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杭城旧影
 
东苕溪上的明珠——安溪古镇(上)
来源: 方志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祝一帆  日期:2019-04-24

一路从市区武林门,沿着宁杭古道北行,便到达良渚文化发祥地(今称良渚文化遗址保护点)——安溪。它位于遗址群北部,东苕溪横贯全境,是历史上的古镇。这里也是笔者生于斯、长于斯的血脉之地。

美丽的安溪小镇,坐落在山清水秀的东明山下,背靠绵延不绝的天目山脉,水波碧蓝的东苕溪蜿蜒而过。安溪虽早已撤去镇的建制,融入余杭区良渚街道,但古镇的山水、道路、街市、庙宇、桥梁、舟楫等历史痕迹和那“饭稻羹鱼、竹桑遍野、白墙黑瓦、舟楫代步”的江南水乡民俗特征,总是深深地镌刻在家乡人的记忆之中。

追溯安溪的悠久历史,查阅方志知其在北宋端拱二年(989)已设镇。明《万历钱塘县志》亦云:“大遮山下为安溪镇,有税课司,有安溪闸,苕水经此。”这短短的二十个字,惹得人们遐思如鸿、心驰神往。犹如一幅“青山半天立,绿水绕村走”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把古朴宁静的小镇安安稳稳地依靠在大遮山宽厚的臂弯里,美丽的东苕溪长躯舒展、自西向东缓缓地穿镇而过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安溪闸(祝一帆提供)


据明田艺蘅《白鹤诸山记》记载:“度安溪桥,溪流上接苕溪,至此百里,则势缓而渊深,无复崩溃之虞矣。”安溪之名,当为苕溪至此平缓无虞之意。称呼“安溪”两字,如同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一般,字眼朴素又娴静端庄。清末民初,安溪水陆交通皆有,集市贸易物产丰阜,为当地农副品及手工业产制品集散地,其繁荣程度远超瓶窑和良渚。日军侵华时期,因瓶窑和良渚两地有日军驻防,修筑碉堡,布设铁丝网。百姓进镇要“良民证”检查搜身,致使两镇甚是萧条。而安溪是抗日武装游击活动地区,相对较为安全,不少商贩从四面八方赶来做生意,交易市面要比敌占区的瓶窑、良渚热闹得多……

笔者今从古镇沧海桑田的历史中,采撷了三个方面的片断文字叙述如下。

安溪曾是南京至杭州古道(俗称杭宁古道)的要津。展开江浙一带的历代军事要图,“杭宁古道”四个大字赫然入目。据《余杭县志》载:“宋朝末年元军兵困临安,逼降南宋;太平天国军队两度攻打杭州,均取古道。自北面武康(今德清)方向,进入原杭县安溪桥北的坑门里自然村,翻越九度岭,经章神庙,跨安溪广济大桥,向东南至良渚、勾庄再沿西塘河进入杭州武林门。”

无独有偶。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的先遣部队进军杭州,也是从武康择杭宁古道,越九度岭到达安溪,那天正值夜晚,子弟兵就在老街屋檐下露宿了一夜……

杭宁古道,历代为浙北军事要地,是杭州至南京唯一的古道,全长达270千米,宽约1.5米。地处安溪以北坑门里山岗的九度岭(明《万历杭州府志》有记载)。而九度岭是杭宁古道必经关隘,南宋时号称“京畿门户”,民国时叫“九度岭关”或“安溪关”,因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一古道,历史上也是民间运输竹木、山货或商贾南北往来唯一的通道。

东岳庙(祝一帆提供)


当地老底子有一首民谣:“长毛(指太平军)翻过九度岭,章神庙里做戏文,杀人杀得血淋淋,良渚街上勿相信。”唱出的是清末年代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施行调虎离山计,曾经两度率兵由武康(今德清)翻过安溪的九度岭,跨广济大桥折东往奉口,下西塘河水路,经宦塘、良渚、勾庄直扑杭州武林门,以解天京之围。一次,太平军取道杭宁古道,一路追至至安溪,恰巧当日大桥北面演社戏,村民拥聚一起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于是就乱杀无辜……

