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第二辑…
【遇见·宝藏】活动招募丨走进…
南宋都城临安的岁时节日——西…
作家回家:孙昌建在浙江文学馆…
 
特别关注
 
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
皋亭万树桃花红
一篇“石破天惊”的报道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似水年华
 
我与杭齿的情缘
来源:《八级工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我与杭齿的情缘 赵水林/口述  日期:2020-03-23

赵水林近照.jpg

赵水林近照

【口述者简介】赵水林,男,1952 年生,1970 年进入杭州船用齿轮箱厂(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钳工高级技师,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

 

 

我出生于19528月,是地地道道的萧山人。我在家排行老大,下面还有3个妹妹。我父母亲都是农村的。我小时候父亲在外面打打零工,后来进入萧山电机厂工作,母亲料理家务。

 

我的读书经历

9岁上小学。当时从家里到学校要走40多分钟,因为路远,学校里又没食堂,只有带午饭去学校。那时候,不管天冷天热都会担心:天热怕饭菜坏掉,天冷又怕冷掉。读小学时,我的数学成绩很突出,经常上讲台讲解题过程,数学好对我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赵水林的初中毕业证书.jpg

赵水林的初中毕业证书

1966年小学毕业后,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我被分到萧山中学读初中。报到的时候,学校说你们回校去搞“文化大革命”,我们就回到小学去了。两年之后,社会上稍微稳定一点,学校才开始恢复正常教学。1968年,我第二次进萧山中学,上了两年初中。在学校里,我们没有教科书,学习资料也很少,因为书上很多东西是被批判的。学校里开设数学、语文、英语、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等)课程,但没有正规的教材,老师只发讲义,也很少给我们上课。每个学期除了一般的上课之外,我们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学工”要学一个月,“学农”要半个月,“学军”则要到军垦农场去半个月。这样一个学期下来,读书的时间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化知识都很缺乏,这也使我对知识的追求和向往更加迫切。

 

进杭齿厂当钳工

1970年,我19岁,初中毕业被分配到了杭州船用齿轮箱厂(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专门做船用齿轮箱。那时,我们分配的范围很广,有去“支农”的,有去建设兵团的,还有去“支边”的,就是支援边疆建设。像我这种直接分到厂里的学生,占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当时萧山一共3个大厂,一个搞电动机的(后来改成搞发电机),一个杭州齿轮箱厂,还有一个杭州第二棉纺织厂。

 

杭齿高精磨齿机群.jpg

杭齿高精磨齿机群

进厂以后,由于缺乏工业知识、产业知识,我看到什么都觉得很稀奇。分工种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懂,更没有什么想法,都随领导分配。厂里有车工、钳工、磨工,有铸造的,有锻造的,有热处理的,这么多工种分配到哪个工种大家都很乐意去。当时分配我做了钳工,我认为从学校到厂里去当工人是很幸运的。因为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就有“工宣队”进驻学校,让我觉得工人地位高,很光荣,所以我一定要做好。

 

进厂后,我的师傅叫陈炳昌,无锡人。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私人作坊里学出来的,技术水平很高。他当学徒的时候,私人作坊老板规矩多,在老板家里任何杂活儿都要干,除了当学徒,还要帮老板抱小孩、扫地、洗东西等等。学徒只有先把杂活儿理顺了,老板看得上了,才会得到培养。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培养徒弟也要求很严。那时候我师傅有两个徒弟,除我之外还有一个师弟,也是萧山人。他比我晚一年进厂,但比我大两岁,因为他曾支农两年,从农村回城的。我们跟了师傅之后,早上一到车间,先把桌子、凳子全部擦一遍,再给师傅泡好茶;晚上下班后,所有的工作场地、休息室全部要打扫干净。每天去工作以前,师傅吩咐我们带上需要的工具,装在一个工具盒里,一起带去。活干好,下班之前先把工具盒擦干净,再把每一样工具都擦干净;带出多少带回多少,一样不能少,整个过程都要做得干净利索。

 

