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明山秀水能成就一个人;一个人的高风亮节也能成就一个地方。桐庐富春山的奇异山水吸引了严子陵放弃世俗荣辱来此隐居,因人而名的严子陵钓台更吸引了历代文人留下了无数的诗篇,成为国内十大钓台之冠。 严子陵钓鱼台
严子陵,名光,又名遵,字子陵。原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生于公元前37年,卒于公元43年。东汉名士,浙江会稽余姚(今宁波慈溪市)人。他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窗好友。公元8年,王莽称帝,曾广招天下才士。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姓埋名隐居了。 严子陵像
传说刘秀曾多次探访严子陵,现横村镇白水湖、悔岩、龙伏等地名就都与刘秀探访严子陵有关。建武元年(25),刘秀在洛阳登基称帝后,严光即改名换姓,隐匿不见。光武帝想念着他的贤能,便凭着记忆,画出了严光的形貌,下诏郡县寻找。后来齐国(今山东)守臣上书报告说有一男子,身披羊裘垂钓泽中。光武帝怀疑这人就是严光,于是就准备了聘请贤士的礼品,用迎送德高望重的高官用的安车,派遣使臣前往邀聘。可严先生推辞,经使臣往返多次后,才到了京城洛阳。 这时,严子陵的同学侯霸已经当上了司徒。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带书信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严子陵每天只在驿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光武帝刘秀亲自去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的性情,便拍着他的肚子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什么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了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第二天就有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有客星犯帝座。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后光武帝又亲授其为谏议大夫,然而严子陵对授予他的官职还是坚持不受,并不辞而别。可他既没有返回齐国,也不去故乡余姚,而是选择到富春山隐居。后来光武帝还特地写了《与严子陵书》:“古之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痍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诚恳地向故友阐明了当时的想法。 建武十七年(41),光武帝刘秀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拒绝了。一直到80岁那年,因为病重才回老家陈山,不久就在老家去世了。 富春江上千重翠
严先生祠堂在唐代时就有,当时为严氏家祠。北宋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桐庐富春江严陵濑旁重建了严先生祠堂,并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终以不事王侯的“高风亮节”闻于天下。严子陵也成为隐士文化的先祖之一而受人推崇,并深深影响着桐庐山水的人文内涵。而附近“严陵”的地名,甚至“严州”府名,都与后人仰慕严子陵的高风有关。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