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5月8日,杭州红太阳广场(现为武林广场)在东方渐泛鱼肚白的晨曦中渐渐喧闹起来。来自下城区所辖武林、天水、艮山、潮鸣、长庆五个街道千余名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3师30团的“老三届”知青陆续在广场集结。上午7时许,广场上红旗猎猎、鼓声喧天、口号阵阵。我们坐上头戴大红花,身披“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好儿女志在边疆”、“屯垦戍边,反帝反修”等大红横幅 的30多辆市公交公司大客车,徐徐驶离红太阳广场,沿延安路、解放路、江城路一路浩浩荡荡开往位于闸口白塔岭下的知青列车上车 点,沿途群众敲锣打鼓、夹道欢送,一派风光。 成千上万为知青送行的家长、亲友早早等候在白塔岭,列车旁站列着一队队解放军战士维持着秩序。我们跳下汽车,急急地在沸腾的人群中找寻自己的亲友,找到后匆匆话别登上列车,纷纷趴在窗口,向亲友们挥手道别,亲友们在解放军战士组成的人墙外簇拥着,涌向车厢。 “阿爸、姆妈,你们在杭多多保重!”“弟弟、妹妹,照顾好爸爸、妈妈!”“到了那里后,马上来信!”“那边天气冷,多穿点,冷热要当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不要记挂家里,常来信啊!”……千叮咛,万嘱咐,互道珍重,情切切,意深深,声声入耳,催人泪下。上午10时,列车一声长鸣,徐徐开动,白塔岭下,车上车下哭声、喊声顿时响成一片,撼天动地,我触景生情,脑海里油然跃出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10时30分左右,列车缓缓停靠在笕桥站,只见时任杭州市市长王子达等一行人从站台走向一节节车厢,将手伸向窗口和我们握手,代表故乡杭州欢送我们北上支边。 列车经过4天4夜的长途跋涉,在5月12日下午2时左右,抵达北国边陲重镇——佳木斯市。 在车站广场巨大的毛主席塑像前,举行了兵团和师团级首长接见并致词欢迎的简短仪式后,我们列队步行到松花江畔的轮船码头,乘船沿江而下,4点左右,天色渐暗,我们觉得奇怪,这时间在杭州可还是艳阳高照呢。走到甲板想欣赏一下江景,不料朔风阵阵,刮在脸上似刺骨般疼痛,赶紧缩回船舱。船上工人告诉我们: “你们乘的是今年开江后的第一趟客轮!”“什么叫开江?”我们惊奇地问。“整条江自去年入冬开始几乎连底封冻,今年4月下旬才开化,这不5月才见江水流嘛!”“哦,冻得这么厉害啊。”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此刻想起故乡钱塘江畔,眼下正是柳絮飞扬、桃花争艳、暖风醺得游人醉的暮春时节,顿感南北差异之大。 晚间8点多,江轮停靠在一个叫“万宝”的小码头。江沿上停满了卡车、拖拉机、马车、牛车等各种车辆,从各个连队来接我们的人在黑暗中一手拿着名单,一手提着马灯,大声吆喝招呼,喧闹的江沿上,汽车喇叭声、拖拉机轰鸣声、牛马叫喊声、大呼小叫声混杂在一起,划破了平日寂静的松花江夜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