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1635-1704),字文开,自号耕烟老人,人称耕烟先生。钱塘(今杭州)人。父戴苍,明末曾任监军,擅长军械制造,也是当时有名画家。戴梓自幼聪敏好学,“自喜于书,无所不读,尤好兵家言”,“经世大略,凡象纬、句股、战阵、河渠之学,靡不究悉”。十一岁时写了“有能匡社稷,无计退饥寒“的诗句。他多才多艺,在许多领域里都学有专长。他的诗作挺劲有力,绘画尽采诸家所长,书法则兼有董其昌,米芾之神韵。精通音律,曾参与纂修《律吕正义》。他对治水也很有研究,河道总督于成龙依据他所撰的《治河十策》修治黄河,很有成效。另外,他又熟悉天文,精通算法,是一个难得的博学多才之士。
戴梓最重要的成就在火器研制方面,他曾研制成功多种火器,成为清初著名的火器专家。他在其父的影响下,少年时就喜爱机械制造,曾研制成一种火器,能射击百步以外。康熙十三年(1674),在福建的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叛乱,进犯浙江。朝庭派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以布衣应聘从征,“为王陈天下大势如指掌”。在军中,他向杰书献上了自己发明的“连珠铳”。“连珠铳”又称“连珠火铳”,是一种后装、滑膛、单发的燧发枪,但它能预贮弹丸28发,并使装填弹丸与击发联动,从而简化了装填手续,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戴梓之子戴享曾介绍说:“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团。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连珠铳”在当时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发明。 康照十五年(1676),以收复江山城有功,戴梓被授予道员。耿精忠叛乱平定后,戴梓随杰书到了北京,受到了康熙的召见。康熙知其能诗善文,就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与高士奇同时入值南书房。不久,又改值养心殿。 康熙二十五年,荷兰国王遣使来华,进贡方物,其中有“蟠肠鸟枪”。戴梓奉康熙帝之命,很快就仿造了十支,由康熙帝回赠荷兰来使。传教士比利时人南怀仁,为了取得康熙的信任,向康熙夸耀他们国家发明的“冲天炮”(又称“子母炮”),但南怀仁花了一年也没有制造出来,戴梓只用了八天就造成了。康熙十分高兴,亲自率领大臣去看试验。试验时,只见该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去,从天而下,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便把这门炮封为“威远将军”,下令把制造者的姓名也刻在炮身上,以留纪念。冲天炮威力巨大,康熙三十五年,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的昭莫多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戴梓无意中得罪 了南怀仁,南怀仁便伺机报复。张献忠养子陈弘勋,投降清朝后做了官,他向戴梓勒索,于是两人发生互殴。陈弘勋反诬戴梓,南怀仁等人趁机造谣中伤,诬陷他“私通东洋”。康熙帝竟轻信谗言,将戴梓流放到沈阳。 戴梓 在沈阳非常艰难地生活了三十多年,穷得只能“鬻书画卖文自给,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当他七十八岁获赦免时,因贫困交加,在那里死去。戴梓的发明创造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如连珠火铳这种比较先进的火器,戴梓发明后,只能“器藏于家”,没有正式制造装备部队,“乾隆中犹存" ,后来就失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