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上泗山歌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中日茶文化传播
民国沪杭帮会关系初探——以张…
似水年华
 
难忘的第一课
-- 记一次扑灭山火的经历
来源:《难忘的岁月》  作者:曾东元  日期:2018-08-15


  1969 3 6 日,首列杭州知青 赴黑龙江支边专列,从杭州闸口火车站 出发,我是其中一员,从此开始了我的 北大荒生涯。

 

  在北大荒插队务农的岁月里,一次 扑灭山火的经历常常会萦绕在我的脑海 中。那是我们来到同江县向阳公社安业 大队插队落户的第 11 天——3 21 日, 清晨三时,天刚蒙蒙亮,公社接到县革 委会通知 :东山里林区发生森林大火,须立即组织青年民兵参加扑救山火的全县统一行动。东山里林区位于同江县以 东,由一大片森林和沼泽形成,方圆数 百平方公里。如果不及时扑灭山火,不仅同江的森林资源将毁于一旦, 而且将殃及抚远、饶河等邻县。通知传达到生产队,队里马上安排 以知青为主的民兵排 30 余人,乘卡车迅速到达县中学操场集中。此 时县中学操场已有上千名民兵在待命,我们每人在那里领到了一把 镰刀或一把铁锹、一只水壶,以及一只装着够两天食用的干粮的新 麻袋。县里的一位领导作了简短的动员后,大卡车载着救火人员直奔火场。

 

1.jpg

作者当年留影。其帽徽是一枚毛主席像章。           

 

  一小时后,车辆停靠在接近火场的公路边,救火人员按照分工, 沿小路进入火场组织扑火。当时,我们已经看到远处树林上方的滚 滚浓烟,大火烧着树木干枝的噼啪响声也传到了我们的耳里。离火 场越来越近,眼见正在吞噬树木的山火像一座火墙,我们大家的脸 上都感受到了热浪的炙烤。烈火借助风势步步进逼,但我们谁也没 有退却,纷纷拿着简陋的工具,冲向烈火。

 

  我们队参加救火的人员,由一个名叫李忠山的当地村民带领,分成两组,一部分人扑打近处的火苗 ;另一部分人在我们身后约百 米处,用镰刀割柴草,用斧子砍树木,以形成阻挡火势的隔离带。 我分在扑打山火的一组,一开始,大家用树枝条和铁锹扑打山火, 后来觉得效率不高,纷纷脱下棉衣,腾出装干粮的麻袋,在水坑里 浸湿作为扑打火苗的工具。我也脱下已汗透的厚绒衫,浸水后扑打 山火。面临凶险的火势,我们这些初生牛犊毫不畏惧,有的头发烧 着了,衣服烧出洞 ;有的脸和手被树枝划破,顾不上包扎,仍然坚 持在扑灭山火的第一线。着火的山林中没有路,每走一步都有树丫 挡着,大家的脸上、手上被划出一道道口子,汗水和鲜血流淌在皮 肤上,感到热辣辣的疼痛。杨家林和我下乡时是睡在同一炕上的, 追扑余火时,他和我一起冲进了火场较深处,一阵风吹来,转眼大 火将我俩团团包围,我们拼命扑打身边的火焰,只觉得浑身燥热, 呼吸急促,头痛胸闷。这时,只听不远处有人大喊 :“快趴倒!”我俩应声趴下,把脸埋在地面低洼处,一会儿,大火从周围的树梢上 烧了过去,大家忙把我俩拉到隔离带边上。后来,我才知道,喊话 的是李忠山,他确实有经验,把我们从生死线上救了出来。

 

  奋战了约两个小时,火势减缓了,渐渐在隔离带前停止了肆虐。 这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风也停了下来,天气的转变,为扑灭残余的火苗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帮助。此时,大家才发现,每个人的 脸都成了京剧脸谱中的大花脸 :黑的焦灰,红的血痕,一道道的汗水, 把扑火的艰辛都写在了脸上。

 

  在返回的路上,我们八名知青和带队村民李忠山一起,与大队 人马走散了,但大家都认为,只要沿着有车马痕迹的路向西走,不出一二里地,就能走到公路边。为了保证所有的人都不再掉队,我们几个身强力壮的知青,抢着把年龄小、体质弱的同伴的干粮袋和 救火工具扛在自己的肩上。但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却没能 走出森林。雪越下越大,道路上的车印、足迹渐渐地看不清楚了, 近处的林地,远处的沼泽被盖上一层厚厚的雪,地是白的,天是灰的, 我们疲惫不堪地在桦树林中穿行,在沼泽地里摸索着前进,希望尽 快能在天黑之前走到公路。

 

