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艺林文韵
 
宋宪章:桃花流水鳜鱼肥
来源: 杭州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宋宪章  日期:2019-04-19

闲中读书,曾看到清代名士孙原湘写鳜鱼的一联诗: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说明春雨连绵、桃花凋谢之晚春,正是鳜鱼最为肥美之时。


鳜鱼,又名桂鱼、鳌花鱼、季花鱼等。它身体侧扁,背部隆起,鱼身呈青黄两色,还常有黑色的、不规则的斑纹交错其间。鳜鱼的嘴巴较大,有齿,下颚突出,喜食鱼虾,为凶猛属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肥美、骨刺很少、味道鲜美,历来被食家赞为是“鱼中上品”。其实,只要鳜鱼生活的水域好,鳜鱼之味,四时皆佳。如千岛湖活水出产之鳜鱼,无论何时做菜入肴,皆为美味之鱼鲜。



鳜鱼因肥美鲜嫩,古人赞美之诗不绝,最有名的鳜鱼诗,当数唐代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因蹶鱼肥美,词人下着细雨还戴着笠帽、穿着蓑衣去钓蹶鱼。南宋文天祥诗曰:“明日主人酬一座,小船旋网鳜鱼肥。”说明鳜鱼虽然肥美,江上捕鱼人却是冒着风浪的危险去捕捉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舟中买双鳜鱼》诗,也写得极为生动、形象,诗曰:“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将鳜鱼的体型特色,描述得淋漓尽致。晚年居住在绍兴鉴湖之滨三山的南宋诗人陆游,常写诗赞美故乡的美食。他在《思故山》一诗中写到:“船头一束书,船后一壶酒,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诗人活得挺潇洒,他住在鉴湖边的三山,便时就划一只小船去湖上游览,一边看书,一边喝酒,一边钓鱼,还钓上了紫色的鳜鱼,又随手在湖中挖出藕,马上洗干净了吃。说明绍兴鉴湖产莲藕,也盛产鳜鱼,他常能吃到这种美味的鱼鲜。



鳜鱼怎样吃味美?其实清蒸、红烧、糖醋、氽汤、干炸、铁板烧,只要厨师调味、火候等功夫用到家,各种做法俱佳。江浙一带最有名的鳜鱼菜,至少有三种:一种叫荷叶鳜鱼,以佐料、调料填入鱼腹,外裹荷叶,涂以湿泥,以糠火煨熟吃,其肉质细嫩、香浓,曾得到隋炀帝杨广的好评,这是江苏淮安的历史名菜;第二种叫松鼠桂鱼,烧好后鱼形如松鼠,红艳酸甜,外脆内嫩,为苏州名菜;第三种叫腌臭鳜鱼,是徽帮名菜。鳜鱼烧好后,鱼肉片片如蒜瓣、香鲜透骨,有一种异样的风味,此菜系用千岛湖鳜鱼经曝腌制成。杭州也有一款闻名江南的鳜鱼菜,名叫火夹鳜鱼。厨师在鱼身上斜切几刀,每一刀缝中,插一片筒骨火腿(最好的火腿肉),撒上姜丝,浇以料酒,然后上笼蒸熟即可,味极细嫩鲜美,为老杭州名菜。此外,还有一款鳜鱼菜,名叫赛蟹羹,其味宛如蟹肉做成的汤羹,滋味鲜美之至,为杭州历史名菜,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它的前身即是南宋的宋五嫂鱼羹。


鳜鱼之味,诗人们赞赏不已,连医药家都给予高度评价。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称赞它“其味如豚”。有两种解释,一谓其味如河豚鱼,有河豚之鲜,而无河豚之毒;二是谓其味肥美如猪肉,为水中之猪。鳜鱼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营养价值比花鲢(包头鱼)、鲤鱼、白鲢好。李时珍说它具有“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等食补食疗作用,对身体虚弱、肠胃欠佳、乏力的人,吃鳜鱼有食补作用。



现在,中外游客来杭州观光游览,一年四季都可在市区各大菜馆、酒楼品尝到铁板鳜鱼、松鼠鳜鱼、火夹鳜鱼、赛蟹羹、翅汤鳜鱼、天香鳜鱼等等多种风味的鳜鱼菜,杭州真可谓是美食“天堂”。到杭州游览,品尝杭州古今名菜,切不可忘点美味的鳜鱼菜。


杭州大菜馆,历来有城里帮、湖上帮两帮之称。城里帮菜馆的代表是天香楼、杭州酒家,名菜做得好的,有叫化童鸡、炸响铃、咸件儿、皮儿荤素等等;鱼鲜菜做得好的,当数湖上帮的山外山菜馆与楼外搂菜馆。当年蒋介石来杭游西湖上馆子,必吃湖上帮三店:楼外楼、太和园、山外山。太和园已消失,现在楼外楼所在地,即是当年太和园店址所在处,而山外山,则从灵隐头山门处搬到了玉泉。这两家老字号做的鱼菜,都很有名,常常吃客满堂。故欲尝鳜鱼菜,可至这两大菜馆品尝,定叫你吃得齿舌留鲜,经久难忘。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19年第9期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佳作欣赏 | 《踏歌图》中的年丰人乐 2024-12-20
《走近西湖》论文集|丁云川:“慕侠亭”上镌刻的楹联文字 2024-12-16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