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艺林文韵
 
一蓑烟雨任平生(下)
来源:方志杭州  作者:蒋文欢  日期:2018-06-21

640.webp.jpg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在杭州期间,与当地的官员和百姓结下了深厚友谊,他在做通判时,先后与当时的杭州太守沈立、陈襄、杨绘共事,留下了许多描写与他们同乐以及与朋友惜别的诗篇。

熙宁五年(1072)八月沈立调离杭州时,苏轼写下如下两首诗,表达了对沈太守的依依惜别之情。

 

而今父老千行泪,一似当时去越时。

不用镌碑颂遗爱,丈人清德畏人知。

卧闻铙鼓送归艎,梦里匆匆共一觞。

试向别来愁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接任沈立的是杭州太守陈襄,苏轼与之感情甚笃,他们不仅政见相同,而且通力合作,修浚了六井,合作甚好。他们常常一起饱览湖山美景,共享山水之乐。苏轼曾做《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描写了二人在有美堂赏景后月夜同归,与民同乐的场景。熙宁七年(1074),陈襄调任南都(河南商丘),苏轼在有美堂与之送别,写下《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之后,苏轼乘舟沿运河一直将陈襄送过临平,才依依惜别: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萤萤,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在杭时,经常拜访寺庙,与僧人谈禅论道,和诗作画,十分投机,结下了深厚友谊。如孤山的诗僧惠勤、龙井的高僧辩才、西湖诗僧道潜等,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情景留下了许多的诗篇和动人的故事。当苏轼因“乌台诗案”惨遭陷害时,辩才和道潜一再派人前往慰问,寄去诗文,这种患难中的真情,令苏轼感动不已。元丰六年(1083),苏轼谪居黄州时,道潜不远千里,从杭州出发前往黄州看望苏轼,二人共居东坡雪堂,道潜一直陪伴苏轼一年多的时间。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谪居广东惠州,道潜从杭州派专使到惠州慰问。绍圣四年(1097)六月,苏轼再谪海南儋州,道潜写信给苏轼,打算前往儋州慰问,苏轼立即捎信劝阻。后来苏轼北返途中病逝,二人再也没能相见!他们之间这种无论富贵贫贱、愈是患难愈见真情的友谊,真的是感天动地,感召后人!

640.webp (1).jpg

苏轼的真性情不仅表现在从政中的正直唯真、为民情怀、与朋友的真情厚谊,同样也表现在与亲人的深情恩爱。他与弟弟苏辙(子由)一生手足情深,堪称楷模。二人年轻时同时考中进士,名动京城。他们虽然一生颠沛动荡,各自在异地为官,离多聚少,但一直书信诗词往来,互相关心,互相鼓励;有机会则兄弟相聚,共度几个月的团聚时光。在生活上,他们兄弟二人也是对对方的家庭尽力照顾。在苏轼因“乌台诗案”遭到陷害时,苏辙多方奔走营救,甚至提出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官职为代价来营救保全苏轼。他们二人之间诗词唱和以及苏轼所留下的思念弟弟的诗词数量非常之多。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离开杭州的第二年,在密州,中秋佳节,欢饮达旦,大醉,看到明月,思念弟弟子由,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生命中的女人,必须提到的有三位: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苏轼的原配夫人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1065)五月王弗因病去世,年方27岁。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12年,所余一子苏迈,年仅6岁。王弗务实际,明利害,有知人之明,常常会给苏轼一些忠言忠告,是一位难得的贤明的妻子。在妻子死后的第十年,苏轼在梦中又梦到妻子,于是深情而凄婉地写下怀念亡妻的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闰之是王弗去世三年之后苏轼续弦之妻,为王弗的堂妹,是苏轼中年时期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伴侣。苏轼在杭州两次任职期间都是王闰之陪伴左右。王闰之虽不如王弗能干,但秉性柔和,遇事顺随,她抚养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孩子,在丈夫宦海沉浮的日子里,一直与丈夫相伴,同甘共苦,历经坎坷与繁华。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25年,于1093年去世。苏轼在给她写的祭文中说她是贤德的妻子,贤德的母亲,视前妻之子一如己出。丈夫宦海浮沉,穷达多变,为妻子的一直心满意足,绝无怨尤。苏轼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 

640.webp (2).jpg

王朝云,是苏轼晚年的红颜知己和精神伴侣,为苏轼的侍妾。朝云初为钱塘歌妓,12岁时,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在西湖宴饮时与之相识,相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于是,将其收为夫人王闰之的侍婢。苏轼贬谪黄州后,元丰五年(1082)纳朝云为妾。从此,宦海沉浮,朝云始终陪侍在身边,不离不弃。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丧失幼子之痛,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岁月。王朝云在惠州时遇瘟疫,身体十分虚弱,终日与药为伍,总难恢复,从小生长在杭州的朝云最终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不久便带着不舍与无奈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在朝云逝去的日子里,苏轼不胜哀伤,除写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还写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等许多诗、词、文章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其中,著名的《西江月梅花》一词,更是着力写出了朝云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迁时过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反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东坡还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并亲手写下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亭联不仅透射出苏东坡对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一位红颜知己的无限深情。

苏轼一生中,两次任职杭州,共历时五年,中间相隔15年,从36岁至39岁,到54岁至56岁,是一个人一生中从青年走向中年、老年的重要时期。他两次来杭州,都是因为受到朝廷中政治势力的打压而自求外放,应该是心怀郁闷而来。两次来杭之间又经历了“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经受了从朝廷重臣到身陷囹圄、躬耕东坡的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可以说是饱经风霜。但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不因打击而消极避世,而且在地方上勤政有为,深得杭州百姓爱戴,当他第一次离开杭州,被诬陷入狱的消息传开后,杭州人民为他做解厄道场,祝愿他消弭灾难。第二次离开杭州时,杭州“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做生祠以报”。杭州百姓以此感念苏轼的功绩,怀念他的恩德。苏轼一生不为世事所污,始终保持一颗本真之心,坚持正义,亢言直论,终生不渝。他乐观豁达,坦然面对命运中的风风雨雨,不回避、不消极,苦中作乐。他至情至性,善于在大自然中感受人间的美好,感悟人生的真谛,在与朋友亲人的真情相处中感受人间的温情。他淳朴善良,悲天悯人,“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精神的财富!

当你身处顺境时,来读苏东坡吧,他那绝世的才华,壮美的诗篇,足以让你心生敬畏而更加清醒而恭谦!当你身处逆境时,来读苏东坡吧!他那旷达的胸怀,坚忍的毅力,足以鼓舞你看淡一切荣辱,踏平一切苦难!那穿林打叶的风风雨雨又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呢?我们且怀一颗高洁纯真之心一路吟啸徐行吧!当我们走过人生的坎坎坷坷,回首来时的路,一切都是那样云淡风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40.webp (3).jpg

 

(作者为杭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转载文章注明语: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佳作欣赏 | 《踏歌图》中的年丰人乐 2024-12-20
《走近西湖》论文集|丁云川:“慕侠亭”上镌刻的楹联文字 2024-12-16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