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书讯 | 《戴望舒年谱》出版
讲座预告丨冯培红:从中亚康国…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写在《考…
 
特别关注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白沙桥建设纪事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
特别关注
 
我的技术成长之路(下)
来源:  作者:李裕银/口述 杨韵仪/整理  日期:2018-07-10

“小贡献”获大荣誉

我认为,做事情既要有干劲,也要细心。有一次,我要做一个 1000多斤的机体,就非常小心了:先仔细查看图纸,再检查画线,结果发现机体的钻模开档和图纸不相符合。于是,我马上找到画线工仔 细核对,避免了机体变成废品的事故。

我还记得,从19537月开始,我常常连续72个小时工作,月月 都超额完成,改进工模具84项,超额了3300多个工时。1955年,我一 共做了4万多个零件,大的有4吨重,小的只有4两那么轻,很多零件的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二 ,但我一次废品也没出过。正当厂里生产紧张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家信,上面写着“母亲身患 重病”,要我马上回家,当时真是心乱如麻。我的母亲在新中国成立 前吃不饱饭,现在刚刚解放,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却又生起病来 了……我眼前浮现出她苍老的面孔,很想马上就回家看看她。但那时 厂里生产任务重、时间紧,交通又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如果回温州,来回起码要一个多星期。我想了又想,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不 回去了。我也没向领导说起这件事情,自己去银行取了一些存款,又拍了一张相片,还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母亲。我是这样想的:母亲有了 钱可以治病,看了相片,心理上也能得到安慰。后来,母亲病愈,安 然无恙,我也就专心投入到生产里去了。

1957年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为了提前和超 额完成生产计划,厂里的生产热火朝天,并且号召职工们开展技术革 新。当时,钳工们还在用手工扳螺丝,因此大批部件都积压在了钳工小组,影响了生产进度。为了克服这个薄弱环节,钳工小组搞了几次革新,都没成功。我想:能不能制造一部扳螺丝的机具呢?

研制这个机具,我失败了好几次:先是装在钻床上的螺丝攻刚刚 开动就折断,接着是保险夹头垫片容易磨损,后来又发现铁沫子容易 卡住垫片。但是我并没有气馁,经过几次改进后,终于做成了全省第 一副“高速攻丝夹头”。从此,我省机械工业生产就有了“高速攻丝 法”。这种操作方法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20倍,“解放”了钳工手工 扳绞的笨重劳动。

1958年,我被评为浙江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劳动模范。在这5 年里,我用双手改进了30多项工具和操作方法,算起来,工效提高了14倍。1959年,我又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群英大会,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年,我还随着中国人民旅行团出国,去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访问。我就做了这么一点小贡献,却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誉,我心想,一定要为了我们国家和工厂更好地工作!


进行技术革新


进厂没几年就获得了很多荣誉,激励着我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我 们制氧机厂生产的机器用途很广:在钢铁工业方面,可以用来炼钢、 炼铁;在化学工业方面,可以用来装配氯肥厂等。当时,有很多单位 都派人来我们厂里坐等机器发货。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有责任更努力地 工作,使厂里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机器,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从北京回厂后不久,我便由一名普通工人被提拔为工程师,还成了杭氧技术革新小组的组长,带领十几个人负责厂里的技术革新和难题攻关。有一次,厂里有一个关键零件,因为设备原因一直没办法生 产。这时,我恰好看到报纸上介绍上海茶厂有类似的设备,便马上赶到上海学习。回来以后,又结合我们厂里的情况进行了改进,这个关键零件很快就生产出来了。由于我们厂的生产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很多设备跟不上生产要求,我就带领小组成员自己设计机器,确保厂里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1960年,我们厂要制造大型制氧机,需要一台油压机。以前当 工人的时候,我虽设计了不少零部件,但这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复杂的 机器。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要设计什么样子的油压机呢?我参考了《机械零件手册》《钳工机械化》等书籍,又对比了上海兄弟厂和我 们厂板焊车间的油压机式样,还跑到车间找熟悉油压机的工人同志和 技术员研究商量。经过不懈努力,75吨油压机终于设计成功。油压机 制造出来投入使用后,我经常往车间跑,以便进一步解决制造过程中 存在的技术和材料问题。一百多种零件先后制造出来了,证明了我设 计的机器性能良好。 

