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清末民初杭州灵隐寺大殿的复建
上泗山歌
似水年华
 
我的工作衣从来没脱下过(下)
来源:《八级工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孙祖安/口述 赵鸿涛/整理  日期:2018-07-02


练就模具修理技术


在轴承厂,我所在的车间叫钢球车间,轴承一共5个部件——内 圈、外圈、保持器、钢球、铆钉,其中保持器、钢球、铆钉这3个部件 是由钢球车间生产的。车间里有20多个冲压工,实行三班制,机器24 小时不停。

制作不同的零件,冲床冲头的高度和模具安装的位置是不一样 的,冲头越低产生的压力越大,越高就越小。压力过大,产品就变形 了,压力太小,冲压不到位,所以冲压工需要经常调整这些位置。许 多冲压工只会操作冲床,不会做调整,所以车间里专门设置了调整 工,来干这个活。我去哈尔滨学习培训过,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车间 里已经算是“老师傅”了。所以做了没几个月车间里就把我安排为调 整工了。调整工属于钳工,和冲压工是两个工种。那个时候国家实行 计划经济,买东西都要凭票。普通居民一个月是24斤粮票,冲压工是 30斤,钳工是35斤,锻工是40斤。我做调整工后,每月的粮票涨了5 斤。

在冲压过程中,冲压模具因为经常受到冲头的挤压而损坏。对损 坏的模具,当时大家的普遍做法就是更换一副,换下来的模具有些返 还工具车间修理,有些就直接报废了。报废一副,成本很高。返回修理,工具车间连制作新模具都来不及,更不要说修理了,有时候冲床 还会因为模具不能及时供应而停止工作。所以,如果能及时快速地修 理这些模具,不但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

保持器的生产环节,主要有切料、成型、整型、冲孔4道工序。经 过我仔细观察,发现每一道工序可能造成的模具损坏都不一样。比如 切料模具容易磨损,只需要稍作整形就可以继续使用。成型模具是用 来压制形状的,压得多了,自身也会有一定程度变形,轻度的变形可 以用金刚石磨回来,大的变形就先退火(降低金属硬度),然后用锉 刀重新造型和再进行蘸火(蘸火可增加金属硬度),很多模具只要修 理就可以重复使用了。慢慢地,我在本职工作之余,开始做一些模具 修理。

随着我修理的模具越来越多,我修理的技术也越来越高、速度越 来越快。钢球车间的生产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节省了大量钢材 (模具大多是钢制的),生产效率也有提高。车间和厂里的领导都非 常高兴,把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模具修理上了。当时轴承厂只有我一 个人干这个工作,要修理的模具很多,所以经常是加班加点地做。因 为修理模具为厂里节省了成本,厂里推荐我作为1961年的先进生产工 作者代表,参加全市的表彰大会。


成功打磨战斗机轴承钢球


1963年,我开始任钢球车间主任。我前面说过,我对技术非常热 衷,所以我虽然做了车间主任,但是不脱产的,我除了参加厂里的会 议外,其他时间都在一线做的。不但不脱产,做了车间主任后,我对 自己技术方面的要求反而更高了,除了钳工技术,我对车工、磨工等 工种的操作技能也掌握了很多。所以说,我的工作衣从来没脱下过。

20世纪70年代后期,厂里来了2个笕桥机场的技术员,他们带来了 战斗机上轴承使用的10组钢球。经过鉴定,这批钢球表面有缺陷,达不到光洁度要求,短时间内采购不到货,任务又非常紧急,就到轴承 厂来寻求帮助。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是厂里的技术科,技术科的同志 一看是钢球的问题,就到了我所在的钢球车间。

钢球的制造工序主要有冲压(定型)、车削、软磨、硬磨(蘸火 后)、精磨、超精磨6道工序,制造完成的钢球对光洁度有很高的要 求。我仔细看了他们带来的钢球,了解了工艺要求。对这些钢球再次 进行打磨提高光洁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再次打磨的钢球肯定会缩 小尺寸。所以我又谨慎地向他们询问了尺寸的要求和工作的时间要 求,他们表示在尺寸方面,只需要各组内部的20颗钢球保持一致就可 以,相互之间没有严格要求,时间上只是尽量抓紧。

他们的回答让我松了一口气,但毕竟是飞机上用的零件,200颗钢球,一颗出错,导致轴承出现问题,那后果可能就是毁掉一架飞机。 这样责任重大、技术要求又高的活,我决定自己上手来做。我磨的时 候,技术员按照部队的纪律,人不离开零件,一直盯在旁边看。我花 了两天时间,把200颗钢球全部磨好。磨好后,他们拿出自带的航空汽 油,现场清洗钢球,清洗后的钢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拿到显微镜下 检验,光洁度完全符合标准,他们非常满意。 

1984年,因为工作需要,我离开了钢球车间,到机修车间做划线 钳工。从车间主任回到一线做一名普通工人,现在看来可能会有点不 可思议,但是当时我一点思想负担也没有,因为都是工作需要:机修 车间缺少一名高技术的钳工,而我又对一线工作充满热情,所以就过 去了。做了4年划线钳工,1988年厂里安排我到机修分厂任副厂长,后来又到保持器分厂任副厂长,一直到1994年退休。 


相关内容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2024-04-12
忆袁浦的平原绿化 2024-03-12
防空洞里也“繁花” 2024-03-04
往事追忆:话说老底子的余杭镇扫帚笔管生产合作社 2024-02-06
梅花样的品格——怀念夏子颐先生 2024-02-0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