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乾潭的二十座桥 里人童天仁应该是当时的乡绅,拥有田地上千亩;不然,他不会捐田百亩造桥。不管如何,他捐田修桥铺路的善举,值得敬佩。而捐建桥梁的传统,在建德也一代代传了下来。康熙年间的《建德县志》相较于此前,记载了乾潭境内的桥梁二十座,也包括捐建桥梁的乡亲贤达。
其一,“风硎桥 在城西裴郭坞口,有亭八楹。” 其二,“寿禄桥,在城东十五里”。这个桥也许在今天梅城和乾潭的绿道上(当然,原址湮没在江水中),估计是为了跨过从乌龙山下来的溪流而建。
其三,“绪塘桥, 在城西十七里。邑人何士锦重建。桥东建僧庵茶亭。” 其四,“盛家桥,在城西北三十里。” 其五,“大堰桥,在城西三十里。邑人柴挺然重建。” 其六,“流芳桥,在城东北三十里,胥村桥南,邑人王景贵建。”
其七,“胥村桥,在城东北三十二里。邑人王景贵建,知府李德恢记。” 可见,王景贵是弘治年间人士,曾经修建或者重建了乾潭地区的三座桥:流芳桥、胥村桥和治平桥。而胥村即原来之大畈村附近,这两年已被拆毁无存。
王景贵所属的王家是大畈乃至乾潭和建德的大宗族,近代出了王韧先生,是严州中学的创始人,两任严中校长,父子主修民国《建德县志》,对建德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功莫大焉。辛亥后王韧曾任浙江省临时议会议员。 按,李德恢(1446年-?),字叔恢,顺天府东安县(今河北廊坊)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參加乙未科会试, 贡试第一百二十二名。殿试列三甲第一百四十六名,赐同进士出身。官至严州府知府。他在任上的一件大事就是纂修了弘治《严州府志》二十二卷。
其八,“石母堂桥,在城西三十五里。明嘉靖间沈良辅建。” 其九,“乾峰桥,在城东北三十五里。” 其十,“石塘桥。在城东北三十六里。”此桥原址也当在目前的乾潭镇中心附近。 十一,“石桥,在城西二十七里,里人倪禄始甃以石。”甃, 音zhòu,有两个意思。一是名词,指井壁;二是动词,某些地区指用砖石垒砌(井壁等)。本地人倪禄 用石头修建此桥。 十二,“潜风桥,在城西北三十五里。邑人钱立孝建。” 十三,“龙源桥,在城西四十里,邵元僎、邵元春等建。”这个大概在今天的邵家。 十四,“上徐桥,在城西北三十里。邑绅钱立孝建。”可见,钱立孝是上徐桥的大户人家,出资修建了两座桥:潜风桥和上徐桥。上徐桥也是村名,钱家是那里的大户。笔者虽然没有去过那里,但钱家和我家是多年的老亲。 又,乾隆《建德县志》记载,乡绅钱立孝修筑杨家埠桥,石桥长十丈余,桥侧有亭。杨家埠桥长达三十多米,均为石头修筑,颇为可观。 十五,“金鸡窠桥,在城西北三十五里,余廷清建。” 十六,“通会桥,在乌龙岭后五十里。”按方位,当在安仁附近。 十七,“济川桥,在城东北五十里。” 十八,“渡息桥,在城东北五十里。”即宋代所记的杜息桥。 十九,“治平桥,在城东北六十里,宋童天仁建;明王景贵重修。” 二十,“翠微桥,在城西北六十五里。康熙十一年邑人宋维藩建。”
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卷140“严州府关梁考”也记录了现代乾潭境内的桥梁,和康熙《建德县志》可以相互映证。 “寿禄桥,在府治东十五里。大兴桥,在府治西北十五里。绪塘桥,在府治西四十七里。石母堂桥,在县西三十五里,明嘉靖间沈良辅建。通会桥,在乌龙岭后五十里。石桥,在府西二十七里,倪禄始甃以石,故名。流芳桥,在府治东北三十里胥村朱紫桥南。胥村桥,在府治东北三十二里,知府李德恢建。龙源桥,在县西四十里,邵元僎等建,邵元春记。近坑桥,在县西七十里,明嘉靖间邵珑建。盛家桥,在府治东北。宣威桥,在府治东北。...... 乾峰桥,在府治东北三十五里。石塘桥,在府治东北三十六里。济川桥,在府治东北五十里。渡息桥,在府治东北五十里。金鸡窝桥,在县西北五十里,余廷清建。治平桥,在府治东北六十里,宋童天任捐田百亩以给修造。和溪桥,在府治西七十里,景泰元年邵世良 建。” 大致和康熙县志所在相符。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