  走着,走着,一块空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空地中央,是一条流 淌着雪水的小河沟,河边滩地上有一个马架式的窝棚,窝棚里有一 铺炕和一个与炕相连的灶台。炕上铺有一层麦草,墙脚还有几大捆 苞米秸秆。灶台上没有锅,但有一片破铁犁罩在灶坑上。这一切是 猎人还是渔人留下的?谁也说不清楚。大家一窝蜂地涌入窝棚,都想好好歇一歇。李忠山提醒说 :“不能歇,天黑下来就更走不出去 了。”但多数人都感到劳累,要求就地休息,等雪小了再走。窝棚里 又湿又冷,年龄较大的张有理和陆镛民就把苞米秸秆和捡来的干树 枝放在灶膛里点燃,再把破犁片盖上。不一会,烧得很旺的火就把 破犁片烤红了。屋里有了热气和温暖,有几个人把苞米秸秆铺在地 上和墙边,躺着、靠着,打起了呼噜。确实太累了,陈圣荣、王海 新等几个年龄仅有十六七岁的知青,似乎已进入了梦乡。这时,我感觉浑身酸痛,也就裹着棉衣、靠着墙脚边躺了下去,李忠山看我怕冷的样子,过来摸一下我的额头,忙脱下他的皮大衣盖在我身上, “:你发烧了,喝点水、歇一会儿就好,你们知青不如俺们抗折腾。” 我想把皮衣还给他,但手脚使不上劲,一会儿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突然,我感到满屋通红,睁眼一看,原来是天花板上的麦草被从灶 坑里爆出的火星引燃了,李忠山正在把睡意 眬的伙伴叫醒,大家 七手八脚地扑打棚顶的火苗,不料落下的火星,又点燃了地上的苞 米秸秆,小小的窝棚里顿时烟熏火燎叫人透不过气来。我们赶紧逃 出窝棚,之后大约十分钟时间,火苗蹿出了棚顶,不一会儿,“轰” 的一声,窝棚整个塌落,大家心惊肉跳,庆幸逃离及时。

 

天色已经暗下来,雪早已停了,周围山林一片寂静,只听到我 们疲乏的双脚行走在雪地上的“嚓,嚓”声。夜色越来越浓重,唯一的指南针也在窝棚着火时遗失了,我们只能凭着感觉往西走。走着, 走着,翻过山冈,来到一条小溪边,大家都闻到一股焦木味,忙打 开电量不足的手电一看,有焦味的地方,正是刚才因着火而烧塌的 窝棚,地上还散落着我们丢的干粮袋和破棉袄。不知是谁说了句“鬼打墙喽!”正在惊魂未定时,远处树林中又传来凄凉刺耳的狼嚎声 和禽鸟惊飞的鸣叫声,搞得大家心里直发怵。温度也在下降,风一吹浑身打颤,时间已近晚上十时,每人都非常困乏,真想停下来,生个火,打个盹,歇一会。但常识告诉我们,北大荒三月的夜晚,气温还会降到零下十多度。如来,就有可能冻伤,也可能遇到野兽,坚持前进,才是可行的。

 

2.jpg

停下战友情深。

 

  突然,在我们左前方传来几声冲锋枪响,随即还有狗叫声,“一定是公社派人来找我们”,大家使劲喊起来“我们在这里!”十多分 钟后,有大手电筒的光亮,在远处树林忽隐忽现地闪烁,我们朝灯 光方向跑去,见到了骑马寻找我们的几位公社干部。原来,发现有 救火民兵失踪后,公社派了十几名干部分头寻找。大家像久别逢亲 人,兴奋得忘却了疲惫。随后,我们在公社干部的指引下,到达东 莲花大队知青点休息。那里的知青都是下乡的同江城镇青年,他们 为我们端出了一盆盆浸着新毛巾的热水,摆上了一碗碗热乎乎的面 条,腾出了温暖的热炕和被窝,我们感动得个个热泪盈眶。

 

  第二天,我们乘坐莲花大队的马车,回到了自己的村子。事 后,我们八名知青都被公社评为“321”扑救山火的模范,还奖励 了一本袖珍毛主席语录。经过这次到北大荒插队的第一次经历—— 321”山火的洗礼,我们每个人都成熟了很多,虽然衣服烧坏了, 身体困乏不堪,但没有一句怨言和牢骚。这也是我走向社会的人生 第一课,这一课,虽然时过近 40 年,但从中闪现的勇敢无畏、忠于 职守、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人生态度,却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成为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原动力。


相关内容
一位国民党军官后代的两岸故事 2024-04-12
忆袁浦的平原绿化 2024-03-12
防空洞里也“繁花” 2024-03-04
往事追忆:话说老底子的余杭镇扫帚笔管生产合作社 2024-02-06
梅花样的品格——怀念夏子颐先生 2024-02-0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