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等都是宋人记述北宋京师开封城与南宋行都临安城的文献。文献显示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居民生活安逸。这般繁华用南宋人周密的话来说:“就像做了一场梦,太美了。”
800多年前的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赵构传位给他的养子赵昚(shèn),是为宋孝宗,自己则退居德寿宫做“太上皇”,赵构在德寿宫住了25年,直到81岁去世,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 德寿宫究竟有多美?800多年后,一切还得用证据说话。位于中河中路18号后面的德寿宫考古发掘现场——这里位于望江路北侧、与胡雪岩故居一街之隔,就能找到一些“新发现”。 新发现一 一条约40米长排水渠 “你看,这次的‘新发现’,非常有意思。”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的工作人员施梦以指着东面一条长长的排水渠说。 排水渠由青砖砌成,长约40米,结顶方式为“券顶”结构,营造比较讲究。“水渠由东往西、由高到低走,最后指向的是中河;宽的地方约40厘米,窄的地方也有30厘米左右。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东面有两条小排水渠汇合到这条大水渠里。”施梦以说。 对德寿宫有了解的朋友一定还记得2010年的考古发现吧。那一次,发现一条长约35米的水渠,源头一直到西宫墙,附近还设有一道水闸门,聪明的南宋工匠利用“水渠”这一古老水利设施,把中河水引进德寿宫内,一路上还叠山理水,创造出小瀑布等景观,最后注入“小西湖”…… 据文献记载,“小西湖”面积达十多亩,里面可以划龙舟。大名鼎鼎的小西湖由来是:德寿宫主人高宗很喜欢山水园林,也喜欢逛西湖。有一天,高宗很巧妙地对他儿子孝宗说,经常出门逛西湖太扰民。孝宗心领神会,立刻修建了“小西湖”。 可别小看了这一进一出的两条水渠。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郎旭峰说,“一进一出”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佐证小西湖是“活水系统”,“我们在历次临安城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很多这样结构的排水系统。” 新发现二 “飞来峰”显庐山真面目 用现在的话来说,退休后的赵构,每天带着一大票人,开相声专场、听演唱会、赌马、办嘉年华……快活得不得了,臣子们献媚诗:“境趣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 据悉,德寿宫格局与南宋皇宫大致相同,殿阁虽不及皇宫多,但园林建筑的装修标准比皇宫高多了,除了鼎鼎大名“小西湖”,还有座“飞来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里有比较清晰地描述:“宫内凿大池,引西湖水注之,其上叠石为山,像飞来峰,有楼曰聚远”。 如今,“飞来峰”遗迹显出了庐山真面目——在东面一角,近十块太湖白石露出它美丽又古老的纹路来。 奇石、美石向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欣赏把玩的重要对象,更何况是文化空前繁荣的两宋,而太湖石通灵剔透,最能体现“瘦、透、漏、皱、丑”之美,是其中精品。 “这组太湖石群,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飞来峰。”郎旭峰说。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彩蛋”哦。例如,在德寿宫西发现一块很大的木皮层,“木屑、木皮等厚约1厘米,铺满了近40平方米,可能还要往东延伸……具体是作什么用的,目前不太清楚。”施梦以说。 “还有一组神秘的木质器具。”考古工人掀开盖得严严实实的塑料膜,用器具和海绵去掉土里的水,一个长约60厘米长,宽还不知边际(土层掩盖住了)的大木框露出来,而慢慢地抚掉土层,一只闪着红色光泽的像碗一样的木器露出来了……“这是一件发现没多久的红色漆器。”施梦以说。 “古人用漆器一般是用来装食物和首饰等。”朗旭峰说,宋代人大量是用瓷器和金银器的,用漆器的非常少,“大概只有官宦人家使用。出土的漆器复原和保存都非常难……它是非常珍贵的。”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