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所以,杭州西子湖畔的盖叫天旧居也就有了这样的名称——“燕南寄庐”。燕南寄庐是典型的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但是,房屋的布局却是北方的四合院格局。其实,这种“奇怪”的建筑形态,已经透露了房屋主人的北方气息——盖叫天是河北高阳人。作为老家在河北的盖叫天,将其在江南建造的寓所称之为“寄庐”,也很容易被人们所理解。 盖叫天虽然出生于河北,但是,他的演艺生涯却主要与江南特别是与杭州紧密相关。 第一炮在杭州打响 盖叫天出生于1888年,兄弟共有5人,其中三人学戏,大哥张英甫,艺名赛阵风,是著名武旦;四哥英俊,艺名七金子,唱文武老生;盖叫天排行第五,小名“小五子”,是盖派艺术的创始人。 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盖叫天8岁时就随家乡逃荒的人群徒步走到天津。后来,在天津“隆庆和”班学艺。一开始,盖叫天是生旦净末什么都学,并跟着戏班子到乡村去演露天戏。1900年由于八国联军的入侵,“隆庆和”戏班停演。盖叫天便跑到上海去寻找大哥。在上海,他的大哥又为他请了一位师傅专门叫他学老生。 1901年,盖叫天第一次来杭州演戏。当时,杭州城外的拱宸桥已经相当热闹,当地有“天仙”、“景仙”、“荣华”、“丽春”四大茶园。盖叫天是在天仙茶园内演出。当时,演艺界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跟着已经出名的演员的艺名来取自己的艺名。有的在前面加一个“小”字,有的在前面加一个“盖”字。当时演老生的演员中,名气最大的是谭鑫培(小叫天)。有人建议说:“就叫‘小小叫天’吧!”但是,也有人嘲笑说:“他也能与‘叫天’连在一起?不配!” 年少好強的盖叫天一生气,干脆取了个艺名叫“盖叫天”。他说:“我非得和‘叫天’紧挨着不可!偏叫‘盖叫天’!”就这样,杭州的演艺界出现了一个新面孔——盖叫天。 没有几天,“盖叫天”的艺名就在杭州叫响了。在天仙茶园,盖叫天第一天演的是《天水关》中的老生诸葛亮。演完后,台下不少观众认为:“这个小诸葛亮还有点味道。”第二天,盖叫天出演《翠屏山》中的武生石秀,又把武生演技充分地展现了一下。第三天,他又演《断太后》中的老旦李后。一个14岁的孩子,连演3个不同的角色,居然还演得相当出色,于是一炮打响,“盖叫天”三个字从此走红江浙一帶。盖叫天因為杭州是他的发祥地,所以,就与杭州结下了特殊的感情。 断臂感悟“学到老” 1904年,盖叫天回到上海的春仙茶园演戏。但是,没过多久不久,杭州演艺界又派人到上海來请他演戏,于是他又来到了杭州。但是,盖叫天第二次来杭州演出却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那天,盖叫天在仁和路上的天香楼戏院出演《花蝴蝶》。这是一出难度较大的武生戏,要打要翻,还要从高处翻腾下來。可能是由于疲劳过度,又沒有得到适当的休息,当他从高处翻腾下来时,跌断了左臂。 伤了左臂以后,盖叫天还生了一场大病。在治伤养病期间,有一天盖叫天去灵隐寺进香,回来经过“九里松”时,在这一处牌坊前小憩。这时走来一位50多岁的草药郎中,他见盖叫天左臂包扎着,便主动给了一些草药。盖叫天问道:“你看我的手臂会不会好?”草药郎中说:“你是干什么的?”盖叫天说:“我是演戏的。”草药郎中说:“你的病会好的,手臂也会接好,但是究竟有没有吃戏饭的本钱,就看你有没有决心了!”盖叫天答:“只要能演戏,决心我有。”草药郎中指着牌坊说:“你看这上面的3个字。”盖叫天说:“学到老。”草药郎中说:“对,只要能活到老,学到老,什么事不能做?”盖叫天听他一番话恍然大悟。从此,他记住了“学到老”这3个字,最后终于练就了一身绝艺,成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成名之后,盖叫天曾特意请著名书画家黄宾虹,书写“学到老”这3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断腿展现英雄骨 盖叫天在15岁那年,由于嗓子变声后嘶哑,难以再演唱功戏,从此,他便开始专攻武生。1934年5月,盖叫天在上海演武松杀嫂之戏——《狮子楼》,在跳楼时发生了意外,折断了左腿,断骨甚至还戳出了皮肤外。