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特别关注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钱塘人物
 
沈昌是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日期:2019-12-30

沈昌的贡献

沈昌是谁?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面对这个陌生的名字,有些无所适从。读完此文,你会肃然起敬,沈昌是抗战史上不能抹去其功绩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有两个不为人知的重大贡献:一是把清华、北大的大批古籍善本、科学仪器抢运到西南联大;二是用一连串果断而狠的出招,迫使日军弃易从难,改从有怒江天险的滇西进攻。

我找到了这两段史实的其他旁证。一篇是时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顾毓琇的回忆录。1937年9月,清华大学筹划将一些重要图书和科学仪器秘密转移到汉口,由于担心转移之事暴露,所有迁移必须严格保密。夜半时分,顾毓琇组织得力人员,将书籍和仪器在清华附近的火车站装车,之后他向麻省理工大学时的同学、平绥铁路局长沈昌求助,这才躲过了日军侦察,将书籍、仪器从北平安然运抵汉口。 

沈昌的另一功绩——不费一兵一卒,提前收回法国殖民者手中的滇越铁路(滇段)——已经是公认史实。滇缅抗战史研究者戈叔亚进一步论述,“应该就是与此同时,沈昌下令炸毁、拆除了靠近中越边界的部分桥梁路轨,断除隐患,稳固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这就印证了沈蓓老人说的“日军再没有从平坦的滇南越雷池一步,就是因为父亲这招打乱了日军的步伐”。

对历史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也不会被人忘记!


今年7月的一天,省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长吴缘跟我讲,有一位美国回来的老太太,父亲在抗战中是云南铁路的负责人、远征军中将司令。她就是浙江初排《采茶舞》时的编导沈蓓、浙江歌舞团一级编导,1993年退休后赴美担任中美舞蹈社艺术总监,今年83岁了。

7月24日,气温39度。老太太一早从闲林埠坐公交车赶来,我们一聊就是四小时。沈蓓一家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太精彩了,这里只讲她父亲沈昌的故事。

201912161901202287.jpg

沈昌之女沈蓓


1

我母亲何宛方是中国第一批进学堂读书的新女性,结婚前刚被任命为苏州振华女中校长。为了我父亲,她辞去工作,一心相夫教子


我的父亲沈昌,桐乡炉头人。炉头现属乌镇,去过的人一定对那里有只大锅有印象,那就是我们沈家的。据说明朝时,沈家制铁器参与抗倭有功,朝廷要封官加禄,沈家不受。朝廷就将方圆几百里的制铁专利给了沈家,这也是“炉头”地名的来由。

沈家有注重科学的家风,我曾祖父是研究勾股学的,我爷爷留学比利时和法国,攻读理学和法学。

我父亲1905年出生,19岁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3岁获土木工程学硕士。正当他获得康奈尔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时,国内的朋友告诉他,“北伐”成功了,祖国百废待兴,亟需人才。于是他放弃了读博的机会,毅然回国。

我母亲何宛方,上海松江人,是中国第一批进学堂读书的新女性,结婚前刚刚被任命为苏州振华女中校长。为了我父亲,她辞去工作,一心相夫教子。我的哥哥、弟弟也都极其优秀。上世纪50年代,我母亲被错打成“右派”。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2000年,母亲以94岁高龄仙逝于杭州。

201912161902121515.jpg

沈氏家族合影。后排右一为沈蓓的母亲何宛方,后排右二为沈蓓的父亲沈昌


2

赈灾工作千头万绪,父亲都能圆满完成,显示出极不一般的办事能力


父亲回国后从小秘书做起,工作之余写了许多关于城市建设的文章。他们这批“海归”心中的建设,不只造几座桥、修几条路,而是要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1927到1931年,中国多个省份发生大饥荒,仅陕西就死亡250万人、逃荒40多万人。政府紧急成立赈灾委员会,父亲被委任为秘书长。赈灾工作千头万绪,他都能圆满完成,显示出极不一般的办事能力。不久,父亲被任命为镇江县县长,这一年他24岁。