古镇北麓山脉逶迤,主要有大遮山、乌尖山和东明山,为杭州北部屏障,山上盛产毛竹,古木蔽天,境极清幽。大遮山高460米,系杭县境内最高山脉。旧时山巅有规模宏大的群仙观,三殿三进砖瓦结构,共有大小房屋三十余间;东明山在大遮山下,建有东明寺,大小房屋七十余间。当年,该寺的大雄宝殿之宏丽,埒于灵隐;佛像雕塑之活,且优于灵隐。相传明建文元年(1399)前,为建文帝避难之处,清康熙年间该寺极度兴盛。1941年8月1日,日军在追剿抗日游击队时,将两处寺庙焚毁,夷为平地。目前,群仙观列为遗址,东明寺已重建竣工,被确定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安溪古镇寺庙众多,又是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初尚有十九庙、十寺、十庵、二堂、一观共四十二座。其中数桥南的东岳庙颇具规模,终年香火不断。但始建何时无法考证,史载咸丰七年(1857)重建。该庙占地414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正殿、廊庑、斋房、天井和号称“浙北第一舞台”的戏台。最惹眼的是戏台上顶的藻井,它由数百只木雕彩凤拱叠而成,并呈覆碗形圆顶状,俗称“鸡笼顶”。因造型十分别致,且依循声学原理,晚上台上唱戏,远在广济桥上乘凉的人们都听得清清楚楚。此庙解放后改为粮库。古镇的寺庙其他还有始建于元代的无诤寺、金龙四大王庙、金仙寺和接待寺等,还有桥北遗址群,由著名的瑶山祭坛大小遗址共12处组成(见《余杭文物志》)。

此外,历史上一批忠臣名将的墓葬,也在古镇以北的山麓。据记载,仅宋、明两代就有沈括、赵鼎、张浚、谢达、谢绪、胡心得的六座古墓葬在此。

沈括墓(祝一帆提供)


20世纪90年代之前,安溪镇上还能看到一座气势雄伟的石拱桥——广济大桥(俗称安溪大桥,见下图),它是东苕溪上最大的五孔石桥,也是古镇标志性建筑。据《良渚镇志》记载:“大桥始建于宋代……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重建,横跨东苕溪。桥全长59.2米宽4.5米,高9.2米。中孔路径16米。”桥墩西向四堵有分水角,高有5米,外延3.2米。桥顶上有狮子望柱和石栏。按照古桥的设计、规模、工艺和附属设施等诸多方面来看,架设这座结构完整的大桥,不仅杭州城郊少见,而且浙江境内仅此一座。(此桥,1986年,因在东边建水泥新桥而被拆毁。)

古安溪广济大桥(祝一帆提供)


遇水搭桥自古就有,堪称帝王级工程的广济大桥,是古镇的骄傲!东苕溪上有三座古桥,其余二座,都建在县治所在地的城关镇,如上游的余杭通济桥和下游德清大桥。唯安溪并非县治之地,能建造长度、高度和孔数等三项数据和大桥的附属设施,都超过上述两桥,足于佐证古镇地位之高和当年市井规模之大。

古桥的附属建筑可谓周到俱全。北堍一、二孔桥柱之间的桥面上建有一座朝北的戏台,中间台板平时可抽下,在台上演戏时台下照样通行,观众也在桥堍下朝南看戏;而南堍一、二孔桥柱之间的桥面上,筑有一间砖瓦房屋,长4米,宽4.5米,此房的南北两面各装置硬木栅门,一旦强盗或兵匪入侵,人们可立即关闭栅门,将其拒之门外,保护一方安宁。如此“硬件”的安保设施,堪称一绝。桥南堍栅门西边的石栏旁有七佛柱一根,高1.8米,为七菱形塔式豆青石雕刻,上有浮雕七佛如来和刻着纪年题的“大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九字。堍下有一处约八米见方的空地,石板路面,两边有茶馆、酒店,正南为总管堂,内供奉全镇总管菩萨,遇上大旱等灾害年头,镇民会自发抬着游行。民国年间,这里住过一位敲更老人,他深夜跑遍古镇南北,用一个特制的毛竹筒,“咚咚咚”边敲边喊,提醒村民注意防火、防盗、防贼。

