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钱塘人物
 
夏同善:长眠大清谷的光绪帝师
来源:《江上自古多才俊》  作者:陈杰  日期:2019-08-29

在杭州之江畔的龙坞镇东,有一条长约3公里的狭长山谷。这里山田石涧,径竹岩松,窈然森秀,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有人评价说:如果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这里就是人间天堂的世外桃源。

 

夏同善画像.jpg

夏同善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片名为“大清谷”的风水宝地上,还长眠着一位晚清的名臣,他就是曾担任光绪帝师的夏同善。

 

大清谷.jpg

大清谷

夏同善,字子松,浙江仁和人。夏同善幼年丧母,其父出门经商,遂与继母萧氏赴乌镇外祖父家居住,因此而得以博览乌镇萧家的藏书。夏同善自幼聪敏好学,尤嗜读书。咸丰六年(1856),年方26岁的夏同善考中进士,随即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足见其才学非凡。身为翰林的夏同善不忘故居,他将御赐之“翰林第”匾额载至乌镇,悬于继母家之大堂。

 

夏同善在踏入仕途以后平步青云,累迁至右庶子、詹事府詹事、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顺天府学政、江苏学政等职。由于他能书善文,时人谓之在“曾、左之上”,认为他的才华超越晚清名臣曾国藩和左宗棠,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慈禧太后也非常欣赏夏同善的才华。光绪元年(1875),慈禧太后为新即位的光绪皇帝选择“侍读”,其中就有后来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赫赫有名的翁同龢,而夏同善因为学识渊博也被选中。“命直毓庆宫授读”,因此而与光绪皇帝有了一段师生缘分。

 

同治六年(1867),夏同善出任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府原为东宫官,根据《大清会典》乾隆十八年上谕:“詹事乃东宫僚佐,储贰未建,其官原可不设,第以翰林叙进之阶,姑留以备词臣迁转地耳。”可见,清制由于采“秘密立储”制,不设东宫太子,所以作为东宫属官的詹事就作为翰林院官升迁的一个跳板。在清朝,翰林院官虽是闲职,但往往是飞黄腾达的阶梯,夏同善于此时升转詹事府,显然是朝廷对他的进一步信任。夏同善受朝廷知遇之恩,因此,更进一步参与朝政大事。

 

光绪皇帝.jpg

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即位以后,作为光绪帝老师的夏同善对光绪帝本人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光绪帝对于他的几位老师都十分尊重,而光绪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往往和这些“帝师”有着密切关系。夏同善很好地利用了“帝师”这个优势。他深知帝师的责任之重,闭门读书之余,往往就有裨于国计民生之事上疏劝谏,“畿辅旱,请凿井灌田苏之;晋、豫饥,请移海防关税经费恤之”。光绪五年(1879),夏同善奉命巡视山东黄河,“条上治下游三事:曰濬海口,曰直河湾,曰通支河,请移机器局经费治之”,又奉命巡查长江沿岸的炮台,“历陈三不可恃,请合数省力助守江口,已筑者毋废,未筑者毋增”,这些体现他忧国为民节操的建议都为光绪皇帝所采纳。

 

但夏同善最值得后人铭记的就是他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所起到的作用。

 

发生于同治十二年(1873)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本是余杭县内的一起刑事案件,但最后却牵扯结连甚广,轰动朝野,从此案也可以窥见晚清官场风气之一斑。

 

杨乃武与小白菜.jpg

杨乃武与小白菜

夏同善与张家骧等浙籍官员取得刑部侍郎袁保恒、大学士翁同龢等人的支持,向两宫太后陈诉冤情,要求将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提京复审。慈禧太后权衡利弊,于光绪二年(1876)最终决定由刑部提审此案。经过刑部开棺验尸,查明葛品连非中毒而亡,乃是病死,杨毕两人终得翻案。而杨昌濬、刘锡彤等人皆被革职查办。

 

纵观此案,夏同善在其中引线搭桥,虽然半是出于江浙一派官僚与左宗棠系的两湖派官僚之明争暗斗,但亦是出于公义,主持公道,其功劳值得后人铭记。

 

光绪六年(1880),夏同善卒,光绪皇帝“闻之遽泣,其忠诚荷主知如此”。朝廷赐谥文敬,以表彰其一生的功绩。

 

与夏同善同时代的浙江籍官员,诸如孙诒经、张家骧等,亦为帝王之师,在晚清官场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论:“诒经重实学,同善崇圣德,家骧尽心诲纳,……后先相望,其风采皆隐然可见焉。”

相关内容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自视为一个农民”的校长、教师 2024-09-11
施肩吾:开发澎湖第一人 2024-09-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