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之琇(1722-1772),字玉横,号柳州,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医学家。出身于世医之家,幼时家道清贫,管在质肆(当铺)做工,白天工作,夜则刻苦学习。生平喜欢诗画,尤好医学。历时二十余年,贯通医理,遂悬壶行医,知名于时。 魏氏认为:“近因局方之教久行,《素问》之学不讲,抱疾谈医者皆喜热恶寒。”为了纠正时弊,他对外感病主张养阴增液为治,反对过投发散温补,并将养阴法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内科疑难重症。在肝病治疗上,魏氏结合养阴观点,提出一系列养阴肝、清肝火、崇柔润、戒香燥的见解。他悉心研究前人治肝法,汲取他人组方精华,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创制“一贯煎”。 不仅纠正了胃脘痛治疗的用药偏颇,而且将此方推广于胁痛、吞酸、症瘕、疝气等一 切肝病,为肝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养阴用药,药味般在三五味之间,很少超过六味以上,而每药用量少则五钱,多则二、三两,药少而量大,颇具特色。 魏氏本身是位学验俱备的临床医家,曾校订刊行明代江瓘的《名医类案》,认为尚有缺漏遂“杂取近代医书及史传地志、文集说部之类,分门排纂”,仿《名医类案》体例,予以补充。其中明清医案收录尤多,魏氏本人验案也编入其中,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初步编成《名医类案》六十卷。惜尚未整理就绪,魏氏因病突然去世。后经清代名医王世雄改编成三十六卷本,分三百四十五门,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症兼备。各案均列姓名、年龄、病症、治则方药,,其用药,品、量俱详,一病有数案,诊治方法各异,以变证咸备见长。所录验案治法众多,不仅重视药物疗法,且对针灸、单方、外治、心理疗法等验案也予收录。魏氏及王士雄按语,分析各案得失,或辨驳纠正,或引申发挥,对后学很有启发。 此外,王土雄将《续名医类案》中魏之琇所加八十五则按语,十则单方约万字从书中辑出,王氏加评注予以阐发,汇成一卷,取名为《柳州医话》(又名《柳州医话良方》)于咸丰三年(1854)刊行于世。所涉内容广泛,语多中肯,文辞流畅,简要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