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廷博(1728-1814), 字以文,号渌饮。祖籍安徽歙县,随父鲍思诩移居杭州。鲍廷博一生喜欢文史,年轻时科场失意,于是绝意进取,致力于购求典籍。他取《大戴礼记》中“学然后知不足“之句,以名其藏书之斋为“知不足斋"。后成为清代著名藏书家和古籍整理专家。 鲍廷博对书籍搜求,深下功夫。他藏书的来源,主要是搜购和抄录,经常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宋元善本珍藏,一旦闻有罕见之书,就前往借抄。他和当时著名的藏书楼如赵氏“小山堂”、汪氏“振绮堂”等都订有互抄之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藏书非常可观。其书斋中有许多宋元旧刊旧抄及其它珍本,仅两宋的遗集就多至三百余家。他不仅苦心搜书,而且能精心校书、刊书。他在校勘古书时态度严谨,能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王鸣盛称他“为人淹雅多通而精于鉴别,所藏书皆珍抄旧刻,手自校对,实事求是”。长期整理古籍图书使鲍廷博对版本目录学十分精通。著名学者阮元在对他一次拜访中曾以一 些稀见古本考问他,鲍廷博对这些书的优劣、意旨甚至连“见于某代某家目录,经几家收藏,几次抄刊,真伪若何,校误若何”都能了如指掌,解释得十分清楚。 最为难得的是,当鲍廷博发现有稀见珍本或古籍善本时,并非如当时一些藏书家那样秘而不宣,而是将这些书籍印刷刊行,使之公布于众。现存最早的《聊斋志异》刻本就是鲍廷博于乾隆三十年所刊印。他从乾隆三十四年开始将自己藏书陆续刊印(即《知不足斋从书》,到他去世的嘉庆十九年为止,一共出了二十七集。此后由他儿鲍士恭继续刊行,到道光初年时又刊行了三集。《知不足斋从书》成书前后共经历了五十余年,总共刻印三十集,共计二百零七种,七百八十一卷。这部综合性丛书以精善而著称,在清代私刻丛书中具有重要地位,里面辑刻了不少久已亡佚而又重新复出的珍贵典籍。 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政府开四库全书馆,征求天下遗书。他把自己搜得的六百多种善本,包括其中不少都是宋元旧版,由他的儿子鲍士恭献给了朝廷,为当时献书之冠。《四库全书》修成之后,乾隆皇帝发还全部所献书籍,还特地赐鲍廷博《古今图书集成》《伊犁得胜图》《金川图》等书,并在所献《唐阙史》等书上题诗:“知不足斋奚不足,渴于书籍是贤乎!”加以褒奖。嘉庆十八年,鲍廷博以刚印好的《知不足斋丛书》之第二十六集进献朝廷,被赐以举人进身。 鲍廷博还喜爱作诗,曾作《夕阳诗》二十韵,被人称为“鲍夕阳”。有《花韵轩咏物诗》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