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 金农(1687- 1764), 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仁和(今杭州)人。“扬州八怪”之一,平生笃好游历,无意仕途,多年客居扬州,以卖书画和诗文为生。博学多才,工诗词,精鉴古,好收藏,书法、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擅长。他的别号多至二十五个以上,常用的有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虽然一生未能摆脱寄居庵寺的生活困境,直至衰老穷困而死,但他与“扬州画派”画家们共同创造的艺术成就,在中国书画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金农的隶书名气很大,独创书体,以《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为基础,截去笔锋作楷书,书风凝重古朴,自谓“漆书”。五十岁始从事绘画创作,由于修养高,书法功力深厚,用笔朴拙,所画物象不求形似,而独创性很强,“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深受时人推崇。他在作画时十分讲究布局,“奇异独诣,不求同,能弃众人之取,收众人之所弃,似谣似歌”,故善在画上作长题,一经落款, 每每侵及画位,使画面相映成趣,呼应变化,故所作能让人耳目一新。 经历穷愁困顿生活的金农,一方面在商业发达、五方杂处的扬州活动,使他非常能够接受和理解下层人民;另一方面卖画求生的竞争和来自各地区、各方面优秀的艺术技法的交流,更刺激了他个性表现的欲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与当时其他”扬州画派”画家们一起,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努力于技法上的创新,充分发挥题句在绘画上的作用,扩大了写意花鸟画的阵地,使当时的画坛充满了生气。画家们共同拧成的创作洪流,推进了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使文人画从追求表现画家自身的感情思想扩大到表现社会同情人民疾苦、鞭挞社会现实的领域,从而使国画至此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金农那不流时俗的艺术创作精神,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