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杭城旧影
 
中国印学博物馆
来源:西泠印社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8-08-03


1999年9月26日,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印学博物馆——中国印学博物馆在杭州西泠印社落成开馆。中国印学博物馆坐落在西泠桥旁,面临里西湖,背倚西泠印社孤山社址,馆舍以孤山原有的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杜庄为基础加以扩建,并以依山而上的回廊、亭阁与整个西泠印社孤山社址浑然相融。印学博物馆正门矗立着一尊4.2米高的汉白玉龙钮巨印,印侧边款为赵朴初社长题写的“中国印学博物馆”馆名。中国印学博物馆的建立,使西泠印社又多了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过去,只有在西泠印社举办活动的时候,孤山社址才会名家云集,蔚为大观;平时社址只是作为一处园林名胜供人参观游览。现在,西泠印社拥有了集多种专业功能为一体的印学博物馆这一常年展示的窗口之后,园林景观和专业功能得以同时并存、紧密呼应,西泠印社作为一个专业印学社团的形象获得了更加充分、完整的体现。 

 

640.webp.jpg

中国印学博物馆

 

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社员就已提出了筹建印学博物馆的建议。沙孟海社长生前对筹建印学博物馆寄予厚望;副社长刘江也在每年的西泠印社理事会上,多次提出过建立印学博物馆的设想;作为当时杭州市政协常委,西泠印社已故社员李伏雨在给杭州市政协的议案中明确提出了西泠印社筹建印学博物馆的设想……但限于诸多因素,西泠印社人建设印学博物馆的愿望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中国印学博物馆作为国家级博物馆,能够最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在杭州,除了杭州作为印学名城,拥有历史悠久的西泠印社和深厚的篆刻艺术积淀外,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赵朴初为印学博物馆的获批和筹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3年10月,在新当选的西泠印社社长赵朴初的鼎力支持和关心下,当年作为杭州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窗口工程——西泠印社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的申请,被国家计委和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立项。1997年,印学博物馆奠基,1998年破土动工。时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杭州市文化局局长的胡效琦曾著文回忆,中国印学博物馆的第一笔筹建款项,就是在赵朴初社长的关心下,由国家计委下拨到西泠印社的。在筹备建馆的工作中,文物的征集工作艰巨而紧迫,国家文物局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具体的工作中,有两部分人功不可没。首先是为了征集文物四处奔走的印社社员和员工们,如今参观者在展馆里看到的许多珍贵展品,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其次是为印学博物馆捐赠藏品的海内外社员和各界热心人士。为征集展品,中国印学博物馆发出了展品征集启事,海内外社员和各界热心人士纷纷响应。其中,西泠印社理事杨鲁安捐赠了古铜印、钱币、铜器、拓本、甲骨片等共224件;时为西泠印社名誉理事的日本篆刻界泰斗小林斗盦捐赠了战国、齐陶文50件,日本社员菅原石庐捐赠了邺城古陶文50件,日本社员中岛蓝川捐赠了藏传铁印50方,日本社员川合东皋捐赠了珍贵印谱52本,著名画家范曾捐赠了宋元押印50方,社员孙家潭捐赠了古铜印、元押23方,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捐赠了陶印、瓜蒂印、古陶片等13方,童衍方、林近、林乾良、杨广泰、梁章凯、方广强、陈东之、松仓晴海、今成清泉等都先后捐赠珍藏……2006年以来,西泠印社社员再次向中国印学博物馆捐赠社员作品100余件,丰富印博馆藏,为印博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保障。这些慷慨解囊之士都将永久载入中国印学博物馆的史册。中国印学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西泠印社人把印社建设成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理想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印学博物馆主要由历代玺印馆、流派印章馆、印学馆、印材馆、书画展示厅等部分组成,展品以数千件的实物和完整的序列布局,向参观者展示了印学发展的历史概貌和中国印文化的精髓。

 

一楼是将近300平方米的历代玺印厅,由以下几部分主题展示构成:

 

(1)印章的起源及早期功用。展示的陶拍和陶器告诉人们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拍可能是中国印章的早期形态,用于在器物上标明产地和陶工姓名。殷商时期,出现了青铜器的捺印纹样、图案,文字的铜印模亦随之出现。经西周至春秋以后,印章的功用已扩大到作为当时文书往来、货物流通的封检及器物制作的标识,并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与行使职权的信物。

 

(2)陈列战国时期的官私印。官私印分为不同地域特色的战国印、形象生动的图形印、形制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成语印三大块。质地有铜、银、石等,以铜印最常见。形制有大有小,印钮也是各种各样。印文布局技巧也渐趋娴熟,有朱文、白文,或铸或凿,自然变化,生动和谐。

 

(3)陈列秦汉印。秦代玺印的文字、钮式趋向统一。各级官爵印的质料、形制都有着严格的规范,缪篆成为汉印的专用书体,由此形成绵延800年的秦汉印系。展品可分为秦汉官印、汉私印、魏晋南北朝官印三部分。(4)唐宋元以来官私印的新样式。隋代变革旧制,官印形制增大并一律铸作朱文,印文用圆活疏朗的小篆;唐宋出现了楷书官私印;元代流行花押;明清官印形式则走向了刻板。

 

640.webp (1).jpg

玺印厅

 

二楼为流派印章厅,由以下几部分主题展示构成:

 

(1)文人篆刻的兴起。明代石质印材的出现,为文人雅士自镌印章提供了条件,并得以与书画创作相得益彰,印章从此成为艺术欣赏品。

 

(2)文人篆刻流派的形成。明代后期的文彭、何震、苏宣、汪关等印家,以追摹秦汉为典范,开创了吴门派、徽派、娄东派等各具特色的流派,是明清之际最享盛誉的篆刻流派。

 

