府为帅府。知府为临安府一府之长官,领本府军政公事,并兼管内劝农使、浙西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点检行在瞻军酒库所公事,兼职甚多。以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临安知府潜说友官衔为例:中奉大夫、权户部尚书、兼详定敕令官、兼知临安府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两浙西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点检行在赡军激赏酒库所。[83335

 

知临安府事——于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九年(1173年)五月四日曾罢置,因皇太子赵惇在此期间任临安府尹。乾道九年五月五日复置,直至南宋末未变[13965上、3966上。

 

640.webp (15).jpg

权知临安军府事——南宋知临安府带“权”字,有两种情况。一种属兼任,如绍兴三年七月三日,以右朝请郎、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梁汝嘉为朝请郎、直龙图阁、知临安府;因梁汝嘉职事修举,高宗谓汝嘉:“今得人矣!”至四年七月一日,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梁汝嘉,新除试尚书户部侍郎兼权知临安府,汝嘉为高宗重用,命其同时身任户部尚书兼权知临安府。此“权”字,显然非降职,而是兼任之意[9]卷七八14698]卷四七3771下。绍兴五年二月癸卯(二十九日),因梁汝嘉上言:“心力有限,不能当两处繁剧。”徽猷阁待制、尚书户部侍郎兼权知临安府梁汝嘉改充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解除户部侍郎之后,去掉“权”字,专任知临安府。后三日,升徽猷阁直学士、知临安府(职名由猷阁待制迁徽猷阁直学士,而差遣知临安府未变)[9]卷一七二3281。又如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四日,以右通奉大夫、权刑部尚书兼详定一司敕令韩仲通兼权知临安府,次年三月十七日,韩仲通改守户部尚书兼权知临安府[8]卷四七3773下[9]卷一七二3281。另一种情况,是资浅带“权”属非正除,如: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闰四月二十三日,以左朝请大夫、两浙转运判官赵士璨兼权知临安府;是年九月,正除直秘阁、知临安府(按:原不带贴职,带直秘阁后,落“权”字,正除知临安府)。

 

权发遣临安府——资稍浅者为权发遣临安府。如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闰六月初九日,左朝请大夫、直敷文阁、权发遣临安府赵子潇;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正月十九日,左朝议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赵子潇除敷文阁待制、知临安府[7]卷三3253下、3254上。

 

临安为皇帝驻跸之地,东南第一大都会,人烟浩穰,风俗日益薄,狱讼日益繁,六宫与在京百司、军旅、郊祀,无一不取办于京府。知府政务繁剧,“穷日,力有不能给”[83335上、卷五十3797上。

 

临安府府治在西湖东侧,涌金门南、清波门北之净因寺故基[7]卷二3224上[8]卷五十三3828上、3354。府治门进去,为正厅门,由正厅门进入为设厅(正衙),设厅之后为简乐堂,之后为清明堂、见廉堂、中和堂等,在同一轴在线。知府日常办公不在正衙,因正衙为皇太子出判之所,故帅臣(知府)例不便坐,而在正衙东侧之东厅,“每日早晚坐衙”。设厅与东厅之间有门相通。东厅后有恕堂、清暑堂、有美堂、三桂堂[8]卷十五3514上[18]卷一〇83-84。值得关注的是,府治内设有众多的安保与日常服务的附属机构,如入府治大门大院左廊为军资库、点检所(监官衙)、法司等,右廊为帐前统制司、客司房、客将、都吏、职级、手分等,大多为供驱使之使臣、府吏、兵卒所居[8]卷十五3514上[18]卷一〇83-84

 