广济大桥工程浩大,且坚固异常,但全桥不用一根钢筋水泥,纯粹依靠力学理论架设面成。桥身每块桥石重达十吨左右,尤其桥顶龙石为最(形如八仙桌面,宽约2米、厚约1米)。这块举世无双的龙石,老祖宗流传下来一则故事,说的是:造大桥时工匠是把无数大小块石(板)象搭积木一样叠加起来。到了最后才发现少了桥顶上一块龙石。开着“天窗”数日,急得众人心急如焚,茶饭无心……一天,乡民上山砍柴,发现了一块四方的巨石,正好可用于广济大桥封顶,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块石仍纹丝不动。大家正一筹莫展时,一位仙风道骨、须发皆白的老汉飞奔而来,自称可助一臂之力,然后他径自坐到巨石上,要乡民抬着他走。这时在场的人个个摇头。片刻,大家抱着试探的心态,抬起这块坐着老人的石头,果然,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巨石抬至桥上安装成功了。不一会,老者面带笑容飘然而去,乡亲们见状方知神仙相助。就在桥上齐刷刷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东苕溪和新安溪大桥(祝一帆提供)


东苕溪,瓶窑以下至全村,左有安溪汇入,至德清县城。在陆上交通运输滞后的年代,东苕溪上长年累月都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美景。古镇安溪是个水运码头,南街唯一的公用大河埠,总见上下人群络绎不绝人群。桥下停满地了装有各类物资的船,那些从塘栖、仁和方向来的卖甘蔗、荸荠和蔬菜的小船,就在岸滩边现场交易。一批脚班伙计(今称搬运工人)总是忙碌装卸不停。桥北水域有成批的竹排、木排,它们总是“赖”在那里……桥南还有一批往返良渚、三墩、杭州等地的手划小客船,它是旧时除了航班船只外水上唯一交通工具。民国年间,杭县唯一的水上关卡(水上警察所)俗称为“关上”,设在桥北章神庙里,桥下停靠一艘小型轮船,是用于苕溪水面巡逻检查的。

古镇南街东西两侧各有一处陡门。亘古以来属于东苕溪重要水利设施——西险大塘的一部分。东面叫乌梅陡门(解放后已填平改路),西面为安溪陡门,它们都把主航道的苕溪与内河支流相连。前者经西塘河至良渚可直通武林门、湖墅或过獐山港,入京杭大运河。后者通往良渚、三墩、祥符桥进入市区。民初陆路交通不似如今这般四通八达,两个陡门进出船只十分频繁。古镇全年的山货、地产、鲜蔬输出以及外来日用品、布匹等货物进入,全赖这两个口岸远销或购入。

另外,千百年传下来的还有发生在安溪陡门的一桩趣事——“请笃头(精神病人)菩萨”。相传古时医治精神病患者没有什么好办法,事主会雇一叶小舟,把患者系上绳子,让其坐在船上,悠悠地摇到陡门里边,趁其不备猛地推他入水。此时,岸上锣鼓高呜、爆竹齐放闹得震天响,再加雨点般的小米团扔向水里,让病人遭受极大的惊吓后,拉上船来回家休养。这一“以毒攻毒”招数,在旧社会心理医疗不发达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即便治得好也不过是民间传说罢了。值得一提是:每年汛期唯有安溪陡门,靠急泻小港河水的流动,引来了许许多多逆流而上的鱼类。其中,一种名叫“逆鱼”,可制作江南水乡美味佳肴,颇受人们欢迎。1991年,此陡门由木板水闸拆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后,流水量几乎为零,逆鱼也就不再“赶场”了。



(未完待续)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云端档案丨大诸桥 2024-12-18
西湖别墅系列|恒庐 2024-12-04
云端档案丨张同泰药店 2024-12-02
梵天寺经幢 2024-11-26
西湖别墅系列|东山别墅 2024-11-13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