(3)清代主要篆刻流派。主要有丁敬与浙派、邓石如与皖派,以及其他区域性的篆刻流派及印人,如乾嘉时期歙派代表印家巴慰祖、胡唐等,“晚清六家”吴让之、吴昌硕、赵之谦、胡钁、徐三庚、黄牧甫及其余绪。

 

(4)取精用宏、各擅胜场的近现代篆刻。齐白石单刀直入,泼辣果敢,赵时㭎、王禔、陈巨来工稳精能,来楚生渊源秦汉、融合吴昌硕印法,等等。这些印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风尚,对现代以来篆刻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640.webp (2).jpg

流派印章厅

 

沿回廊而上,途经遁庵和还朴精庐,这里被辟为印材厅印学厅。印材厅内汇集了金属类、矿石类、陶瓷类、动物骨类、植物类等上百种质地的印材,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四大名石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印学馆的陈列,则基本围绕“印谱的形成和发展”、“古代印论及印学体系的构筑”、“印学流派的形成”三方面来展开。除了以史为纲,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予以说明之外,还陈列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比较重要的印谱有明代顾从德《集古印谱》、明代张灏《承清馆印谱》、清代汪启淑《飞鸿堂印谱》、清代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近代丁辅之《西泠八家印选》、现代方去疾《明清篆刻流派印选》等。印论部分陈列有上至元明下迄当代的专著、类编、印谱序跋、笔记随感、工具资料书等,所涉有创作技法、鉴赏批评、风格流派、篆刻史论、古印考证、文字训诂等内容。印学流派方面,陈列了浙派各家、邓石如、赵之谦、齐白石的代表作和吴昌硕印谱、黄士陵印谱等。此外,还陈列了一些古封泥、古钱币、汉铜镜、汉砖刻等文物。

 

640.webp (3).jpg

印材厅

 

除常规展览外,中国印学博物馆还利用各种资源举办、引进各项临时性展览共110余次,内容涉及金石书画等领域,既有西泠印社历年珍藏,也有兄弟单位的镇馆之宝;层次上既有国内外大师的传世大作,也有初窥艺术的青少年爱好者的作品,其中西泠印社藏明清书画精品展、一代宗师黄宾虹艺术展、清代名家翰墨精华展、晚清艺术大师赵之谦作品展、中国圣旨珍品及科举考试史料展、西泠印社庋藏明清手卷册页精品展、徽州古代雕塑展、西泠印社藏历代印章印谱展、黄士陵书画展、中韩国际书法篆刻交流展等展览得到业内外普遍好评,参观人数大增,同时也扩大了主题展的宣传。

640.webp (4).jpg

日本瑶蓝印社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展览

 

中国印学博物馆开馆以来,以其特有的展品、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幽静的环境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被书法、篆刻家们所关注。同时,此馆也为艺术家们和书法篆刻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切磋的场所,至2012年底共接待各界参观者近200万人此,尤其于2004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后,年参观人数均在10万以上。作为杭州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中国印学博物馆受到中央和浙江省、杭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乔石、李瑞环、李岚清、习近平等曾先后前来参观视察。鉴于西泠印社所展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印学博物馆已被辟为浙江省、杭州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中国印学博物馆被杭州市政府定为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基地。

640.webp (5).jpg

外国友人参观西泠印社及中国印学博物馆

 

2009年9月30日,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杭州市世界级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喜讯传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专程来到西泠印社实地调研,听取工作汇报,并对西泠印社今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要求,其中重要一点是要扩大篆刻艺术展示窗口、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新馆,并决定将杭州市地标性建筑奥体中心约2万平方米场地拨予西泠印社,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新馆。

 

中国印学博物馆新馆于2011年1月正式立项筹建,位于奥体中心裙楼(萧山区和滨江区交界、钱塘江与七甲河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20753平方米,包括地上一层、地下一层。中国印学博物馆新馆将以公共性、开放性、多样性、参与性为特点,突出学术性、专业性、公益性、互动性,建设各种规格的展示厅以及学术研究、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等多种配套功能的活动区间,形成展览中心、学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四大功能区块,建构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设施一流、服务优良的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展览中心是新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将建立各种规格的固定展区和活动展厅,对精品篆刻书画、篆刻流派、古籍文献、印学史、社史以及其他各种主题内容进行完整、全面地展示和陈列;学术中心是中国印学博物馆新馆学术形象的重要基础,除设立高端专业的研究室外,还包括雅集交流、学术报告、鉴定修复、篆刻书法图书资料保存查阅等,为打造专业形象、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业界影响提供必要支撑;培训中心将充分体现印学博物馆的宣传教育窗口功能,划出专门的观众实践和专业培训区域,通过提供场地、基本设施和管理服务,利用西泠印社和印学博物馆的专业优势,为不同年龄层次观众提供学习、实践、交流的场作,营造多维互动式的教育、宣传、学习空间,并设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西泠印社社友会专区;信息中心则是为整个博物馆提供支持服务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印学社刊编辑、信息发布、网上咨询服务等功能,致力于印学信息化建设、印学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通过展览中心、学术中心、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四大中心的功能建设,中国印学博物馆新馆将建构国内乃至世界最为全面地反映篆刻艺术发展和研究成果的馆藏和展示体系,打造完善的篆刻艺术研究、教育、培训、宣传、交流和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发展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印学专业博物馆。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云端档案丨惠济桥 2025-01-23
云端档案丨东旸桥 2025-01-21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西湖百亭|慕侠亭 2025-01-20
西湖别墅系列|潘天寿故居 2025-01-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