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寻访海涂上医疗队的足迹
钱塘人物
 
《康熙仁和县志》所记载的明清才女
来源: 方志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范雅君  日期:2020-03-26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江南地区文化的繁荣。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之外,才女作为一个业已存在的性别群体,再次浮现。她们的事迹被记录于当地的地方志中,作为地方教化的正面典型。

钱塘、仁和,两县并属杭城两县,位于省、府治所,尤为人才文化汇聚之地。《康熙仁和县志》中有“贤媛”的记载,共有26名,其中的陈德懿、孙孟芝、钱庄嘉、顾若璞、姚令则、黄修娟,都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可以归为才女这一群体。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江南地区文化的繁荣。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之外,才女作为一个业已存在的性别群体,再次浮现。她们的事迹被记录于当地的地方志中,作为地方教化的正面典型。

钱塘、仁和,两县并属杭城两县,位于省、府治所,尤为人才文化汇聚之地。《康熙仁和县志》中有“贤媛”的记载,共有26名,其中的陈德懿、孙孟芝、钱庄嘉、顾若璞、姚令则、黄修娟,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可以归为才女这一群体。 

 陈德懿

代成化年间人,南康知府陈敏政之女,明景帝景泰时进士、右副都御史李昂妻。据《宫闺氏籍艺文考略》记述,德懿通晓典故,谙练时务,晚年诗词著作愈精,不但有名篇,且有名句。顾玄言《国雅品》曰:陈(德懿)诗如‘绿遍郊原外,青回远近中’,又‘引泉竹溜穿云入,堕粉松花绕舍香’‘深院雪消芳草绿,小园风过落梅多’,情致幽绝,足为女郎之秀。”德懿时常与海宁才媛朱静庵相唱和。德懿著述甚丰,可惜去世之后,其子孙无习文者,其作遂多散佚。嘉靖末年,郡士蒋灼,获其遗稿于败簏中,整理辑得四卷,编为《陈德懿集》。《明史·艺文志》著录其著有《陈德懿集》四卷行世,尤以律诗为工。如《闽山道中》《至淮阴》《高邮》《秋兴》《遣兴》《暮春》等篇。 

孙孟芝

代辰州府同知钱兆元妻子。县志上说她“工笔墨,恂恂若儒者”。孟芝和丈夫无嗣,对待丈夫小妾彭氏和其所生的二子,孟芝皆教之文墨,通传记。小女儿钱庄嘉得孟芝所传,尤工篇章尺牍。孟芝四十七岁卒,留有《琴瑟居诗稿》。

钱庄嘉

兆元的女儿,诸生钟天均的妻子。她自幼聪颖,母亲孙孟芝在教授其女红之暇兼教以读书作字。钟天均为佥都御史时,庄嘉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书籍,得以“淹通经史”后来又“精研理学”。她“为古文词,简洁遒远”,《玉镜阳秋》云:“钱夫人(庄嘉)与诸子书每及道学经济,禅悦语多臻到,岂仅上流夫人,殆是须麋中襟宇廓落者。偈语如病体若孤灯,微微映东壁,竟似唐人清妙之辞,非独能参竹篾者也。”著有《鹤牗轩集》。

 

