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杭城旧影
 
陈学昭旧居
来源:《民国杭州历史遗存》  作者:  日期:2018-08-29

学士坊两栋别墅.JPG   

上城区学士路东端,有两幢精巧别致的法国式楼房,其中一幢挂着“学士坊2号”门牌的老楼,就是著名女作家陈学昭晚年的居所。

陈学昭旧居建于1935年,最早的业主为吴兴一朱姓商人。当年,朱姓商人曾在此建造了4幢法国式楼房(每幢楼房的建筑面积均为200余平方米)。在20世纪末的旧城改造中,西侧的两幢法国式楼房被拆除,现仅存东侧两幢。这两幢法国式楼房,一样的建筑格局,一样的建筑材料:砖木结构,青灰色调,拉毛外墙,人字形的灰色洋瓦屋顶,上有壁炉烟囱,宽大阳台,里面是落地小格钢窗,柚木打腊地板,石膏天顶,拐角楼梯,曲折而上。楼前是一方庭院,植有绿荫乔木。

“意思是学昭明”

陈学昭原名陈淑英,学昭是她的笔名,“有一天我看到《时报》上刊有征文通告,题目是:‘我所希望的新妇女’,我写了寄去,用了一个笔名‘学昭’。用‘学昭’,是因为我很喜欢读《昭明文选》,意思是学昭明”。1924年元旦,作品发表。文章用洗练、泼辣的语言,大胆地称呼娜拉的行为“是新妇女的行为”!“是真正的妇女解放”!强调妇女与男子在社会上负担的是同样的使命。从此,她找到了新的寄托:一张纸、一支笔,就能抒发自己的希望与理想,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哀愁。

陈学昭.jpg

1927年的“四一二”惨案给陈学昭一次沉重的打击,目睹好人惨遭杀害,她悲愤之至,觉得上海变成了囚笼,她失望了。“我是一个流浪者!孤零漂泊的流浪者!天涯的游子,只有天涯的浪花是一生的伙伴”!她要远走高飞,到外部世界去呼吸自由空气。在1927年5月的一天,陈学昭登上开往巴黎的邮轮,赴法国留学。

“我是不愿意长住在法国的……我想念那故乡可爱的山水和那纯朴的人情”,陈学昭在法国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先后结识了鲁迅、茅盾、邹韬奋等作家。陈学昭曾回忆道:“早点,我在德沚姐家吃,午饭和晚饭总在鲁迅先生和乔峰先生(周建人)家吃——他们的伙食是合在一起的……他们总是把我安排坐在鲁迅先生的对面。”“晚饭后,乔峰先生不上班了,我便多坐一会。鲁迅先生、乔峰先生和我一起聊天,有时也有许先生(许广平)、王先生(王蕴初),大家毫不拘束地谈笑着。”这样,她的视野开阔了,文笔更坦率明朗,揭露更直接泼辣,她称中国“遍地都是战争,两重的战争,人与人,人与自然”。

成为解放了的人

抗战爆发以后,1938年,陈学昭来到延安,感到“像回到家里一样的轻松愉快”,唱着:

 我们像逃犯一样的,

奔向自由的土地,

呼吸自由的空气;

      我们像暗夜迷途的小孩,

      找寻慈母的保护与扶持,

  投入了边区的胸怀。

1942年,陈学昭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林伯渠、邓颖超等领导人。她说:“我回想我从写《我所希望的新妇女》起,到这时,正好是二十年了。开始是反对封建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抗战热情,到延安来找共产党……但是在我的脑子里,感情上,为谁写作,有没有弄清楚呢?我承认,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听了毛主席的讲话,“使我受到很深的教育和启发。我初步总结了过去自己创作的经历,下决心要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只有深入生活,创作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这是她世界观发生深刻革命的又一步,她在《烦扰》一诗中说:

我们的生命,

是为着别人的,

倘使单单是为了我们自己,

我们将失却生命的意义!

这年初冬,陈学昭调到《解放日报》工作,与艾思奇、温济泽、林默涵等共事,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大家边生产、边工作。面对火热的劳动场面,听到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她的心沸腾了。这个敏感、热情、爱思考的人,提笔写下散文《一个个人主义者怎样认识共产党》、《体验劳动的开始》以及报道劳动模范事迹的通讯。1944年7月,陈学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真正解放了的人。

工作着是美丽的

新中国成立后,陈学昭决定从此“远走低飞,到低层去”,匆匆登上南下的列车,定居于杭州,担任浙江大学党支部书记、学校学习委员会主任、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等职。1957年反右运动中,她被打成右派。但她忘不了那支“笔”,多次深入龙井茶乡,长时间吃住在茶农家里,与她所熟悉的乡亲姐妹一道采茶、炒茶,饭后、傍晚,坐在门口、桌旁一边品着亲手采摘炒制的“龙井茶”,一边聊着茶乡的变化,家庭的琐事。

1956年,陈学昭完成长篇小说《春茶》上集;又于1963年至1964年参加满觉陇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完成了《春茶》下集。“我只不过想用朴素的笔写下一点在这时代中我活着、见着的和感觉着的东西”,陈学昭倾注了自己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着力表现了他们对共产党人的爱戴,对社会主义的追求。

1979年春,陈学昭被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了改正,党籍被恢复。她进入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陆续写成、出版了《野花与蔓草》、《难忘的岁月》等8部散文集。

陈学昭定居杭州42年,曾在白乐桥、花家山、龙井村、龙游路、石塔儿头等多处地方居住过,而学士坊,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程。在这里,她终于完成了40多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


其实,早在1946年,陈学昭就开始动笔写作《工作着是美丽的》,那年春天,她在吉林被邀请参加知识分子座谈会,在会上作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道路》的发言。事后,熟人们劝她就此写些东西,这勾起了她多年的心愿。1930年代末,她“曾想写一个‘五四’时代的中国女性,女主人公跨越好几个伟大的时代,直到抗战,继续前进,想从这样一个女性身上,反映出时代的一角”,但未写成。到延安后,又提笔写了两万多字,自己不满意,还是毁掉了。解放战争时期,她一边行军一边写,写写停停,到1948年底,完成了上卷,1949年,初版,1954年,再版。1965年以前,又断断续续写了第二部,中间经多少波折,把满头的黑发写成了白发,终于在1979年,两卷才得合出。小说记叙的是陈学昭本人的生活经历,生动具体地反映出从20世纪初到1970年代末,在我们这样一个封建传统极深、革命斗争极艰难的国家,一个女知识分子所走过的曲折不平而又不断前进的道路。小说的生活舞台很广阔,从闭塞保守的农村小镇,到开放殖民地化的城市;从工人运动的摇篮巴黎,到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从千里冰封的东北平原,到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都留下了主人公坚实的脚印。在艺术上,小说很有独特风格,它突破了一般小说的框框,全篇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也不着力描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一贯到底的人物只有一人,故事、人物仿佛信笔而写,给人十分真实之感。行文充满散文美、自然美。

 

陈学昭久居杭州,晚年的足迹留在了学士坊2号内。


相关内容
云端档案丨东旸桥 2025-01-21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西湖百亭|慕侠亭 2025-01-20
西湖别墅系列|潘天寿故居 2025-01-16
吴山与寡山下的村落——仓前街道吴山前村 2025-0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