为什么派父亲去镇江当县长呢?是有原因的,要他去处理棘手问题。

“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江苏省会便从南京迁往镇江。派父亲去,就是让他安排省政府的迁移工作。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至今保存着我父亲当年密集签发的一系列训令,包罗了整顿财政、整顿四乡警察、限期成立垦荒植桑委员会、规划农业试验区、城市开发、民生服务等方方面面。

201912161907155612.jpg

沈昌

镇江步入正轨后,他又被调到南京内政部治淮委员会,马不停蹄在沿淮各处调研。期间还被派去整顿“国企”浦镇机厂,几个月便成效卓然。当年国民政府内务部在公务员甄别表中对父亲的评价是“敏干有为,堪胜烦剧”、“识见远到,诚恳质直,不避嫌怨,年正力富而条理甚清,为将来极有希望之才”,定为“甲等”。

很快,父亲的重头戏来了。1933年,他走马上任平绥铁路管理局局长。


3

父亲先找债权数额最小的美国谈,后找德英法,把数额最多的日本晾在一边


平绥铁路(北平到包头,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京包铁路”)当时是烂摊子,因经营不善,负债已达九千万,债权人是英美德法日列强,所以谁都不敢接手。父亲却说:这么多列强都是债权人,反是好事。如果这些列强联手,那我们肯定没有还手之力,但如果他们各怀心思,则可以各个击破。

20191216190822294.jpg

平绥铁路旧址

于是他先找债权数额最小的美国谈,后找德英法,把数额最多的日本晾在一边。谈判中先放出风来,在他任内一定尽其所能还债,先还同意放弃利息的债权人本金,即使破产也在所不惜。

话外之音,是给列强们做选择题,是只要本金,还是本金加利息。如果是前者,立马拿钱走人。如果是后者,就要冒连本金都拿不到的风险。就这样,从北京谈到上海,从上海又谈回北京,来来回回与债权国周旋了半年多,利息从一分降到八厘,八厘降到六厘,一厘一厘往下抠。

父亲说,谈判时弦既要拉紧,又不能太紧,这要很高的技巧和定力。果然,列强们各怀心思,互相探底。特别日本,这个最大的债主,压力也最大——万一拖到最后,平绥铁路破产,血本无归了呢?所以,日本国的谈判代表换了一茬又一茬,最终以利不超本50%的结果先谈了下来。

201912161910055503.jpg

平绥铁路原来欠日本,本金520万,利息已经滚到1200万,现一下砍下千万。以此类推,各个击破,最终为国家减少了2691万元的债务,以经济、外交双赢告终。


4

父亲请来胡适、冰心、郑振铎等文化名人乘火车沿途观光,写文章宣传,当年夏季到北戴河旅游的人数创了历史新高

在父亲的厉行改革下,他到任16个月内,平绥铁路营业收入1275万余元,为立局以来最高。

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父亲一手推出的“铁路游览”。平绥线途经北戴河等旅游胜地,原本游客众多,但因为战争的缘故,外国人不敢去,中国人也不去了。

雪上加霜的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占东北,平绥铁路的行车被缩短为北平至天津。父亲上任后,搬出《辛丑条约》的条款:“北戴河不容阻隔,双方均负有维持交通之责”,向英法等列强施压,逼迫日军把山海关的内段交出来。

201912161913224500.jpg

1934年7月,燕大教师赴平绥铁路线考察,与抗日前线的傅作义将军合影。左三起:郑振铎、顾颉刚、傅作义、陈其田、吴文藻、文国鼐、谢冰心

这一招达成后,父亲又请来胡适、冰心、郑振铎等文化名人乘火车沿途观光,写文章宣传,当年夏季到北戴河旅游的人数创了历史新高。

更有远见的是,父亲亲自组织并主持了不少展览,并非展示本单位的成就,而是借此推介平绥沿线的土特产和农产品,相当于今天的“扶贫开发”。这才把“铁路游览”真正做到家了。

