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我当铣工的那些年(下)
来源:《八级工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杨文熙/口述 曹青青/整理  日期:2018-06-28

绞尽脑汁自造工具 

我很欢喜看书,但是当时没钱买书,我就通过提合理化建议赚钱。浙麻厂每年都让工人提一些合理化建议,然后按照解决问题的重要程度、可行性指数等指标给建议评等级,最高级可以拿到100块钱。 我那时候年轻,想法多,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也蛮多,所以这方面赚到了不少零花钱。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整个国家的工业刚刚起步,机器设备都是很老、很落后的,物资也极其匮乏。当时我们厂里用的是从英国买进来 的齿轮,因为机器是英制的,所用的齿轮必须是和这个英制机器配套的才行。有一次用完了要买,但是根本就买不到,就连上海那个最大的华东物资厂都买不到。 这个时候只有想办法自己造、自己生产。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几乎每天都拿书啃。我用通过合理化建议赚的零钱买了一本《齿轮原理》,这本书我到现在都记得,分上下册,是苏联人写,中国翻译过来的,40元一套。要知道,那个时候40元能吃很久的饭了,但我还是没怎么犹豫就买下来了。 

4.jpg

杨文熙在车间工作 

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机械制图了。通过钻研书本我开始自己画图。别看一个小小的齿轮,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很多的,比如三角函 数、机械原理。做齿轮要用到的卡版也是我自己做的。因为大家都不 会,也没办法问前辈,只能自己钻研,最终经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特制的齿轮就生产出来了。 

印象很深的还有一次,是“大跃进”期间的一个会战。会战除了打仗的意思,也有集中各单位力量做事情的意思。“大跃进”那个时候会战很多。当时国家大炼钢铁,浙江也要炼。钢铁炼出来之后需要 打成各种形状,那就需要轧机,要我们生产的就是轧机上的轧板。轧板非常重,一块就差不多一两吨。那时候工业部召集了杭丝联、车辆厂还有我们浙麻厂三个单位共同生产轧板,一共需要生产12块,那么 分下来每个单位生产4块。但到最后,其中的11块都是由我们车间生产的,车辆厂用龙门刨勉强做出了一块,杭丝联一块都没有做出来。 

在生产工具都不够的情况下要造那么大的东西确实很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正当我们小组犯愁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叫“蚂蚁啃骨头”的工作方法,其实这几个字并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是我有一 天在《机械工程》这本杂志上看到后得到的启发。“蚂蚁啃骨头”说白了就是用小东西做大东西。我们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那只有用土办法来攻克眼前的困难。我是做铣工出身,所以像铣刀这些基础的工具 我都是可以自己制作的。通过马达、机头等组装串联,轧板便可以自动生产出来了。 

车辆厂是用一个大的龙门刨加工出来的。这样的效率很低,结果我们11块都做出来了他们才做了一块。也因为这件事,我们车间受到了省里的表扬,从此之后,只要一有会战,省里面就会想到我们浙麻 厂车间。接下来就参加了第二次会战——造单晶炉,也就是炼单晶管的炉子,我们车间当时造了10台左右的单晶炉。会战那个时候真的是 特别辛苦,连轴转,站着都想睡觉。有一次我坐着厂里唯一的那辆吉普车去拿货,那时候因为大兴工业,到处在造路,路面都是大石块,非常颠簸,司机都要被震起来了,我坐在副驾驶座上还打着呼噜呢, 这当然是司机后来跟我讲的。 

铣工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小有名气了,开始有徒弟找上门来。我带过的徒弟现在数也数不清了。杭州重机厂的第一个铣工就是我的开山徒弟,后来,云南、新疆等地相继建立麻纺织厂,这些厂里的铣工几乎都是到我这里来学过的,学成之后回他们工作的地方成 为师傅再带徒弟。我记得最多的时候,一下子来了7个徒弟。那个时候机械这行里,不少人都知道浙江麻纺织厂有一个姓杨的人铣工活做得蛮好的。

5.jpg 

杨文熙在杭州职工业余大学的学员证 

半工半读业余大学 

1965年,我被厂里保送到杭州职工业余大学读书。我们是学校开办后的第一届学生。那个时候国家比较注重培养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我们又是第一届,所以省市领导对我们都格外重视。我记得开学 典礼是在一个大礼堂里开的,当时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来为我们做开学报告。这在当时也算是蛮重要的一条新闻,《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都刊登在头版的。 

“文革”的时候,大部分的学校都停课了,但是我们职工业余大学没有停。当时社会上很多老师都没有地方去上课了,我们学校就在这个空当让几位学生代表到浙大去请老师,浙大不少老师都愿意过来给我们上课。当时听到浙大的老师要来,我们都非常开心。老师课上得特别好,加之我们是技术工人出身嘛,所以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6.jpg 

杨文熙近照 

顾名思义,业余大学就是半工半读的形式,白天工作,晚上上课。读了几年后我就毕业了,到现在50多年过去了,我们杭州职工业余学校第一届的同学每年还会召开同学会,一起聚一聚,我都去参加 的,只可惜这几年来的同学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