640.webp (16).jpg

 通判临安府军府事——省称府判,别称府倅、倅贰、通守。为知府之副贰,宋代置通判,有纠察长吏之意,故与知府均礼。北宋京都开封府不置通判,南宋临安府却置,寓开封府为宋京都不废之意,临安府仍未能与之比肩。其间,孝宗乾道七年四月二十七日——九年五月四日曾罢置,因皇太子赵惇在此期间任临安府尹,不设通判:“皇太子领临安府尹……见今临安府通判及签判、职官并各废罢。”[32]卷七六339下九年五月五日即复置。凡本府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知府、通判连签。所部官有善不及、职事修废得举刺。临安府通判,因都城民物繁阜,府事日剧,狱讼不息,因此,设三员通判,主要精力投入理断狱讼,所谓“斗决托于分任者为倅。倅号南、北厅,又有员外置(东厅)”[8]卷五〇3797上、3799上、3800上。

 

通判北厅在府衙南,自绍兴初,即分治于于府治之南。通判南厅在府衙南,其厅址常迁徙不定,如乾道时,在府衙东。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方在府治南度地建通判南厅[7]卷二3224下[8]卷五〇3797上、3799上。通判东厅在府衙南。东厅原属员外编制,“率以处宗室、戚里及有朝迹者”,即属编外优待宗室、外戚及有朝中背景人的无职事官阙,“官舍无定栖”,自处若浮萍。理宗绍定三年(1220年)始置通判东厅治所,员外通判“自今得安其居。”其《壁记》刻石东厅通判自嘉泰元年(1201年)宗室赵师石始,多为国姓宗室内者充[8]卷五〇3800上。都厅在府治西,临安府议事堂。北宋时,诸州郡皆有都厅。宣和三年,尚书省公相厅改作“都厅”,内外都厅并行禁止,改称签厅。南迁后,帅府仍称都厅。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为太常博士、通判杭州,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十六日,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值都堂,皆有题咏,其诗《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南宋临安府都厅保留苏诗石刻:[33]卷二一599、卷四二19908]卷五十三3828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小人营(人+侯)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34]卷三二1723

 

当直司在府治内,居东。为府幕职官、司理院官轮值讯鞠之所,接收本府诉讼,阅实后白府长贰,然后置于犴狴(牢狱),以候讯鞠。知临安府宋辉言:“本府日有引问、勘鞠公事,合置当直司。”[8]卷五十三382919337

 

府幕职官——签书判官厅公事节度判官、节度推官、观察判官、观察推官。以京官任节度判官者,为签书节度判官公事。

 

640.webp (17).jpg

 签判、节推、察判、察推,皆在签厅分案治事,助理府政。本府簿书、案牍、文移付受及催督促等,无不与闻。理断狱讼虽由府院录参及左、右司理院参军承担,然“剖析民讼”,亦为幕职官职事之一。故当直司,亦须轮值[14312下[8]卷五十三3829上。签厅,别称使院。在府治后,定安桥西。观察判官厅、节度推官厅,在府治前近民坊。观察推官厅在签判厅西。

 

录事参军——公廨称府院。治理本府狱讼,统领左、右司理院与诸曹参军。府院,在府衙门之西,录事参军廨舍附之。

 

左司理参军——公廨称左司理院,治狱机构,掌狱讼勘鞠。左司理院,在府衙之东,左司理参军廨舍附之。

 

右司理参军——公廨称右司理院,治狱机构,掌狱讼勘鞠。右司理院,在府衙之西,右司理参军廨舍附之[7]卷二3224下,卷五3267上、下[8]卷五十三3830上、3831上。“临安府所管左、右司理院、府院三狱”,狱讼繁剧,讯鞠綦重。除录事参军,左、右司理参军狱官外,每院配有狱吏:推级四名,推行重禄法;此外杖直、狱子十二名,自乾道七年二月起,每月支钱十贯、米六斗,始推行重禄法[14307上。

 

司户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交纳。孝宗乾道六年,汪大猷曾乞户曹专主仓库[32]卷七十八365下。

 

司法参军——司三尺之律,职掌议法、奉法、断刑,纠议狱之徇情枉法者[32]卷七十八362下。

 

府学教授——二员。南宋初,因战火正炽,建炎三年罢学,不置府学教授。绍兴三年,战事稍纾,复学置教授。掌府学学生之政令,教诲学生,“凡邦之士,惟教授者是师,其必有以率属化服之,使躬问学,蹈矩矱,出入不悖所闻”。