我师傅技术很好,但人很内向,除了厂里要求注意的东西简单跟我们说一下,另外的话不多。在传授技术方面他是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做徒弟的一定要跟得牢,不跟牢是学不到技术的。学技术,我们土话说就是“偷拳头”,主要靠自己去学。在碰到难题的时候,去请教师傅,通过师傅的指点,自己去领会,才能学到真本领。师傅干活的整个过程、怎么个手法、怎么个套路,我都看得很认真,很用心地去学。在学习过程中,我也经常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当时我就一个想法:我做了这一行,就要干好这一行。往大了说,这是敬业,往小了说就是喜欢这个活儿,尽可能做到最好。

 

当时我跟着师傅学习修理精密机床,工序有粗加工、精加工。精加工一般是最后一道工序,设备要求也比较高,大多需用精密机床。举个例子,齿轮表面达到精度要求有多种条件,设备保证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那这种设备修理绝对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稍有马虎,就会导致整个产品降一到两级精度。齿轮传动中的精度高低会影响它的噪音和振动,噪音响了,振动大了,齿轮寿命就受影响了。

 

受师傅的影响,我现在带学徒,第一个就看他工作过程中手干不干净,第二个看他平时穿的衣服干不干净,搞精密修理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平时我们接触各种零部件,不完全都是用工具去擦的,零件装到上面,平面有没有毛刺,有没有灰尘,我们常用手背去擦。因为手背很敏感,一擦就能感觉出来。用这种方法来检查零件清洁度,平面有没有毛刺,自身的干净整洁是很重要的。只有细心、专心,对工 作追求完美的人才有培养前途。

 

1970年到1977年,我跟了我师傅7年。前三年是学徒,第四年成为一级工,工资是3251974年,我因为工作表现好,被单位选派到杭州机械局组织的钳工班学习了7个月,当时厂里一共去了3个人,正式钳工只有我一个。进厂第五年我升为二级工,工资是385,之后就不动了。二级工以后要根据国家计划来分配晋升指标,有了指标还要进行考核,由车间负责人和工人共同评定:谁工作突出,或政治表现好,谁就可以加一级,工资按照相应级别来发放。

 

直到1988年,因为参与厂里试制ZL40/50装载机变速箱和D85推土机变速箱,我积极配合技术人员,提出了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方面的改进方案,大大缩短了试制时间,厂里为了奖励我,才把我的工资提了一级。除固定工资外,当时我们没有其他奖金、补贴,唯一的福利 是每年厂庆的时候,每人能领到1份菜、1块肉、1条小黄鱼、2个鸡蛋 4个肉包子。

 

成长为高级技师

1978年,师傅因家庭原因调回无锡去了,我接了他的班,主持厂里精密机床修理和专用设备制造等方面的工作。当时班虽是接了,但客观地说我的经验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比别人付出的就更多了,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了。允许0.02毫米误差的工作,我尽量做到误差在0.01毫米以内,也就是通过提高精度来减少积累误差。慢慢地就弥补上了经验的不足。当时不像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资料十分缺乏,只能到厂里资料室借点机床说明书、修理手册一类的书籍看看。工作中碰到很多问题,因为知识、经验不足,常常要走不少弯路才能解决。

20世纪80年代,我先后参加了厂里组织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培训,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在工作上,我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有时工作遇到困难,白天想不通,晚上继 =续想,甚至半夜醒来还在考虑问题。靠着刻苦钻研,我的维修技能提 升很快。大概是1983年的一天,厂里要维修国产磨齿机里面的分齿机构,我因骨折无法参与维修工作,但徒弟们一直没修好。晚上我就让徒弟们搞了辆三轮车把我拉到车间,我跪在凳子上,花了十分钟就搞定了。

 

赵水林大师工作室工作方法推广及技能演示.jpg

赵水林大师工作室工作方法推广及技能演示

也是在这一时期我逐渐成了厂里的技术带头人,参与了当时的企业转型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当时开发的新产品ZL40/50D85,直到现在还在做,最高年产值两亿多,这也是我一手搞起来的。我认为,经验和理论知识是缺一不可的,光靠理论,摸索的路会很长,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就比较方便了。