事故发生在当天晚上9时左右,戏院[SITESERVER_PAGE] 急忙派人给他家中送信,盖夫人急忙来到后台,和大家一商量,立即送往附近一位伤科医生家。经过包扎处理后,盖叫天回到家中。第二天,又去了另一家伤科诊所诊治。 2个月后,家人发现他的腿被接歪了,而且还时有疼痛。于是又把医生请到家中,这位医生说:“只有重新再接,但要吃两遍苦。”盖叫天一听立即追问一句:“你能接得正吗”医生回答说:“能行。”他听到“能行”两字,毫不犹豫,就在病榻咔嚓一下,又把自己的腿折断了。这位医生万万没有想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刚强勇敢的英雄汉,不禁大吃一惊。于是再动手把它接好了。 经过几个月的静养,盖叫天终于能下地走路了。不久他便回到杭州休养。居住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盖叫天不仅勤于练功,还勤于思考。他对西湖旁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观察得相当仔细,有段时间他还在自己家中饲养老鹰、仙鹤等,尝试着把动物的形象、动作融入到戏剧表演艺术中去。 周总理万里点亮灯 其实,盖叫天买下杭州金沙江的地皮是在北伐之前,而建成燕南寄庐则已经是1930年的事。当时,盖叫天买下地籍编号为“2都2图第1847号”的土地后,已无建房的钱,以后是通过不断地演戏,才又有了积蓄。他把节余的钱用在购置木材等建筑材料上,年复一年,等一切材料都准备就绪后,才开始动工兴建。 燕南寄庐,四周有围墙包围,围墙内占地2亩5分8厘,共有近30间房。到过这处湖上庄园的人,都会赞叹主人对房屋的精心布置。但是,燕南寄庐落成后,杭州西湖金沙港地区一直没有架设电线,所以,夜晚的照明也就一直是用汽油灯的。 新中国成立后,盖叫天去北京开会,认识了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1953年9月,盖叫天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又见到了周恩来。周总理关切地询问他在杭州的生活起居情况。盖叫天说:“我生活得很好,就是住的地方没接上电灯不方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等盖叫天回到杭州,家里已安装了电灯。盖叫天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共产党。” 1957年,周恩来陪同外宾访问杭州时,与陈毅元帅冒雨步行至金沙港燕南寄庐探望盖叫天。陈毅元帅还亲自为盖叫天题写了“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的对联,对盖叫天的一生作了生动的概括。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盖叫天受尽摧残,在残酷的批斗中,他的腿又被打断。他的家——燕南寄庐也被抄了。东西接连不断的往卡车上掷,数十辆卡车,满载盖家的衣物家具,古董字画绝尘而去。盖叫天从此被“扫地出门”,再也没有回到金沙港的家(当时的门牌号为金沙港34号)。 1968年,盖叫天夫妇从农村劳动回到杭州,被赶到松木场附近一间面积不到六平方米,白天不见阳光的小屋里。盖叫天就是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年。 但是,在磨难中,盖叫天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他曾深情地对妻子说:“我这一生中,周总理是知道的,共产党是知道的。”1971年3月15日,盖叫天因病告别了人生,告别了他热爱的京剧艺术。 1978年浙江省文化局为盖叫天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在落实私房政策的年代里,盖叫天的夫人薛义杰于1979年5月7日,主动提出:“我们考虑到目前国家住房紧张,我的态度是:不要归还原住房,请房管部门按照党的政策,将我原住宅予以合理折价归还。”后来,杭州房管部门就折价收购了这处房产。今天,盖叫天故居已经恢复了原貌并对外开放,参观者可以在这里真切地了解盖叫天的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