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曾在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和浙一师任教的中外名师有经亨颐、许寿裳、张邦华、钱家治(钱学森之父)、朱希祖、姜丹书、李叔同、章嵌、胡公冕、马鉴、中桐确太郎、铃木珪寿、铃木克己、木多厚二、吉加江宗、张宗祥、杨乃康、夏丏尊、马叙伦、沈尹默、鲁迅、 郑永禧、胡浚济、陈日鎏、堵申甫、樊熙等。其中艺术科目的教师主要有:李叔同任教美术和音乐课,姜丹书任教手工、图画和美术史(姜丹书的《美术史》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史教科书),樊熙任教中国画,周承德任教音乐,堵申甫任教书法。其中李叔同先生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影响甚大。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字息霜,号叔同,1918年皈依佛门后法号弘一。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自幼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1905年赴日就读于东京美术专门学校,主攻绘画、兼修音乐。1912年秋,李叔同担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全校西画、音乐课程教学。关于李叔同的任教,姜丹书先生在《弘一大师永怀录•传一》中说过:“方清之季,国内艺术师资甚稀,多延日本学者任教。余先民国一年受聘入是校,而省内外各校缺乏艺师也如故;于是校长经子渊氏,特开高师图画手工专修科,延聘上人主授是科图画及全校音乐。上人言教之余,益以身教,莘莘学子,翕然从风。” 李叔同的加入给“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带来的最重要变化首先是改变了艺术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李叔同授课的正式课时不算多,所以他特别重视平时对学生的艺术辅导,时间是早餐前半小时、午饭后至上课前三刻钟,下午四点后到晚上就寝前。为了让学生都能接受悉心辅导,他排定学生轮流受教,有时甚至是到午夜。在他任教的几年里,在学生心目中,美术、音乐成为了和国文、数学同等重要功课。他的弟子丰子恺对此的描述是:“……我做中小学生的时候,图画、音乐两科在学校里最被忽视。那时学校里最看重的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算术,而最看轻图画、音乐……因此学生上英、国、算时很用心,而上图画、音乐课时很随便,把它当作游戏。”丰子恺接着说:“然而说也奇怪,在我所进的杭州师范里(即现在贡院前的杭州第一中学的校址),有一段时期情形几乎相反:图画、音乐两科最被看重,校内有特殊设备(开天窗,有画架)的图画教室,和独立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校园内),置备大小五六十架风琴和两架钢琴。课程表里的图画、音乐钟点虽然照当时规定,并不增多,然而课外图画、音乐学习的时间比任何功课都勤;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有人在那里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在美术教学中,李叔同首开室内写生、室外写生、西洋美术史、版画、野外写生等课程,对年轻学子进行较系统的艺术启蒙教育。李叔同的美术教学方法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学生从此开始养成了户外写生的良好习惯。学生邱志贞(梅白)曾撰文记录了一次写生活动:
1918年8月,李叔同(中)与丰子恺(右)合影。 三月十六日为旧丁祭,学校例假。午后二时半,携吴君梦非、朱君森玉,作宝石山游。出钱塘门,经卧龙山庄及西湖旅馆。未达梅丽公园,即北折而下,又西折而上,至宝石山,阶下有门,门首面山,山上雕石佛多尊,若飞来峰。入门则石阶层叠。路至曲折,乃拾阶而升,即保俶塔所建处。更上一层,有西爽亭焉,地为来凤亭旧址。亭为西士梅氏所建,中设六角石几一,石古凳三,适供吾三人踞坐远眺。湖心有亭,巍然在水中央,即湖心亭。是爱以铅笔写其景。写竟已薄暮,天又细雨,因即偕归。 李叔同最早采用了人体写生教学法,设立画室,画石膏像和模特儿并第一个提倡改良中国画。李叔同曾有讲义《西洋美术史》,也是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所编。这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系统的西洋美术史,可惜后来原稿遗失。 李叔同出家后在书信中说过:“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在他的学生看来,李叔同无疑是一位良师。