201912161916033793.jpg

沈昌(1905-1942)

父亲鲜为人知的更大贡献,是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把清华、北大的大批古籍善本、科学仪器运到了云南的西南联大。前者是中华文明不可复制的瑰宝,后者是未来新中国的建设利器。

为躲开日本间谍,父亲巧妙地在平时不装货的清华园车站连夜秘密突击抢运,凌晨始发,疾行向西。西南联大在中国危难的情况下还能保存下那么多古籍,培养出那么多大师,中国的铁路功不可没,铁路工人功不可没,而其中就有父亲的一份辛劳。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父亲又像个救火队员,赶到祖国的大西南去了。 


5

日军装甲车陈兵于与中国一江之隔的越南老街,只要一声令下,便可长驱直入。中国危矣


抗战一开始,中国的海运和空运就全被日本人封锁,跟外面世界的联系只剩下越南唯一的通道。而这条通道的运输能力又几乎为零,大批急需的国际军援物资运不进来,堆积在越南北方港口——海防。

父亲临危受命,紧急组建“西南运输处”。为防避日本人的侦探,他利用做南洋贸易的“通运公司”,暗渡陈仓,多管齐下,一面继续抢运物资,一面将江西的钨矿石运到越南海防出口,换取外汇购买武器。同时动员各方力量,赶修滇缅公路;并与爱国华侨陈嘉庚联手,组织南洋华侨机工队,抢运滞留越境的物资支援抗战。

父亲又亲任川滇铁路公司总经理、滇缅铁路督办公署顾问、叙昆(宜宾-昆明)铁路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

201912161926536213.jpg

无钱,无人,无物资……父亲日夜书写文章,演释大义,从中央到地方四处筹措资金,又采取“以工代役”、提高待遇等政策,征得三十万民工。他亲率大军深入横断山脉深处,用最原始的人挑手挖,一步步掘开大山,把铁路的路基不断延伸。所经之地瘴疠横行、蚊叮虫咬、荒蛮至极,许多人得了疟疾和肠胃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国际形势愈加严峻。法国已向德国投降,滇越铁路的经营权落入和日寇同盟的法国维希政权手中。日军装甲车陈兵于与中国一江之隔的越南老街,只要一声令下,便可长驱直入。中国危矣!

201912161927285587.jpg

千钧一发之际,父亲果断以川滇、滇越两线战区司令长官之名发布通告,照会法、越和各同盟国:“鉴于法军目前状况,根据国际法,中国收回路权!”就这样,提前40余年收回了法国殖民者经营的滇越铁路。

父亲又下令:炸断中越界河上的河口大桥,炸毁中方一号隧道,拆除河口至碧色寨之间的177公里铁路。日军再没有从平坦的滇南越雷池一步,改从有怒江天险的滇西进攻。这一招打乱了日军的步伐,为中国军队赢得了调兵遣将的时间。

20191216192229722.jpg

沈昌保存下来的“天险”——五家寨铁路桥

即使在那样危急的时刻,父亲还是巧妙地保下了悬挂在两座绝壁之间的“人字桥”——五家寨铁路桥等天险,为日后建设留下了“后路”。因为,他太知道在大西南造铁路的不容易了。

当时在父亲周围聚集了大批精英,如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批中国顶尖工程人才的目的只有一个:救国家于危亡。  


6

野人山连水都有毒,不少人实在饥渴难忍喝了一口,没走几步就在持续不断的呕吐中倒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同盟”远东战区组建了中国远征军。父亲兼任远征军铁路特派员和总视察,被正式授予中将军衔。

当时靠近缅甸前线的铁路员工逃亡一空,人员及设备均不足应付战时需要。父亲仓猝受命,紧急抽调各路技术及行车员工,亲率队伍疾驰缅甸,主持前线的火车运行调度,输送大军和粮食辎重。

