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民的友谊 刚下乡插队落户时,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我对农民 的生活状态,在心理上总是格格不入。但日后在与农民兄弟朝夕相 处的过程中,对山区农民的淳朴、善良的本质逐渐感受和深入了解, 从对他们从心理上的排斥,转变为感情上的完全接受,从原先的看 不起、看不惯,转变为心理上的平等看待,并越来越尊重,我不由 自主地在潜移默化。 我所在大队有一位妇女主任。我们下乡时,她大约 40 多岁,年轻守寡,含辛茹苦独自养育着两个儿子,村里人都对她特别敬重。 她对远离父母来农村插队的知青总怀着深切的关爱之情,哪位知青 有病痛,她总会出现在他的床头,嘘寒问暖,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 温暖 ;节日里我们都尝过她送来的粽子糕点。有一次妈妈从杭州来 看我,小住数天,看到我艰苦的处境,背着我忍不住掉泪。临走我 去送她,已跨过村外的溪滩,远远地听到背后有人在喊,一回头, 只见累累卵石的溪滩上,飞奔着一个身影,臂弯里挎着一个篮子。 待到走近,才发现正是这位被知青称为“大妈”的妇女主任。只见 她满脸通红,一边喘着气,一边怪我妈妈来队不告诉她,她还是从 旁人处得知消息,说不应该让妈妈没到她家吃顿饭就走了。于是只 好提了半篮子鸡蛋赶来送妈妈。要知道这半篮鸡蛋,是她一家个把 月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杂物的零用钱,农户平时都不舍得自己享用。 今天她特地赶来送给一个素昧平生的来看儿子的城里妇女,还惟恐 怠慢了客人。她那份赤诚的心意,不仅使我感动,妈妈在那一刻为 儿子处境积在心中的不安,也被一扫而空,有这样的善良热情的当 地人,儿子客居于此,何忧之有啊! 在下乡近三年的过程中,我与房东家、与队里的农民们,甚至 在以后的供销社工作中,与公社其他大队的农民都交上了朋友。在 我离开农村后,这些农民朋友还不时来看望我,我也常在节假日带 着家人去他们那里玩。与这些农民朋友交往,不仅收获一份来自社 会最基层的纯真的友谊,而且还使自己常常在心灵深处有一份人生 的参照。 知青下乡,在与农民生活的过程中,不仅是单向地向农民学习, 也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城市文化带入了像李家这样一个当 时来说还十分偏僻的农村。在知青周围的一些农村青年,在穿着上、 发式上都悄悄地学着知青的模样。不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农 民,跟着回家省亲的知青去杭州玩,见了外面的世界,成为村里让 人羡慕的人。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因为去过杭州,对外面的世界 有了新的感受,成了日后改变自己生活轨迹的一份动力。 我的插队生活因为后来被抽调去供销社工作而结束,但因仍工 作在农村,所以在农村的生活一直延续到以后知青大返城之后,前后一共八年。如同所有有这一段经历的同学一样,“上山下乡”使我 们这一代人的魂魄为之坚强,心灵为之纯洁,情怀为之淡泊,能吃 苦和易知足——成了熔铸在我们身上永不消褪的本色——一种可以 称之为知青特征的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