李叔同才华横溢,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一大批学生走上了艺术之路。但于他而言,真正影响学生人生走向的还是其人格的魅力。丰子恺曾经这样评价过李叔同:“对学生态度是和蔼可亲。从来不骂人。学生犯了过失,他当时不说,过后特地叫这学生到房间里,和颜悦色、低声下气地开导他。态度的谦虚与郑重,使学生非感动不可。”。在李叔同看来,拥有一颗追逐美的艺术家心灵,是形成艺术人格力量的首要条件。他给丰子恺讲解“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思,要求他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他告诫丰子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为此,丰子恺这样领会:“我那时正热衷于油画和钢琴技术,这一天听了他这番话,心里好比开了一个明窗,真是胜读十年书。从此我对李先生更加崇敬了。” 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期,创作了一批堪称中国学堂乐歌典范的校园艺术歌曲,可谓是他的学堂乐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无论从创作数量和歌曲的艺术水平上看,李叔同这一时期的歌曲作品,皆是他歌曲创作中的精品。其中包括:《满江红》《南京高等师范 学校校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春游》《留别》《早秋》《送别》《忆儿时》《人与自然界》《西湖》《秋夜》《落花》《长逝》《悲秋》《春夜》《梦》《丰年》《冬》《莺》《采莲》《幽居》《归燕》《月夜》《幽人》《月》《朝阳》《天风》《晚钟》《涉江》《阮郎归》《送出师西征》《秋夕》《夜归鹿门歌》《清平调》《利州南渡》《废墟》等。其中《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由李叔同作曲,夏丏尊作词,1913年11月16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在学校的运动场举行了第一届陆上运动大会。会上师生齐唱校歌,另有28所学校逾万人观摩,场面极为热烈。 《送别》 “在创作手法上,李叔同擅长借景抒情;在配曲方面,他又喜欢采用欧美流行曲调,像《西湖》的作曲者就是苏格兰的亚历山大•C •麦肯齐(1849—1935)”。在李叔同创作的乐歌中,《送别》是广为传唱的一首,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此曲原名《梦见家和母亲》,作者是美国人J•P•奥德威。日本词作家犬童球溪曾依照旋律填写了歌词,名为《旅愁》。《送别》再次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借鉴了《旅愁》的意境,填写了如下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西洋旋律与中国意境歌词完美相融,使得歌曲流露出古典而又平实的独特意味,体现了李叔同文学、音乐上的不俗品位与卓越才华。就像丰子恺在《中文名歌五十曲》序言中所说:“西洋名曲所以传唱于全世界者,因为它们都有那样优美的旋律; 而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据我所知,中国能作曲又作歌的乐家,也只有先生一人。” 对中国而言,中、小学最早的音乐教育事实上就是乐歌的教育。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说:“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府县乡兴学。”“令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自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数、舆地、物理、歌乐”等等。其中的“歌乐”就是后来一般所说的“乐歌”,指新学堂中开设的唱歌课程,后来也兼指课堂上所教的歌曲。这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次提出在新式学校中开设“乐歌”课程。中国的乐歌课从诞生之初就受到日本音乐教育的影响,从20世纪开始,在旅日留学生们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学堂乐歌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中有沈心工、萧友梅、高寿田、冯亚雄、李叔同等。李叔同就是在沈心工的影响下开始接触乐歌和西洋音乐知识的。由于教授的便捷、传播的快速,乐歌课成为师范教育中非常重要、非常受欢迎的艺术课程。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设置“校友会”。“校友会”分作运动和文艺两部,主要负责各种课外活动。包括各种美术社团组织,如书法、篆刻、中国画、西洋画等,还举行比赛、展览、发行出版物。