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忆葛兆华二三事
来源:《难忘的岁月——杭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侧记》  作者: 寿绍武  日期:2018-09-29


葛兆华早年就读于杭州女子中学,在那里读完了初中和高中。在班里她担任过班长、数学课代表,又是校舢板队队员,常去钱塘江边航海俱乐部集训。她身体很棒,成绩优异,只是因为“出身不好”,未能升学。1959年9月13日,她和同班同学杨加言、章月芳、徐启宁,以及其他班级同学朱云娥、章晓华等一起,同杭城各校200多高初中毕业生,一起来到大观山畜牧饲养试验场。

刚到场里的那年11月,场里发动群众搞小秋收——上山采野果。从小在山沟沟长大的兆华,这次真是如虎归山。她钻刺窝、攀陡崖, 像野猴子似的满山蹿。手脚麻利,一天就采了200来斤麻栗,是城里同学的好几倍呢。而且她一个姑娘家,竟咬着牙,把这么沉沉的两麻袋“胜利果实”,硬是挑下了山。这在当时场里是很轰动的一件事。但她后来跟我讲起,却只是说:“摘下来了,能丢在山上吗?其实我开始也急的,还流了眼泪呢,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   

她一到场里,就被分配在畜牧队,以后一直没有离开过养猪事业, 被称为城里来的养猪人。其实她虽在城里读书,却从小在山里长大, 打猪草、喂猪对她来说,那是做惯了的农活。不过养母猪、接生小猪崽,则是到场里后学起来的。    

她养猪不怕脏、不怕累。寒冬,没有保暖设备,刚生下的早产小猪冻得全身发紫。她解开棉袄,用自已的体温为猪崽取暖。有时刚生下小猪因在产道时间过长,不会自主呼吸,她毫不迟疑地口对口呼吸,把濒临死亡的小猪救活……就因为这样,她常常在大会小会上受到表扬,被评为“三八红旗手”,而且很快入了团。她却说, 这有什么,好多饲养员都是这样做的,我也是向老工人学习的。   

大约是1961年初夏的一天,狂风暴雨夹着冰雹铺天盖地而来。 鸽宝山西猪舍的草舍被掀了顶,泥墙东倒西歪,受了惊吓的大猪、小猪冲出猪舍,四处乱窜。兆华见状不顾一切冲进暴雨里大声吆喝着, 把这些“逃兵”一头头赶进猪舍里,可想而知她自己被暴雨淋成什么样子了。 

1962年春天,我亲眼目睹了她奋不顾身勇救公猪而受伤的惊险一幕:我是猪舍“小兽医”,经常背着药箱巡医送药。那天我刚走到西猪舍,只见两头慓悍的约克夏大公猪,满嘴喷着白色唾沫,怒不可遏地用獠牙凶猛地攻击着对方。其场面如同斗狮般令人不寒而栗。公猪是猪场的宝贝,如果这对宝贝斗殴造成伤亡,将给公家的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兆华闻声赶到。说时迟,那时快,她立刻操起一爿猪栏栅,“嗬——嗬——”地吼叫着冲上前去, 用尽全身力气把沉重的栏栅,硬插在两头公猪的中间。位于兆华这一侧的那家伙见失去了对手,便把攻击目标转向。只见猪头轻轻一撇,就把兆华掀翻在地。她的左腿立刻被撕开了一道长长的血口。    

她在宿舍养伤,我去看她,只见她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也就是这次以后,开始同兆华接近和熟悉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了恋爱关系。我没想到这么一个全场闻名的生产队副队长、先进人物,却是很随和很善解人意的。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像姐姐一样帮助我关心我,我们一起积极争取进步,相互鼓励扎根农场,终于结成了夫妻。

当年,兆华总是穿着她姐姐的志愿军旧军装,剪着齐耳短发。她精神饱满,质朴、健康,充溢着青春活力。对早年农场艰苦生活,她比城里来的女孩子更能适应,虽然衣服补丁加补丁,但总是洗得 干干净净的。她把妈妈接来,带老人到处参观,告诉她农场的远景,对农场的一切充满了无比的自傲。

1964年,她参加长白猪引进的试养小组,同省畜牧局的李光局长、许竞武工程师,场里的畜牧师徐晓,还有同行朱柏龄、楼淑妹等吃住在猪舍旁。经过精心喂养,终于使长白猪首先在我场繁育了后代,为国内引进这一优良外来瘦肉型种猪开辟了成功的先例。一天,她下班回家兴奋地告诉我:省委书记江华和他夫人也来看长白猪了,他的夫人问了我许多问题。兆华又说,现在大家还喜欢吃大肥肉,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就会像国外一样发展瘦肉型猪。   

兆华第一次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时,曾对我说:“其实这荣誉应该是大家的,比方说刘永已在饲料和机械设备方面研究得很专业,我都是靠他的,我只是抓抓饲养。再比方说养猪吧,王松竹、杨加言的水平都很高,因此成绩是大家的。”我知道,她说的是心里话,因为她常常说,我喜欢养猪,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饲养员。

 葛兆华为她热爱的养猪事业,为她深爱的农场建设,可以说呕心沥血。1991年1月19日,她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现在,她曾经为之付出的劳动,早已结出了丰硕果实;她早年的理想也已成为了现实。我想这应该是她——一个农场老知青最舒心的事吧。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