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包伟民教授四十年集大成之作《…
“三全本”上新|《梦粱录》:…
讲堂实录 | 宋书“尚意”
讲座预告 | 两宋杭州书法
 
特别关注
 
包伟民教授四十年集大成之作《…
关于在杭州高级中学建立中国共…
讲堂实录 | 宋书“尚意”
杭州解百的前身
钱塘人物
 
卢文弨
来源:《杭州历代名人》  作者:夏卫东  日期:2020-01-20

卢文弨.jpg

卢文弨(1717-1796),字绍弓,号抱经,又号矶渔。其先世由浙江余姚迁至杭州,遂世为杭州人。其父卢存心,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曾入国史馆参与撰修《明史》。卢文弨娶浙江著名学者桑调元之女为妻,并师从桑调元。乾隆十七年(1752)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上书房行走。历官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三十年,担任广东乡试正考官,主持当地的乡试。

乾隆三十一年,出任湖南学政。第二年,卢文弨上书《学政事宜》。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地方官责处秀才须经审报学政;秀才与当地百姓发生官司诉讼,秀才必须交由教官处理;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秀才应免其对读;政府对贫困的秀才应按照丁办照喜、丧事例给以钱粮补助。乾隆皇帝认为卢文弨此折是为了讨好当地的士子,属于徇私邀誉之举。于是,就下令免去卢文弨学政一职。乾隆三十三年,卢文弨以养亲为由辞官,返回家乡,致力于学术研究。

卢文弨潜心于古书的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钻研,与当时的著名学者戴震、段玉裁相交甚好。卢文弨广校群书。他校书过程中,不专主一说,参合各家之言,择其善者而从。他曾校勘过《逸周书》《孟子音义》《荀子》《吕氏春秋》《贾谊新书》《韩诗外传》《春秋繁露》《方言》 《白虎通》《独断》《经典释文》等一系列古文献,并将校勘后的成果加以刊刻公布。对于难以单本刻行的内容,就聚集合刊,称为《群书拾补》。除了对古代图书进行整理外,卢文弨自己也著有《抱经堂集》《仪礼注疏详校》《钟山札记》《龙城札记》等。

卢文弨对古籍中的义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唐朝为儒家经典作义疏时,其义疏不与原文中的注合行,而是单本别行行。所以唐以后,那些经注还有好的版本。宋代开始将义疏与经注放在一起。 由于宋人所附的经注不一定是汉代孔颖达、贾逵等经学大师时的版本,所以经注与义疏在内容上就发生矛盾。南宋以后,又将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的内容杂于注疏之中,以致儒家经典错误丛生。后人又不明其理,率而改之,更是错上加错。卢文弨的这一观点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卢文弨回乡后,多次在江苏、浙江两省的书院讲学。他用经术教导当地士子,使江浙学术为之一变。 乾隆六十年卒,享年七十九岁。

相关内容
困苦造就贤才,“演义救国”的蔡东藩 2025-06-24
杭州最牛发明天才,25岁凭一件“神器”成名!有人说,差点改变历史…… 2025-05-16
人物春秋丨陈尚君:罗隐在钱镠幕府 2025-04-16
茶,就是我的乡愁 2025-04-11
「读懂湘湖」明代萧山的“草根发明家”单俊良 2025-03-1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