在1913年5月,浙师校友会发行了杂志《白阳》,当时出版第1期“诞生号”。封面是李叔同设计的,成为了中国杂志封面图案画的滥觞,文字则由其手书石印。校长经亨颐为《白阳》的题词是“美意延年”,李叔同自撰《白阳诞生词》,曰:“技进于道,文以立言。悟灵感物,含思倾妍。水流无影,华落如烟。掇拾群芳,商量一编。维癸丑之春,是为 白阳诞生之年。”《白阳》是一本综合性刊物,包含音乐、绘画、篆刻、诗词文学等,与艺术息息相关。《白阳》诞生号收录了李叔同自己所作的《春游》三部合唱曲。 《春游》是中国第一部合唱曲(三部合唱),李叔同作词作曲。歌词是: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画外疏钟送夕阳。 李叔同作《春游》 丰子恺在《绘画与文学》一书中对这段歌词作了如下评论:“‘万花飞舞春人下’就这一句看,末脚一个‘下’字很奇怪,除非人用催眠 术腾空行走,花怎会在人下面飞舞呢?但看了上句,‘游春人在画中行’便知道作者早已点明用着看画一般的‘平面画’的看法了。把春郊的风景当作一幅画看时,便见远处的人在画面上的位置高。近处的飞花 在画面上的位置低。可见这‘下’字非常巧妙,绝不是凑韵而用的。照实际上想,游人与飞花皆在地上,应说万花飞舞春‘旁’才对。但这样说便灭杀诗趣与画意了。”《春游》一歌词曲皆妙,可以说在画 意、文词、音乐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此曲流传甚广,即便在今日亦是如此,对中国乐歌影响不可谓不大。 除了《春游》歌曲之外,李叔同还把《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西洋乐器种类概说》《石膏模型用法》等文章一并发表在刊物上。其中后两篇是关于艺术的普及性文章,这种广泛介绍西洋艺术的做法,在当时国内艺术教育界是一个创举。《西洋乐器种类概说》有两章,第一章为“弦乐器”,第二章为“管乐器”。文中配有插图,介绍详细。 《石膏模型用法》有四章:“石膏模型为学图画者最良之范本”“收藏法”“教室之选定及室内之设备”和“图画之材料”。文章强调石膏模型在绘画练习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使用石膏模型进行美术教学也是全国的首创。 而诞生号“文集”中的《音乐序》则是1906年李叔同为《音乐小杂志》所写的序言。《音乐小杂志》是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在其序言中 李叔同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白阳》对中国近现代艺 术教育亦具有启蒙之意义。 《白阳》 《白阳》诞生号编目: 题字:石禅(按:即经亨颐) 白阳诞生词:息霜(按:即李叔同) 文案: 文集:音乐序 息霜 西湖夜游记 息霜 写生日记之一 梅白 说部集:写真贴 丏尊 诗集:丏尊二首、子庾二首、微颖二首、缠恨一首、雨苹二首、汝勋一首、慎独一首 词集:子庾三首、微颖一首、息霜一首 曲集:春游 息霜 谭丛: 文学篇: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 息霜 音乐篇:西洋器乐种类概说 息霜 音乐大家像一 鸿梁 绘画篇:人体画法 梦非 石膏模型用法 息霜 绘画大家像一 鸿梁 印稿:石禅、梅白、 丏尊 画稿:梦非、鸿梁、梅白 此外,李叔同也是近代中国较早创作并倡导现代木刻的人。他的学生,艺术教育家吴梦非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后的美术教育回忆片断》一文中作了这样的证明:“我们的课外组织有漫画会、乐石社(研究金石雕刻)等,并出版《木板画集》,这是自画、自刻、自己印刷的作品,其中有李叔同、夏丏尊等的木刻。”结合中国美术史,吴梦非的回忆告诉人们,在李叔同作为艺术指导的艺术团体里就已有木刻创作了,并且还出版了《木板画集》。这就证明李叔同是近代中国较早的木刻艺术倡导者和作者之一。李叔同的这项具有“先锋性”的工作在以往经常被人 们忽视。“所谓‘漫画会’、‘乐石社’是李叔同发起并组织的艺术团体。‘乐石社’是一个研究书法篆刻的艺术团体,主要成员有李叔同、经亨颐、夏丏尊、费龙丁、堵申甫等,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乐石社’出版过作品集,大部分现存于日本的东京美术学校(由李叔同寄赠母校,为人们研究该社保留了珍贵的资料。我国民间亦有流传)”。 李叔同作《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 正是在李叔同这样一批具有事业心的一流教师共同努力下,学校的艺术教育空前繁荣。商务印书馆于1914年曾出版过《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其中在谈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曰:“其专修科的成绩殆视前两江师范专修科为高。主其事者为吾友美术专家李君叔同(哀)也。” 内容节选自第三章《名师荟萃蔚英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