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早期的西式建筑,都在砖上做文章,用红砖或青砖砌筑,用砖进行雕饰,色彩雅致,变化丰富,这些房子往往会成为一个街区或一个地块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上城区学士路与浣纱路转角处的学士路3号别墅建筑,便是这样的一幢历史建筑。建筑建于1917年,为两层四开间四进深西式红砖洋房,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立面设有两层柱廊,歇山顶,外观醒目。虽说是红砖洋楼,却也戴着中式小瓦的顶盖,带有中西合壁风格,外墙与廊柱均为红色,气势雄伟,被市民称为“红楼”。

“红楼”的主人原是湖州富商陈氏家族中的女眷。该屋主人还在西边购买土地建起了4幢法式小楼,名曰“学士坊”,如今也成为杭州市历史建筑。解放初期,著名女作家陈学昭曾在“红楼”居住过。而后,该处建筑作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宿舍使用。

· 修缮前的学士路3号别墅建筑 · · 修缮后的学士路3号别墅建筑 ·
200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学院路3号别墅建筑开展了外立面修补、室内装修、庭院改造等工程。2015年,又启动了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工程,对原有结构体系、建筑外墙及立柱、檐沟及落水管,以及门窗、楼梯等特色构件进行整治,恢复了历史建筑的原有布局和整体风貌。

· 杭州市国医馆 ·
如今,学士路3号别墅建筑被用作“杭州市国医馆”使用,年营业额约3250万元,人流量8.5万人次。庭院里新增了一个人工水池景观,供人休憩,建筑在水池喷雾的衬托下,也更显得朦胧。人们来到这里,一边漫步在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一边体会着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感受着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文章原名《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系列二:学士路3号别墅建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