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七月在文澜阁重建竣工前夕,丁丙建议“拟将旧时所收残书仍藏阁中,以备诸生泛览”,并提议沈灿主掌管之责。此议得到政府批准。同年重建文澜阁及附属工程全部竣工。十月初六日,负责重建文澜阁的应宝时、丁丙向浙江布政使送呈《修阁工竣请委员验收呈》;十月十六日浙江巡抚谭钟麟向朝廷奏报《修复文澜阁请颁给御书及〈平定粤匪方略〉并奖励绅士片》,这意味着文澜阁的新生和库书残编的回归,在浙江、杭州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谭钟麟像 应宝时、丁丙的《修阁工竣请委员验收呈》,内容一为呈报修建西湖康熙行宫头门及围墙、临湖大牌坊、文澜阁暨平厅走廊及抄补谭钟麟捐献文澜阁之《古今图书集成》缺册经费等,鉴于康熙行宫及圣因寺两处御碑多有损裂,文澜阁前花树、匾额、对联等,皆在追加修缮费以后始行扶砌补植,“若再加请经费,事涉烦琐”,丁丙表示所不足之费,均由其承担。内容之二是: 所有旧存杭州府学尊经阁《四库全书》遗册一万余本,又钞补《古今图书集成》五千二十册,并职丙家《钦定全唐文》一千卷一律恭移,分三十二橱珍藏,交宪派管书董事沈灿收掌。 ▲杭州府学图 这份呈文表明,光绪七年(1881)十月初六日前暂贮于杭州府学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残编及谭钟麟所购赠的《古今图书集成》已全数搬迁完毕。搬书过程,据张大昌《丁松生先生六十寿言》(见《宜堂类编·寿言》)称,阁成后“恭事移归,担负络绎,赁湖舫以达孤屿”。清杭州府学在今杭州劳动路南端(劳动路旧为运司河,民国早期填河改路),运司河南端东西向有流福沟通清波门,运司河北向通涌金水门,当于清波门或涌金门赁湖舫运抵孤山文澜阁。
这份呈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文澜阁库书残编数字为“一万余本”,当包括丁氏兄弟乱平后于城乡收购之本、同治九年(1870)命侄丁立诚偕吴兴(今湖州)朱东皋赴四明所访购之数十册,及十三年(1874)丁申在嘉兴收购之元释圆圣《牧潜集》两册在内。还包括《古今图书集成》残本六百七十三册在内,故库书为八千三百八十九册。二是丁丙为充实文澜阁藏书,将家藏《钦定全唐文》一千卷捐阁贮藏。文澜阁旧有《钦定全唐文》之藏,系嘉庆二十四年(1819)朝廷颁藏文澜阁之书,此书已全毁,故丁丙捐之。 ▲光绪皇帝像 文澜阁修复及库书残编入藏后,浙江巡抚谭钟麟于七年(1881)十月十六日上折光绪皇帝,其一为“当日阁名系高宗纯皇帝御书,可否仰恳圣恩,颁赏‘文澜阁’三字,俾壮观瞻”;其二为“浙省乱后”,各府县志荡然无存,现虽设局补修而文献无征,惟恐“庚辛之变,纪载失实”,故请“特恩颁给《平定粤匪方略》一部,尊藏阁中,庶修志者有可查考”;三为表彰丁氏兄弟,除奏报丁氏兄弟抢救库书、兴复文澜等善举外,又说“查丁丙为大学士左宗棠抚浙时保举知县,隐居不仕,杭城善举悉赖以经营,直隶、山西两次赈捐出力,均坚辞奖励,不求利禄,淡泊可风”,故请求光绪皇帝天恩“准将五品衔、候选主事丁申,加四品顶戴以示鼓励”(《文澜阁志》卷上)。以上三事均经光绪皇帝批准,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颁发文澜阁匾额,后又颁武英殿本《平定粤匪方略》等,其上谕称: 谭钟麟奏修复文澜阁,请颁发匾额、《方略》,并将搜求遗书之绅士奖励等语。浙江省城文澜阁毁于兵燹,现经谭钟麟筹款修复,其散佚书籍经绅士丁申、丁丙购求藏弆,渐复旧观,洵足嘉惠艺林。著南书房翰林书写文澜阁匾额颁发,并著武英殿颁发《平定粤匪方略》一部,交浙江巡抚祇领尊藏。主事丁申著赏四品顶戴以示奖励。钦此。(《文澜阁志》卷首) ▲文澜阁 光绪皇帝所颁之“文澜阁”匾额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原悬挂文澜阁外正中,民国早期文澜阁《四库全书》移贮新建之浙江图书馆,自此阁与书分开。 在整个文澜阁重建过程中,作出贡献者主要有谭钟麟、丁丙、应宝时、邹在寅四人,兹简述之。谭钟麟以巡抚之尊,对决定重建文澜阁及筹划经费、请朝廷赐匾额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谭钟麟为官所至重视文教,后调任福建,仍关心文澜阁藏书,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福建购得乾隆间所印武英殿聚珍本丛书送杭,丁丙遵其命,藏于文澜阁。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