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是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成长发展时期。在世纪末的今天, 有必要回过头来作一回溯。本文以大陆史学成果为主, 兼及港台史学成果以系统教材、专著为主, 兼及论文。目的是对近二十年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成就与不足作一理性分析, 以推动史学史研究的更高层次发展。 一、教材建设的长足发展 中国史学史学科真正的发展时期是近二十年。近二十年是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成长发展时期。在世纪末的今天,有必要回过头来作一回溯。本节以大陆史学成果为主,兼及港台史学成果;以系统教材、专著为主,兼及论文。目的是对近二十年的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成就与不足作一理性分析,以推动史学史研究的更高层次发展。 近二十年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进程,大体以1989年为界,可分前十年和后十年两段。 80年代的中国史学史研究成就,主要表现为史学通史教材建设的长足发展。 中国史学史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解放以后,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之类教材,却没有新出版过一部中国史学史教材。当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史学史学科重新恢复时,摆在中国史学史研究者面前的最重要使命就是学科建设,尤其是史学通史教材建设。如何搞学科建设?当时有三种做法: 一是出版旧教材。1980年,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首先出版,开了新时期中国史学史教材建设的第一炮。接著,刘节《中国史学史稿》(1982)、张孟伦的《中国史学史》(1983~1986)也相继出版。它们的出版,一时应了中国史学史教材短缺之急。朱、刘二部教材,都是在50~60年代间完成的,属“旧作新刊”,实际代表了当时中国史学史教材建设的水平。“刘著”的特点是在讲历史编纂学的同时,还讲历史哲学,史料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张著”虽成于70年代末,但因老先生经历过“文革”,所以“左”的色彩重了些,它实际代表了中国70年代的水平。 二是编写新教材。文革后,杭州大学很快恢复了中国史学史课,仓修良比较早写出了讲义。1979年,取得出版社的支持;次年,修订成书;1983年,正式出版了《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这是文革后第一部“新写新出”的教材。这部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按分期法编纂。全书以史学发展的内容(如史学思想、史学流派、史学传统)与形式(如史体的演变、史著的产生、史料范围的扩大)为主线,结合中国社会演变的特点,将中国史学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大的时期。每一个时期又抓住重要史体的发展、史著的产生、史家思想的影响等,分别加以评述。线索明了,重点突出,便于教与学。就教材编纂水平来说,远远超过朱、刘二氏。它代表了80年代初期中国史学史编纂的新水平。这部教材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然,教材总是教材,用专著的视角来看待此书是不合适的。 三是先作专题研究,然后写出有份量的教材。以吴泽为代表的华东师大史学史研究群,主张先作专题研究,出一些论集和专书,然后逐步发展成为坚实的学术著作。中国古代史学史方面的论文多一些,所以专收古代史学史论文的《中国史学史论集》(一、二)在1979~1980年间就编纂、出版了。但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是一大薄弱环节,一切得从头做起,所以中国近现代史学史部分的论集迟迟没能出版。近代史学史专题研究成果见吴泽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论集》(1984)、《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共四集,1983开始出版)、《中国史学集刊》一辑(1987)。 教材建设的顶峰是80年代中叶,它的标志是出了三部的较高学术水准的史学史教材。 1981年,文革后毕业的第一批史学史研究队伍走上工作岗位。新生力量的扩大,为史学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82年,在尹达的主持下,以新生力量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史研究群体,开始编纂《中国史学发展史》。1983年脱稿,1985年正式出版。这部书有几个特点:一、它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史学通史,从上古一直写到1949年。二、它的分期法比较特殊。它完全按中国社会发展史进程来分期,把中国史学史分为奴隶社会史学、封建社会史学、近代史学三大块。然后再细分为二至三段。三、它第一次将1840~1949年间的史学划分为“近代史学”(上下)。这种分法,和上海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中国现代史学史分法不同。四、它是第一部用主编制、集体合作而成的史学史著作,这开了以后史学史教材编写的主编风。此前的教程都是个人写成的。五、这部书重视逻辑分析,有高度的概括力;既有“点”的分析,又有“面”的铺叙。就学术水准来说,比较高。比之此前的教材,又步上了一个台阶。 教材建设是分层次的。作为本科生教材,有50万字的左右的篇幅足够了;但作为教师辅导用书、研究生教材,则必须要有多卷本才行。随著史学史教材建设的发展,多卷本史学通史编写也提上议事日程。1984年,白寿彝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第一册脱稿。1986年正式出版。白先生治学偏重理论,他在史学史理论和方法研究上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者。这部书的最大贡献是系统地论述了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史学史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本身有哪些理论和方法,这是人们谈得不是太多的。《中国史学史·叙篇》第一次较完整地总结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这标志著史学史学科建设自觉意识的产生。这部分实际上是史学史研究入门秘诀,对青年人来说,特别有用。可惜此书只出了第一册,以后便因总主编多卷本《中国通史》而耽搁了。 在南方,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也结出了硕果,出版了吴泽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史》。这部书值1989年才出版,实际上早在1984年底就已经送出版社。这部书虽是草创之作,但因是建立在扎实的专题研究基础上的,所以给人以非常厚重的感觉。有意识地注重学科建设,是这部书的又一大长处。他们对此前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编纂体例进行了反思。作者认为:“过去的中国史学史著作在章节的安排上,大多是一人单独成章或节”,虽容易看出纵的联系,但缺陷很大,“不能把作者在长达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