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特别关注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似水年华
 
我参与杭锅接轨国际的那些事(上)
来源:  作者:蒋兴权/口述 文 昊/整理  日期:2018-07-16


【口述者简介】蒋兴权,男,1960年生,1976年进入杭 州锅炉厂,冷作工高级技师。

 

我出生在1960年。1976年,我刚刚16岁,杭州锅炉厂因为扩建 工程需要,征用了我家所在公社的土地,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优惠 政策”:农户的子弟可以获得入厂工作的机会。家里几兄弟中,只有 我刚好初中毕业,年龄合适,因此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了工人阶级。 这在当时,还是颇受人羡慕的事情。我在生产部门前后干了差不多30 年,亲历了杭锅这家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也 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能力慢慢拔尖

 

入厂之初,“文革”尚未结束,厂里的生产秩序也没有完全恢 复,但对于刚刚从农村进厂当冷作工的我来说,一切都非常新鲜。就 这么一块钢板,想做成什么形状就能做成什么形状,使我对工业生产 技术充满了好奇,也萌生了干好这一行、干出点样子的念头。后来, 随着社会环境逐步走向安定,不仅知青陆续返城参加工作,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开始走上企业的岗位。虽然年少之际的我依然懵懂,但渐 渐感觉到国家已经开始变化了。

 

各项生产建设开始步入正轨以后,厂里对我们这批工人也就有了 更高的要求。对于我这样一位新职工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抓紧 学习文化,钻研技术。冷作工通常被称作“外国工匠”或“外国铜 匠”,就是以敲打、裁剪为主要操作方式的工种,就好比裁缝给人做 衣服,必须量体裁衣才能穿得合身。但制造锅炉却远比裁缝有着更复 杂的工艺要求。针对锅炉的体积、材质、结构等因素,制造工艺需要 方方面面的知识,必须要知道哪些部件先做,哪些放在后面做。顺序 错了就有可能做不下去,但又不能拆开来重做,因为面对的可能是几 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重的部件。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厂里为我们安排了学习,每天下班后两个小 时,除了冷作的专业生产技术,我们还要重温初中的课程,因为十年 动乱我们没学到多少东西。十七八岁,正是年轻爱玩的年纪,而且白 天上班已经非常辛苦,不少同龄的工友晚上常常缺课。但我非常珍惜 这样的机会,因为觉得自己的文化基础非常有限,而这份工作又来之 不易,这样的学习机会和环境以前更是没有过,所以,我比别人更用 功,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制订一个个目标,补习完初中课程,又通 过业余时间自学拿到了中专文凭。

 

我在进厂以后先后跟过好几位师傅,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了学到 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我总是虚心求教,特别是对新产品新图纸,不断 地向专家、用户求教,唯恐疑问不能得到解答。我喜欢琢磨技术,在 生产一线的学习过程中,懂得了作为生产一线工人该如何理解产品设 计,如何从图纸着眼,如何合理地规划生产流程。通过不断积累,我 慢慢地能够在看到图纸的同时,脑海里就勾勒出产品的立体形状,然 后对生产工艺顺序的安排就有了思路。进厂3年以后,我已经可以带徒 弟了。工作四五年以后,我的技术能力在公司一点点“冒”出来了。 到现在,我先后带过数十名学徒,其中不少人都成为企业生产制造的中坚、骨干。

 

进厂之初,我们厂生产的还主要是4吨、6吨等规格的生活用锅 炉。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厂逐步开始工业锅炉的试 制,用现在的话说,这也是我工作以后企业的第一次“转型升级”。

 

20世纪80年代初,厂里开展炼锌预热锅炉的试制。刚开始,这个 项目的试制是在另一个车间进行的。这台锅炉的主要受热面旋风分离 器,高10米,直径4米,当时工艺要求用竖式装配法。我去现场看了一 下,对这台锅炉采用竖式的安装方式提出了疑问:这型锅炉采用竖式 装配法,要用大量的脚手架和辅助材料及设备,员工在高空作业有安 全隐患,劳动强度也大,制造质量无法保证。如果采用卧式装配法, 难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重新编制工序,但时间不允许。我自己绘制了 一张卧式装配法草图,提出将锅炉改为横装的建议。针对我的意见, 厂领导提出,由我所在的车间也试制一台。我们比原来那个车间迟一 些动手,反而更早完工,产品试制也取得了成功。后来,根据这次试制经验摸索出来的生产方式,还在其他产品的研发试制中大量应用, 被杭州市评选为先进操作法。

 

1.jpg

蒋兴权在车间工作

 

因为这次试制经历,以后企业一有首套设备的制造任务,都会吸 收我参加,我因此有机会在技术革新中获得了更多实践经验。杭州锅 炉厂生产的设备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我们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 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课题。如今有同事和同行常说:蒋兴权哪里来的如 此多的绝技绝招?其实我哪有什么绝技绝招,只是看得多了,问得多 了,做得多了,才慢慢地摸出了一点经验。

 


相关内容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回忆余杭鸬鸟羊毛衫厂 2024-12-10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