 

大概20世纪80年代末,技术工人的职称分成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五档。1991年,我成为厂里第一个大修钳工技师,主要负责厂里的精密机床大修、抢修,还包括新产品开发、 专用设备的制造以及军品的试制。当时高级工升技师,不必参加考试,但需要有高级工理论水平,技能精湛、成绩突出,有奉献精神,企业推荐了我。

 

我的工作成绩和荣誉

由于我工作认真,技术较全面,业绩突出,1993年至1995年连续三年荣获集团公司最高荣誉“双文明标兵”。1994年,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7年我到浙江工业大学接受高级技师培训并通过考试,评上了高级技师。1999年荣获集团公司“十大科技精英”奖,自集团公司第四次科技大会以来,我每次都获奖,累计获得奖金近10万元。

 

2000年以后,企业产品向数控机械方面转变。相应地我们修理制造也转向数控方向,进口磨齿机进来之后如何维护、如何保养、如何抢修成为关键。2001年,我把两台“YBN90加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获得新生,为公司节约了几百万元的设备投入资金,我也因此获得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2002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2003年,我被评为“杭州市首届职业技能带头人”。当时为了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厂里开展了“名师带高徒”活动,把培养范围由原来的组内带徒扩大到整个钳工工种,厂里还把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基本上都列入了我的培养范围。2007年,我获得“杭州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还到广州、深圳、珠海进行交流,在广州技术协会组织的交流会上作了发言。

 

2009年,在第四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上,我参与研发的J035超高速减速箱节能环保项目获得金奖,这台变速箱最高转速6万转,是当时集团公司齿轮箱输入转速最高的变速箱。在之前的项目讨 论会上,我提出两个意见:一是箱体要求二次回火,去除应力;二是轴承配置间隙进行折中考虑。这两个意见均被纳入设计方案,最终变速箱试制成功,创下厂里齿轮箱输入转速纪录。2003年到2010年,我培养出2名杭州市技术能手、3名杭州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在带徒方面,培养了3名高级技师、5名技师、10多名高级工。

 

2011年,我获得“浙江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同年成立了省级赵水林技能大师工作室,次年上半年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后,我的工作方向也发生转变,带领工作室团队参与公司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以技能大师为带头人,以点带面,带高徒传绝技;研发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总结技术和技能创新成果,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2011年以来,工作室团队共取得了科技和创新成果86项,为企业降低成本数百万元,总结绝技绝活和工作方法近30例。我带领工作室团队奔赴各个分厂进行技能辅导和工作难题的讲解,传授工作经验。此外,我还履行技能服务社会的职责,受聘于萧山技术学院和萧山区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担任企业导师,既培养学生又培养教师。2013年我参与编写的钳工教材,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赵水林(右)讲授技能.jpg

赵水林(右)讲授技能

这么多年下来,不管是厂里的、市里的,还是省里的、国家级的,大大小小的奖也得过不少。这些嘉奖和荣誉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激励,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20世纪90年代后期,萧山工业发展很快,常有个体企业请我去,福利待遇相当丰厚。当时我的思想也有过波动,但我想到我能掌握较全面的技能,是杭齿培养了我,我理应忠诚杭齿,全心全意地为杭齿服务,最后便都一一拒绝了。从1970年进厂到现在已经47年了,我从来没向厂里提过工资待遇,从没计较过个人得失。我对杭齿厂有很深的感情,在杭齿厂待一天,我就要把学到的所有技术与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青年一代。

 

从不懂事的18岁到今年65岁,在工作方面,我的体会是:虚心好学,刻苦钻研,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相关内容
忆袁浦的平原绿化 2024-03-12
防空洞里也“繁花” 2024-03-04
往事追忆:话说老底子的余杭镇扫帚笔管生产合作社 2024-02-06
梅花样的品格——怀念夏子颐先生 2024-02-04
毕生练武 传递健康——记杭州民间武师陈梅勇先生 2024-01-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