 

主管左右厢公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五月,置勾当左、右厢公事所,断决杖六十以下公事。南宋改勾当为主管,绍兴十二年,仿东京开封例,于临安府城外置主管南、北厢公事所。绍兴二十六年闰十月,又于城内左、右厢增置二员,主管左、右厢公事,分减临安府在城词讼。绍兴二十七年五月,为侍御史周方崇奏罢。“城内词讼仍由开封府理断”[9]卷一七五33548]卷一九3541下、3542上。保留城外主管南、北厢公事,掌城外决断杖六十以下词讼。

 

640.webp (18).jpg

城南厢厅在凤凰山下外城嘉会门外。城北厢厅在北关门外(近余杭门)[8]卷五十三3830上、下、3831上[13966上、下卷六230-231。浙西路安抚司签厅在府廨内,位于府治正厅西,紧邻客司房。因临安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故签厅即在府治内。临安府为应付弹压突发事件和拨发公差,许招募禁军,拥有三千人兵力。如高宗绍兴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临安府即今见有将兵约二千人,不隶将兵一千人。”孝宗乾道七年(1171)正月,临安府“见管新招禁军三千人,欲桩二千人教阅外,每月选择有家累行止一千人轮差。与本府所管军兵地分巡逻”[18661上、8662上。所谓“有行止家累”,是指表现较好、并有家眷在城,可“结罪保明”,以防止巡逻街巷时作过。

 

参议官、主管机宜文字、干办公事廨舍,在府治左、右[8]卷十五3514上。

 

综上所述,行在所临安府,置知府事、通判、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观察判官、录事参军、左司理参军、右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府学教授、主管南北厢公事等职事官[2]卷一六六3944。与北宋京师开封府相比,府官设置有明显差异。临安府由杭州升格,又未能正称京师,名义上仍以东京开封为京师,而称“行在所”,以示“恢复之志”。故尔,临安府官设置带有州郡府治之印记。如:临安知府,正称“知”,而开封府知府必带“权”;开封府不设通判,以判官、推官为佐贰,临安府设通判;开封府不设左、右司理院,而设左、右军巡院,临安府设左、右司理院,则不置左、右军巡院。通判、司理院本为州郡官,北宋京师开封皆不置,临安府仍保留州官未变。至于府院,开封府为司录参军;而临安府仍沿用杭州州格称录事参军。至于六曹参军开封府功、仓、户、兵、法、士备置,而临安府仅如州府只置司户参军、司法参军。此外,南宋时刻处于防御金军南侵态势,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为帅臣,故府治内设浙西安抚司签厅,此亦与开封府不同。

 

临安府城内外社会治安,由城内左、右厢都巡检,与城东、西都巡检管辖,都巡检不归临安府管领,直接由主管侍卫马军司、主管侍卫步军司统领,属禁军军职差遣。然城内外232个巡铺,每铺差军兵4人,共差军巡兵1255人,并非全由三衙承担,“三衙人常是不足,兼多不守行止(作风不好)”,而由三衙与临安府共同差拨,各占一半,一季轮换一次[18661上、下、8662上。临安府领九县[16]卷二44-492]卷八八2174。凡九畿甸县事,归临安府管辖。

 

