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艺林文韵
 
浙东唐诗之路:访古寻踪千年唐诗路(上篇)
来源:浙江社科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8-06



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西兴

“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烟。东山白云不可见,西陵江月夜娟娟。春江夜尽潮声度,征帆遥从此中去。越国山川看渐无,可怜愁思江南树。” 孙逖的这首《春日留别》,描写了唐代西陵的情景。


诗中的西陵,是现在的西兴古镇。它坐落于杭州钱塘江南岸,南接白马湖。历史上曾是两浙门户,交通发达、地势险要,自古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作为交通要冲,诗人们或凭栏怀古,或泛舟畅游,或夜宿西兴。据不完全统计,西陵、固陵、樟亭,西陵驿、白马湖、城山等涉及西兴地域地名的诗篇,就有400首之多。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历代名家的壮丽诗篇。









悠悠鉴湖水

告别钱塘江边的西兴,唐代诗人们沿着浙东运河,一路南下,寻觅越中山水,鉴湖推篷,耶溪泛舟,山阴道行,龙山远眺,诗人们或探幽访胜,或寄情山水,或问道论学。杜甫在鉴湖边,留下了“鉴湖五月凉”的诗句,说明周边的生态环境非常好。鉴湖就是一幅水墨画,“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所谓的烟雨江南,正是如此。


水黛山青,湖光潋滟,白鹭齐飞。“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曾面对这一方湖水,感慨道“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李白也曾多次到过鉴湖,写下了“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的诗句。鉴水悠悠,源源不绝。一千多年来,鉴湖把柔媚与刚直,糅合在一湖清波中。历史上对绍兴“鱼米之乡”和“历史文化名城”作出巨大贡献的鉴湖,仍将一如继往,滋养着这片土地。




经曹娥登东山

“青娥埋没此江滨,江树飕飗惨暮云。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在绍兴上虞,曹娥江静静流淌。江畔,伫立着一座曹娥庙。一条江,一座庙,都由一位女子的名字命名,千百年来,饱经沧桑,仍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凭吊怀古。


上虞西南,有一座东山。这里层峦叠嶂,清波涟漪。因为谢安隐居东山二十年,留下了名传千古的动人传说,这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诗人心中的一座理想坐标,许多唐代诗人专程来到东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先后三次来东山,游览胜景,他一生写到东山的诗,有37首。第三次到东山来,他说“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一生把自己比做明月。这个时候,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想到,自己在哪里落脚,养老呢?其实,李白非常留恋东山,他曾经希望,自己在东山与谢安相伴,在这里终老,但是身不由己,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天姥连天向天横”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就是剡溪,古人畅游南方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而剡溪则是登天台山的必经之路。在这条令人神往的路线上,有着许多水陆风光可供人欣赏,又有许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供人瞻仰,这对于崇尚漫游之风的唐代诗人来说真是踏破铁鞋的理想之处。众多诗人仰慕王谢、二戴等归隐剡中之名,信敬魏晋遗风,南下寻踪。他们经钱塘,泛鉴湖,过曹娥,抵达剡溪,游历嵊地,一路诗吟风月,词弄华章。





剡溪蕴秀别样深

谢灵运曾在在鞋底安装两个木齿,上山去掉前齿,下山去掉后齿,这种鞋被后人称作“谢公屐”。天姥山也由于他的登临,得到了很多唐代诗人的推崇。诗人李白写下“天姥连天向天横”的诗句,让自己梦中游览天姥山的诗歌流传至今。古人写下的诗篇,仍在历史长河中回响。那么,今人围绕浙东唐诗之路所做的一切,则为千年的文化遗产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伴随着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千古绝唱,浙江交响乐团打造的吟诵交响套曲《浙东唐诗之路》在浙江省音乐厅上演。悠扬的旋律,穿过层云重山的天姥风光,仿佛在与千百年前的诗人对话唱和,让诗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跨越古今,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湘湖人物|徐渭湘湖题联 2024-11-04
十竹斋,让“木板水印”重回民间 2024-11-01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2024-10-2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