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钁(1840--1910) 字匊邻,号老鞠、废鞠、老匊、不枯,别号晚翠亭长、湘波亭主、竹外厂主、抱溪老渔。浙江石门(今桐乡)人。工诗善书,偶画兰菊,亦隽逸有致。以篆刻著名,得力于玉印、凿印、诏版,尤精白文印,亦擅竹刻、木刻、砚刻及碑刻。其与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并称“晚清四大家”。平生喜搜罗曼生壶、鸡血石及龚半千、沈南蘋等手迹。著有《晚翠亭印储》、《晚翠亭藏印》、《不波小泊吟草》等。
胡钁作品 “公重大和”印 黄宾虹(1865—1955) 名质,字朴存、朴丞、朴岑,别署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滨虹草堂。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居杭州。现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工画山水,上追唐宋,驰纵百家,屡经变革,自成面目。平生遍游山川,重视写生,积稿叠盈。中年严于用笔,晚年精于用墨,创“五笔七墨”之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墨华飞动,浑厚华滋,意境深邃。工诗善书法,兼治金石、篆刻。先后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美术院校担任教授,为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山水画大师,影响深远。其杭州栖霞岭旧宅辟为黄宾虹纪念馆。
黄宾虹作品 “黄山山中人”印 李叔同(1880—1942) 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广平、一琴,号漱筒,字秋宾;丧母后改名哀,字哀公,又字惜霜;留学日本改名岸,号叔同、息霜;入南社后改名凡,字息翁、微阳,号黄昏老人;出家后法名演音,又署演音和尚,简署音,号弘一。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音乐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出家前即以文学艺术驰誉当世,并组织“乐石社”,进行书法篆刻创作活功。出家后诸艺俱舍,唯书法不废。出家时,将其自用印90余方捐于印社,在社内凿壁收藏,叶为铭为此特作《李叔同藏印记》。1993年,杭州虎跑公园建成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
李叔同作品 “静观”印 马一浮(1883—1967) 名浮,字太渊,后字一浮,以字行,号湛翁,别署蠲戏老人、圣湖居士。祖籍浙江上虞,生于四川成都,居杭州。博古通今,粹然学者,凡中土九流百家之学、汉宋经师之论、佛释经典、义禅教理、道教玄学,以及欧美文史哲学,莫不通其志而穷其源,20世纪早期已蜚声学术界。他还精研书法,篆隶真行草各体无一不精,其书法功力沉厚,合章草、汉隶,自成一家,幽雅俊拔,章法有致,结字平和舒展,用墨浓淡相宜,草行相杂,丰子恺曾赞之为“中国书法之泰斗”。他的文章、诗词以及书法、篆刻都炉火纯青,造诣非凡。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其晚年寄居的西湖蒋庄寓所已辟为马一浮纪念馆。
马一浮作品 “水边林下养疏慵”印 沈尹默(1883—1971) 初名君默,字中,后更名尹默,号秋明,印名竹溪沈氏,外号鬼谷子。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现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国学系教授、北平大学校长。五四运动时,从事新文学革命运动,为《新青年》编辑之一。提倡白话诗,旧体诗词功力亦深。工正行草书,尤擅行书。初学褚遂良,30岁后自文徵明、米芾、智永、虞世南而上溯二王父子。其书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风格独特。对前人论述颇多阐释。倡导以腕行笔,不主张模拟结构,于笔法、笔势亦具创见。其作品在书坛有很高地位。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著有《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王法书管窥》等。 邵裴子(1884—1968) 原名闻泰,又名长光。浙江杭州人。幼丧父,依靠母亲刺绣度日,16岁进学,19岁中举人。后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课班学习英文三年,又以官费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经济。1909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高等学堂英文教习、教务长、校长。1913年去北京,在财政部任职,兼北京法政大学英文教授、教务长。北伐前夕返回杭州,应浙江大学蒋梦麟之聘任浙大教授,继任文理学院院长,1928年接任浙大校长。1935年离开浙大,赋闲杭州,专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翻译和校对书籍。抗战期间,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副会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民革后,任民革浙江省副主任委员、中央委员。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浙江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对于古代美术品之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均多有贡献。善书法,最擅行楷,清劲挺秀,饶有唐人韵味。精鉴赏,尤深于识别陶瓷。编有《宋词三百首》,校辑《唐诗绝句选》、《林和靖先生诗集》等,译著有《学问之增进》等。
邵裴子作品 行书毛泽东诗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