当时,厂里的生产搞得热火朝天。生产越多,废弃的炉渣也就越 多。这些炉渣里含有很多氯化钾、氯化钠,有回收利用的价值。我就派人到药厂学习提炼药物的技术,回来以后运用到提炼炉渣当中,回收了许多宝贵的资源。多年来,这种“变废为宝”的例子还有很多。

1.jpg

李裕银(右一)与工友们研究机械

1964年,我们厂里只有一台外国生产的大型磨缸。当时进口机器有困 难,我就利用报废的组合镗床进行改造,节约了人民币15万元;1968年,我改造报废机身加大水压机的流量,节约了8万元;1981年,我又利用废弃物材改装了蒸汽柱,将用过的蒸汽进行再次利用,大大节省了燃料……

1966年是国庆17周年,我又一次去了北京,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观礼,不但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还住进了中南海。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还记得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

1976年,我们厂引进了一台罗马尼亚的镗床,搞了一年都没搞好,因为漏油严重,主轴升降不灵。当时有人提出要求罗马尼亚派人来解决问题。我听了这件事,心里想,对于国外先进技术,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也不能太依赖。于是我和大家商量,决定自力更生解决难题。经过共同研究,我们只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检查出了漏油的原因,并把主轴调好,解决了问题。

那时候,我还被推选成为副总工程师、副厂长。

 

继续发光发热

 

1984年,我从杭州制氧机厂退休,突然间就清闲下来了。我是一 个爱干活的人,一干就停不下来,这让我觉得很不适应,很想再回到 厂里去“发光发热”。碰巧,当时富阳热交换器制造厂的人找到我, 问能不能帮帮忙,做技术指导。搞技术,我最乐意了,所以很快就去 这家厂帮忙了。

什么是热交换器?它是汽车空调的主要部件。因为我技术搞得好,他们就让我做技术厂长、总工程师。那个时候,焊接热交换齿片的炉子总是不过关,什么沙泥密封、箱子密封,都失败了。过了几个 月,我终于研究出了一个“惰性气体铝钎焊炉”。这种土炉子成本低,效率又高,很多外地同行觉得这个炉子好,就都开始使用我研制 的炉子。这样推广开来,算是结束了我们国内生产冷凝器、蒸发器质量不过关的历史。那些用了这项技术的同志都说:“老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你是功臣。” 

其实,那段时间我的压力是很大的,做试验就投入了20多万元。 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字,万一失败了,怎么向厂里交代?所以我没拿一分钱工资,无偿帮他们做东西。 

2.jpg

杭氧新厂区全景

后来,大家都知道我是个热心肠的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找我帮忙,如杭州三堡机修配件厂、电子工业部南京第十四研究所 等,我都帮他们解决过问题。大大小小的企业,那时我跑过了几十 个。以前,三堡机修配件厂配套透明式压缩机的零部件都是从日本 进口的。后来,我帮他们解决了技术难题,该厂就不再依赖日本生产的东西了。 

在富阳干了几年后,我自己也办了一家机械厂,产品的销路也蛮 好的,但是家里人老是劝我,年纪大了该在家里享享清福了。我也觉得,再干下去身体吃不消,视力也不行了,再说养老的钱也攒够了。 这么一想,就不干了。 

我当时的发明专利,都是无偿给上海、江苏、广东这些地方的 厂子使用的。如果收钱的话,估计一百万元都不止了。我觉得自己退休了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心里很高兴。我搞了一辈子的技术工 作,已经上瘾了,劳动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在杭氧的时候,20多年从来没有要求加过工资,不求物质上的富裕,只希望过得清淡坦然,实实在在。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吃过黄连的人,更知道蜜糖的甜。”像我这样在旧社会吃尽苦头的人,更觉得新社会幸福。我今年92岁了,做了近80年的工作,看到现在繁荣昌盛的中国,真是鼓舞人心。可惜我不能再年轻30岁继续做贡献,但希望我们老一辈人苦干巧干的精神能继续传承下去。 

现在都在提倡“工匠精神”,我始终觉得,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还要善于创新,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正所谓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么多年来,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现在搞技术的环境也更好了,年轻人应该更加珍惜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做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大的贡献。

戴着奖章的李裕银

 

杭氧车间

 


相关内容
从《四景山水图》中看南宋园林 2024-05-16
白沙桥建设纪事 2024-05-16
詹氏家藏墨宝传承背后的故事 2024-05-14
“文韵缥缃——委员走进文史馆系列活动暨第三届杭城悦读文化节”启动 马卫光出席 2024-05-10
神秘广告背后的历史真相 2024-05-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