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钱塘人物
 
致敬老师|先君郑以真热爱教育的一生
来源:《杭州文史丛编》教育医卫社会卷  作者:郑皎云/潘凤韶  日期:2018-09-10

编者按

郑以真先生为杭城名师。郑先生之所以成为名师,与其热爱教育、善于教育,以及甘于奉献分不开。自1912年走入杭师附小任教至1959年省立女中退休,近半个世纪未离学校。郑先生教育,身正示范,往往能扭转学风,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师生所景仰,曾获誉教界六君子。郑先生晚年将售卖家产所得与多年积蓄悉数捐赠,资助学校和贫困学生,更是彰显了他热爱教育的一生。

 

我家世居温岭县大荆镇,先世务农,兼做豆腐。先祖始开豆腐店,兼营货郎担。串乡走村,勤俭艰辛,维持十口之家。先祖以出身寒微,决心送子入学,培育后代以摆脱贫贱。

先君郑以真先生,生于1891年,行二。7岁入塾。后送乡儒曹志旦先生处试读。曹先生为人正直敢言,名重一方。虽系乡贡,已受清末革命思潮的影响,弃科举,崇新学,对于英、算、格致、音、体等科,都能自学教人;又能循循善诱,奖掖后进。曹先生的为人风范和教育思想,对于先君的立身处世、从教一生,影响极深。

1907年,先君17岁,由来杭执教的曹先生携同来杭,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二年毕业,考取杭州两级师范优选科。三年后,他以优秀卒业,去浙江铁路公司购地科,赴绍兴上虞征购路基。辛亥革命时,路局裁员,又去杭州千胜桥警察所任雇员。1912年春,应经亨颐校长之聘,去杭师附小任教。自此至1959年省立女中退休,前后47年,几近半个世纪未离学校。

1917年秋,去杭州私立安定中学任舍监8年。这是要任劳任怨、无人愿任的苦差。其时该校校纪极差,学风嚣张。但先君认为这是整饬学风、树立校誉的主要岗位,正是锻炼实力、大有作为的时机。因即辞去附小课务,全力以赴。先从以身作则入手,做好思想教育与生活管理工作。对少数顽劣学生,经常个别谈话,恳切开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难关一一克服,学生逐渐就范。嗣及全力协助校长学监,团结师生,改进教学,提高成绩。如此8年,安定学风渐好,校誉日佳,可与省校媲美。其时先君在杭州教界,小有声誉。因于1913年冬,代表安定随浙江教育界日本教育视察团去日本各地参观中小学教育,回国时又去朝鲜参观。先君敬佩其认真办学、设备完善的优长,认真苦干、育人救国的宿愿益坚。1925年秋,又以浙省教育会代表出席长沙全国教育会议,广交名流,扩大视野,获益良多。

1926年秋,浙省道路局俞丹屏因先君办学有方,教学务实,延聘先君兼办车务人员养成所。一年后结业停办,俞又专任杭州电灯公司经理,力邀先君兼办公司附设的光明小学。该校条件好,待遇优,但原有教员资格老,习气深,积重难返,成绩日差。先君认为办好学校,必须先有一副好班子,乃于次年暑假解聘10余人,大力整顿,重整旗鼓。并划出部分工资津贴教务主任,俾其集中精力,团结员工,抓好教学。自己则奔走于光明、安定两校之间,常说:“我心在光明,身在安定。”故有“郑以真心地光明,生活安定”之誉。先君办学,以实事求是、务实重质为主,并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品德,坚持体育锻炼,狠抓教学质量。对于课外活动,戒虚浮,重实效。如此七年,成绩显著,校誉日隆。1933年全市毕业会考时,光明名列第一。当局为照顾公立学校计,不敢公布,改为口头通知。后因电厂改组,光明停办,又专任安定教务。次年,又兼杭师教员。

1935年冬,安定校长陈柏园逝世,由孙某接任。孙因先君资历老,教誉好,为人诚笃,师生景仰,邀任教务主任。嗣经针对时弊,制订校规,团结员工,又经常巡视课堂,并常个别谈话,共商改进方法。如此二年,全省会考时安定又名列前茅。先君所教数学成绩,高达百分者竟有6人。先君教誉,广为传扬。当时社会舆论曾将师生景仰的优秀教师,评选6人,誉为教界六君子,先君其一也。

1937年,日寇侵华,安定初迁诸暨,先君随校赴任。以时局动荡,暂先疏散,家居数月。嗣因安定复校,先君即单骑赴校。暑假后,学校迁缙云壶镇。先君冒暑跋涉,准时到校。其时学校交通不便,供应艰难,经费支绌,膳食极差。先君认为战时办学,理应共体时艰,同甘共苦,率先与学生同膳,常以淡饭充饥。

1941年至1949年间,每届假期,各校函电纷至,争相延聘。其间初去温师任训育主任。半年后,故乡亲友坚邀回乡,先君为了桑梓教育,公而忘私,舍易就难,毅然回乡筹办雁山补中。二年间办齐6班。为了适应战时战地的特殊环境,先君励行晨跑,提倡劳动。次年春,日寇内侵,附近城镇相继沦陷,各地中学大多疏散,惟雁中安静如常,弦歌不辍,时人称佩。秋去黄岩县中。半年后又被故乡邀回,复任校长。艰苦撑持,渐有起色。一年后又去温岭县中,因成绩优良,心情舒畅,乃兼训育。一年后,应台州农校及逢儒中学之聘,兼教两校数学。是年秋,欣闻胜利,精神振奋;又应省立建国中学之聘,随校返杭。1946年去省立杭初一年,又返建国中学二年,并兼省立女中教务。嗣因建中校舍归还女中,因距家较近,留任女中。此时,先君已无赡养抚育之负担,经济稍宽,因拟倾其薄产及节余蓄积,独力筹办小学。嗣因所聘校长久延未到,大荆校舍一时无着,被迫暂缓。但宿愿未遂,心颇不安,乃将售产所得悉捐大荆小学,购置课桌椅。又先君对贫寒学生常多资助,鼓励其发奋读书,为国效劳。其自奉俭约,但又乐于助人,作育英才,奖掖后进之事,人所共知。

解放后,先君留任女中。

相关内容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自视为一个农民”的校长、教师 2024-09-11
施肩吾:开发澎湖第一人 2024-09-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