201912161933332121.jpg

《军委会发言人谈:我破坏河口铁桥 

法越对倭节节让步敌假道攻我将见实现 此为我方保卫领土最为正当之防卫措施 敌寇若武装侵越我必在越南采自卫行动》

不料,驻守后方的英军,在日本人远未到达前便闻风而逃,使我远征军落入日军重兵包围之中。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绝境下,父亲奉杜聿明的命令,率工程人员残部徒步进入中缅边境原始蛮荒的野人山,踏上了二战史上有名的“死亡之旅”。

听父亲说,当时上有敌机擦着树梢盘旋搜索,下有步兵拉着狼犬紧追不舍,白天稍有动作就会暴露,晚上也只能淌着河水走,这样狼犬才闻不出味道。但野人山连水都有毒,几天下来,士兵和民工的腿部开始溃烂,更不用说喝了。不少人实在饥渴难忍喝了一口,没走几步就在持续不断的呕吐中倒下。

201912161940379472.jpg

滇越铁路建造时,无数劳工付出了生命

还有一种毒蚊子防不胜防,被咬上一口,身上便铜板大一个洞,血流不止,直到血竭而亡。有时实在太累了,两个人背靠背坐下来休息片刻,只听“嗖”的一声,一个人就不见了,接着在远处听到微弱的呼救声,原来是蟒蛇用尾巴卷走的。

饥渴交迫中,父亲把心爱的坐骑杀了,每人分到小小的一块马肉。坚强的信念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危,辗转两个多月,他们终于返回祖国。

国民政府为父亲颁发“干城奖”。《诗经》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意思是勇武矫健的军人,为国守卫城池。“干城奖”,是抗战时期对军人的至高荣誉。


7

在父亲去世40年之后,我第一次去踏寻父亲的墓地。时值清明,父亲的墓地上竟然有鲜花以及刚烧过的纸灰


从野人山走出来时,父亲140斤的体重,只剩下80斤。他将随同幸存者300余人悉数安排入铁路医院治疗,自己却不顾医生的力阻,第一时间赶赴重庆面见蒋介石,恳切地陈述、剖析远征军失利的原因,为远征军第二次出征的胜利打下了伏笔。 

重庆回昆明后,父亲仍是马不停蹄。

201912161943376585.jpeg

远征军将士墓碑

1942年9月9日,他乘坐铁轨摇车赴叙昆铁路沿线视察,并参加路桥铁工厂的开工仪式。这个铁工厂是父亲的“中国拥有自己的路桥建材”梦想的第一步。这一天,他几乎站了一整天,而且天气炎热。

当天晚上8点,父亲兴冲冲回到家,人未进门就高声招呼“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每次父亲回家,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光,他会讲各种新闻和笑话给我们听。

但谁也没有料到,那一声“我回来了”竟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后的诀别。父亲进门后刚坐下,就突然倒在我的脚边,从此再没有睁开眼睛。

那一年他38岁,我才6岁。

201912161828025241.jpg

沈昌墓

父亲去世后,就埋在当地小石坝的铁路公墓里。1982年,在父亲去世40年之后,我第一次去踏寻父亲的墓地。时值清明,找到父亲的墓碑时,墓地上竟然有鲜花以及刚烧过的纸灰。实际上当地百姓绝大多数并未见过我父亲,对当年细节也不甚清楚,只是父辈传下来的“他是为我们丢的性命,这个墓,你们一代一代都要好好看护”的嘱咐,让这些质朴并情深意长的百姓做到了我们儿女做不到的事情。

201912161828402002.jpg

沈蓓代父领取的抗战纪念章

2015年9月,由芝加哥总领事馆推荐,作为爱国侨领和抗日将领的后人,我应邀赴京参加庆祝抗战胜利70 周年的观礼活动,并代父接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奖章。

今年夏天,我又去了一趟腾冲,因为父亲的名字刻到了国殇墓园烈士名录墙上。这些都让我永远铭记和感恩。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自视为一个农民”的校长、教师 2024-09-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