640.webp (19).jpg

注释

①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4年版;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阙维民:《中国古代志书地图绘制准则初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唐俊杰、杜正贤:《南宋临安城考古》,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徐吉军:《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梅原郁撰,何忠礼译:《南宋的临安》,收入《南宋史研究论丛》(下册),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包伟民:《宋代城市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版;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收入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杜正贤:《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所附《京城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朱溢:《南宋三省与临安的城市空间》,《复旦学报》2017年第3期。②迪特·库恩著,李文锋译《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第9章《京城的转变·杭州》,第201页。③田浩:《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页。④梅原郁撰,何忠礼译《南宋的临安》一《从开封到临安》,第5页。⑤徐吉军《南宋都城临安》第一章《宋定都临安》,第28页。⑥唐俊杰、杜正贤《南宋临安城考古》,第24页。⑦朱溢《南宋三省与临安的城市空间》,第20页。⑧阙维民《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84页;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所附《京城图》。⑨龚按:《方舆胜览》卷一《宫阙殿》,作“乾道初”建,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然周必大《选德殿记》作于淳熙五年。似以建于淳熙初为确。⑩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第三章《皇宫与中央官署》一《皇宫与德寿宫》,第44页。11按:浙江人民出版社《梦粱录》版本,将“中军壁下寨”误为“中军圣下寨”。疑繁体字“壁”模糊,遂讹为“圣”,简体转为“圣”,至贻误一些关于南宋都城著述,亦写作“圣下寨”。12朱溢《南宋三省与临安的城市空间》,第20页。13朱溢《南宋三省与临安的城市空间》,第19页。14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所附《京城图》;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度史研究》,第345页。15姜青青《〈咸淳临安志〉宋版〈京城四图〉复原研究》所附《京城图》。16按:杜正贤《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称:“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后,楚国设立钱唐县或钱唐城。治所在黄鹤山下的石塘村和刘文村之间。”此可备一说,但尚待进一步征信,第27页。17杜正贤《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第27页。18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史研究》下编《宋代以后都城制度的变革及其重要设施》四《南宋临安结构和街市的发展》(一)《“坐南朝北”的特殊布局》,第344页。19杜正贤:《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第二章《都城外城》第一节《临安城历史沿革》,第31页。20吴自牧著,梅原郁译:《梦粱录——南宋临安繁昌记》附图《临安城门分布图》,东京:平凡社2000年版,附图。21加藤繁著,吴杰译:《唐宋时代的市》,收入氏著《中国经济史考证》,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02页。22魏明孔:《唐代坊市及其变化》,刊2017626日《光明日报·史学专刊》。23马继云、于云瀚:《宋代厢坊制论略》,刊《史学月刊》,1997年第6期,第17页。24杜正贤:《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第四章《主要街道·导语》,第112页。25杜正贤:《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第四章《主要街道》第二节《南宋临安城内的中轴大街——南宋御街遗迹》,第117146页。26杜正贤:《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第四章《主要街道·临安城内街道概况》,第115页;27秦大树:《对南宋临安城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刊《光明日报》,201766日“光明阅读”。28林正秋:《南宋都城临安》第四章《都市建筑与交通》三《京城坊巷》,第100页。29包伟民:《宋代城市研究》第二章《管理制度》二《厢制》,第133142158159页。30按:《宋史》卷八六《地理志》四《临安府》,作“大观元年为帅府”,见第2174页。

参考文献

1]徐松.宋会要辑稿[M.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徐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

4]祝穆.方舆胜览[M.祝洙,增订.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

5]欧阳忞.舆地广记[M.李勇先,王小红,点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6]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

7]周淙.乾道临安志[M//宋元方志丛刊: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

8]潜说友.咸淳临安志[M//宋元方志丛刊: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

9]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胡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

10]施宿等.嘉泰会稽志[M//宋元方志丛刊:第七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

11]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2]曾枣庄,刘琳,等.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3]陆游.陆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4]朱熹.朱子语类[M.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15]田汝成.西湖游览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0.

16]王象之.舆地纪胜[M.赵一生,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17]赵彦卫.云麓漫钞[M.傅根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6.

18]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9]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0]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2]郦道元.水经注[M.陈桥驿,叶光庭,叶扬,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3]顾炎武.肇域志[M.M.谭其骧,王文楚,朱惠荣,等,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4]王存.元丰九域志[M.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25]乐史.太平寰宇记[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26]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7]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8]吴任臣.十国春秋[M.吴敏霞,周莹,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29]钱俨.吴越备史[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30]耐得翁.都城纪胜[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相关内容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二) 2025-01-15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14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2025-01-13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2025-01-13
南宋时期净慈寺与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 2025-01-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