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诰(1740 -1818),字西京,一字蔗林,号柘林, 富阳人。礼部尚书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殿试时本为第三名,乾隆皇帝因其为大臣之子,就将他置于第四名。董诰继承家学,擅于书法,为乾隆帝所赏识。进入翰林院后,就开始参与撰修《三通》《皇朝礼器图》等书,后又负责撰写金字经作为皇太后的祝词。历官修撰、中允、内阁学士,累迁至户部尚书。 从乾隆四十四年起,董诰开始任军机大臣。在军机处,他先后参与了筹画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反击廓尔喀入侵等事件。他长期在军机处,熟悉政府的典章制度与各种事件,上奏时从不用折子,都是直接向皇帝面陈。尽管同为军机大臣的和珅权势显赫时,但董诰并没有趋炎附势。在乾隆五十二年,御史钱沣就曾弹劾过和珅、董诰等军机大臣没有依照规定在一起办公。从此事中不难看出,两人的关系之冷漠。 嘉庆二年,董诰因奔丧回杭州。等他完丧回到北京后,和坤就阻止他与乾隆皇帝见面。很长段时间, 董诰一直在家赋闲。 嘉庆四年,乾隆皇帝死后,和坤被捕下狱,不久自杀。董诰才重新回到军机处并晋升文华殿大学士。 嘉庆十八年,在京畿和河南、山东爆发了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教起义。林清原计划纠集会众攻击在燕郊围场行精的嘉庆皇帝。由于用场官兵众多,恐难成事,就于九月十五日,在官中太监的配合下从西华门、东华门攻入字紫禁城。当时,正在返京途中的嘉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时不知所措。 大臣们都建议等调集太军后再进城,惟董诰独持异议。他认为这样做只能使人心不稳,局势更加难以控制,并说这次叛乱会马上就会被平息下去的。嘉庆皇帝最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日便起程回城。果然,由于皇帝的回京,使民心大安。到当天午后时分,进入紫禁城的天理教的教众就全部被擒杀。董诰的这种在危急时刻还能保持头脑冷静的能力,一直为清代的士人所津津称道。 嘉庆二十三年,董诰去世。死后,嘉庆皇帝亲往祭奠,并赠官太傅,赐谥号文恭,入祀贤良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