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浙江文丛0857-0862:…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二辑…
【遇见·宝藏】活动招募丨走进…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信笔钱塘,回首…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
皋亭万树桃花红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钱塘人物
 
于谦
来源:《杭州历代名人》  作者:董郁奎  日期:2019-07-08


于谦(1398 -1457) 字廷益,钱塘人。自幼不仅聪明过人,而且性格刚毅、志向远大。六岁时,开始读书,十五岁通过岁考,录取为钱塘儒学生员。十六岁时读书于杭州吴山三茅观。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次年即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宣德二年,他巡抚江西,平反了许多冤案。次年,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前后长达十九年,始终勤政爱民、公正处事、忠于职守。巡按江西时,于谦对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权贵豪门严惩不贷。时河南、山西两省旱涝多灾,于谦上任后,马上疏请打开官仓、接济灾民;命各县设义仓和平仓,以备赈济救荒;尽可能减征农民税粮;鼓励收养因贫困而被遗弃的儿童;对从山东、陕西等地流入的大批饥民编成里甲、新立乡都,拨给荒地、耕牛和种籽,使他们得以从事生产。他还高度重视兴修水利,发动百姓修筑黄河大堤,并在堤旁种上榆树和柳树,每三至五里凿一井,井旁修筑凉亭,供来往行人憩息。他为人正直,从不贿赂权要,每当他如京办事,别人问他为何不带些金银或土产送给势要,于谦举其两袖回答说:“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抽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的种种爱民之举使他在百姓中的威望很高。当他因父亡准备丁忧时,晋、豫百姓纷纷要求朝廷让于谦办完丧事后尽快复职。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被任为兵部左侍郎。当时,太监王振操纵朝政,广植私党,恣意妄为,社会黑暗。次年八月,北方蒙古族瓦剌部酋长也先分兵四路大举向明进攻,明军大败。明英宗偏信王振的蛊惑,决意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消息传到北京,朝廷内顿时乱作一团,群臣聚哭于朝。八月十八日,皇太后孙氏命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监国。朱祁钰召集群臣商议战守之策,有的大臣提出南逃,:“验之星象,稽之历书,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当时,北京城内守军不足十万,且多老弱病残,一旦瓦刺军前来攻城,形势将十分危急。对于谦来说,这是个重大考验。如果南迁,就会重演南宋时南北分裂的历史悲剧,国无宁日、民生多艰。但若反对南迁,京师一旦失守,自己必死无疑,而且可能招致灭门之灾。于谦把个人安危得失置之度外,坚决反对南迁,义正词严地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他的意见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的支持。皇太后孙氏和朱祁钰改变了犹豫不决的态度,决心抗战,任于谦为兵部尚书,全面负责保卫京师的重任。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采取了整顿军队,加强战备,提拔有真才文武官员担任要职,组织力量,反击入侵者。他在受命主持军务的第二天,立即奏请调南北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等明军回防,同时又下令调运通州粮食人京,以免落人敌手;严惩王振死党,以平息百姓怨气。坚决支持拥朱祁钰为景帝,以安定人心。针对乜先多次以英宗为要挟,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严禁各地守将议和。乜先率大军包围京师,于谦率众经过近十个月的苦战终于击败了来犯之敌,保住了大明江山。乜先在军事上遭到惨败,挟持英宗进行讹诈也多次受挫,便决定释放英宗。但景帝对迎回英宗并不积极,其原因当然是害怕他来抢自己的皇位。于谦从大局出发,认为英宗落人瓦刺之手是明政府的奇耻大辱,故坚决主张迎回英宗,他对景帝说:“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景帝听到皇位无虑,才答应迎回英宗。

英宗被送进南宫,由于失去了皇位,对于谦十分仇恨。天顺元年(1457),景帝卧床不起,英宗趁机勾结太监曹吉祥及石享等大臣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当了皇帝。于谦立即被以谋为不轨,迎立外藩"的谋逆罪而惨遭杀害。于谦清廉- ,食不重味,衣不重裘,一钱不私,作官三十余年,籍没之时,家无余赀。受害日,百姓叫屈,行路嗟叹,天下冤之。

成化年间,冤案得以昭雪。万历年间,追谥忠肃。于谦的清白刚正一直为百姓所尊敬和颂扬。位于杭州祠堂巷的于谦故居,近年由杭州市府拨款整修。位于杭州西山公园以西三台山上的于谦墓,1982年进行了修复。旁有祠堂三进,重建于清同治年间。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内容
红色人物:唐敦禄——中共下浙皖特委委员 2024-03-27
红色人物:茅丽瑛 “孤岛”抗战女杰 2024-03-22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东汉著名隐士——严光 2024-03-20
余杭人物春秋:余杭谪滇名幕平显小考 2024-03-15
余杭人物春秋:柔道鼻祖陈元赟 2024-03-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