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夔(1414 -1473),字大章,号捐庵,桐庐人。一岁丧父,由母申屠夫人抚教,三岁口授《孝经》《论语》,辄能记诵:十三岁贯通经史,为文有雄气。明正统七年(1442)会试第一,与从弟龙同等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姚公从政辅国三十余年,历英宗代宗先宗三朝,政绩卓著,深受三朝皇帝和同僚们的器重和爱戴。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彭时赞为:“气度宏伟,隐然如泰山,乔岳不可动摇。立朝三十余年,大臣未有出公右者。” 正统八年,夔被授为吏部给事中,他上的第一道奏章就是请英宗:“修圣德、举贤才、考察有司慎选御史台、宽诰敕限、革监库之弊、立谥法以劝言、选教官于当地。”这八事皆关君德、国政之要,切中时弊,深受英宗嘉许,多见采纳。是年,他得知一些地方赈贫 粮仓,里甲长怕贫者不能偿还,便贷给富户收取利息,以致贫民凶年饥,丰年亦饥。于是急奏朝廷,要求“敕天下有司,每岁发粮仓必须亲躬勘察,先贷给最贫者”。英宗见奏,立命各地行之,全国不少贫民赖此得益。 正统十四年,英宗在土木堡被也先虏去。京师惊恐,国事危急。当时英宗之弟邮王祁玉监国,在即位问题上,大臣意见分歧而拖延不决,夔果断地说:“朝廷任用大臣正为社稷计,此事何须再议!”遂与于谦等众大臣诣文华殿,恳请廊王即位,是为代宗,安定了京师人心。是年十月,乜先率十万大军,挟英宗直逼帝京,夔即上战守方略,指出:“兵败之余,人心未定,宜坚壁固守,请急调辽东兵、宣府兵入卫,与京军内外夹击。”帝从所请,在兵部尚书于谦的严密部署和指挥下,击退乜先瓦刺军,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次年,乜先只得乞和,将英宗送还。 天顺二年,英宗复辟重登大位。石享以首功进爵忠国公。一些无耻小人,竞走其门。 夔不卑不亢,兀立不附。亨憾其不附己,就乘间将他调往南京。幸英宗知夔为人,不数月就调回京,任吏部侍郎。当时石享有一党羽,原为真定知府,因贪赃被免职。石亨派亲信嘱托夔为此人复职,并带去了已拟好的复职稿让夔批复。夔掷笔于案抗声道:"我宁不做侍郎,必不批准此稿。”后石享败,附享的人都被降黜,而夔名声益重。 成化初年,夔见新登位的宪宗皇帝喜巡游,忘政务,大兴土木,滥授官爵。他以君国大事为重,冒着忤逆皇上的危险,给宪宗上了道密封奏章,规劝宪宗:“念祖宗之托,思天下之艰难,勿以目前无事而恣于宴安,肆于逸乐。以礼法齐家,以节俭之用,官爵无滥授,金帛无妄费,土木勿妄兴,斋勿频设。出入有防,巡游有度,节嗜欲,养天和,留心万机,无忘政务。”宪宗读了这道密奏很受感动,亲赐“金织麒麟文绮”以示嘉奖。是年,江南大旱,户部尚书李宾上奏朝廷,要求宪宗“令浙江、江西、福建诸生纳米济荒,凡纳米者均可以入国子监读书”。选宗从李宾之奏,准备下旨江南实行。夔却坚持说,此举不可行。他认为济荒应由国库支钱粮,或发动富室赞助解决,不应靠变相卖学,损国子监声誉增加诸生负担,结果此议作罢。 姚公为人质朴敦厚,身居高位却与般人无异。他孝敬双亲,友好兄弟,视民如子,见贫困者常给予接济;他府内有一座花园不种花,改植庄稼,每年亲自耕作,称“观稼台”。同僚见了惊异,他说:“我辈年食禄几百石,而不知农家种植之艰辛,我之所为,意在不忘衣食父母。”成化九年病笃,临终时,对儿子壁说:“吾受国厚恩,不克图报,死后勿按例请厚葬重祭,以重吾过。”年六十岁卒。宪宗闻噩耗深为悼痛,遣百官举丧祭奠。赐少保,道文敏,归葬于桐庐牛山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