顾若璞

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卒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字和知,钱塘县人。明上林苑署丞顾友白女,十六岁时嫁与仁和县诸生黄茂梧为妻。丈夫体弱多病,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亡故。当时顾若璞28岁,结婚才13年。她抚育一子一女两个遗孤成人,子黄灿、女黄炜皆能诗。90岁时无疾而终。顾若璞为明末清初杭州闺秀诗人之冠,不仅工诗,经史、诸子、小学也颇精通。有《卧月轩稿》。在顾若璞的影响和带动下,其娘家夫家顾黄两氏几乎满门女诗人。据《西冷闺咏》载:其侄女顾之琼字玉蕊,工诗文骈体,有《前后北征赋》《撷芳初集》《序初阳台》《西溪渔父》《河渚花隝》《净慈寺》诸诗。其长子璨娶丁氏,名玉如,字连璧。甚贤孝,能诗。顾若璞对中国女性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培养和组织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女性组成的文学团体——蕉园诗社。蕉园诗社分前后两期。前期称“蕉园五子社”,组织者为顾之琼,招诸女作《蕉园诗社启》。五子者,徐灿、顾姒、朱柔则、林以宁及钱云仪也。后期称“蕉园七子社”,组织者为林以宁。七子者,柴静仪、钱云仪、钱静婉、冯又令、顾启姬、毛安芳、李端芳也。蕉园诗社前后两期的组织者顾之琼和林以宁,是顾若璞的娘家侄女和外孙媳妇,她们只是名义上的组织者,其组织女性诗社的最大后台还是顾若璞。据《云蠖齐诗话》载,顾若璞年未三十即称未亡人,享高年。诸孙及诸女孙辈皆能拈韵赋诗,和知顾而乐之,有“为报九原相待客,诗书一线可能留”之句。顾若璞89岁时,还曾亲自为其孙媳钱凤纶序《古香楼集》。可见顾若璞晚年,确实经常与孙女辈一起,在杭州山水间过着风雅生活。


姚令则

字柔加,仁和人。约1680年前后在世。黄时序妻。姚令则弱龄即能言诗,聪慧绝伦。她是顾若璞的晚辈,“定省之余,侍祖姑顾夫人,执经问字,晨昏讨论有年。得祖姑之教居多”。她与妯娌钱凤纶皆长于诗,互有赠答。她也是著名的闺秀结社——蕉园诗社的成员。著有《半月楼遗稿》,其集附在顾若璞的《卧月轩集》后行世。


黄修娟

字媚清,江西督学黄汝亨女,沈希珍妻。性嗜书,七岁能弹琴,八岁能诗。汝亨尝抚之曰:“此吾家道韫也。”婚后常与同样能诗的叔姒钱如玉相互唱和,与嫂顾若璞之间亦常有文学往来。著有《芙蓉轩集》《琴谱二卷》《娱墨轩集》及《效颦集》,惜多散佚。

《康熙仁和县志》中记载的才女,是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才女盛行的体现。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中,收录了中国古代女作家4000余人,依朝代划分,明清二朝就占了3750余人。从区域上看,其收录的女作家仅江浙两省已占去总人数的八成。可见明清时期文化繁荣的江南一带,最是才女辈出之地。

《康熙仁和县志》记载的才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明清之际江南才女群体的兴盛。这就呈现出当时妇女群体生活状况的多种面向。

一方面,明清江南地域社会是一个封建礼教强化的时期。因为女性主“内”,所以江南地域社会强调女性在家庭空间中的三从四德,官方与民间都不遗余力地宣扬褒扬贞妇、节妇,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秩序,强调“内外有别”的空间秩序,在空间上将女性禁锢在家中;而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了相当多的才女群体,这些才女多处于官宦之家或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女性个人的才华、性情被强调,才女们结伴出游,与名流交往、唱和,在很大程度上越出了当时社会空间对女性的规范。

史学家高彦颐也曾指出,明末清初,对女性而言似是最好,也似最坏的时期。在宋代,士大夫家庭妇女享有一定的继承权和相对自由的再嫁、改嫁权,而明末清初时,女性已失去财产权,并且被迫屈服于日益严厉的贞洁观。明清地方志中大量的节妇名单显示,无论是上流和平民妇女都是服膺于贞洁观的。但是,如果从地方志、私人作品和小说对明清之际城市生活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与上面描述相对照的另一幅图画,在这里,女性享受着某种非正式的权力和社会自由。大量才女自己写的作品,显示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

地域社会和其秩序维护者士绅群体对于才女群体,持一种包容甚至某种程度上的鼓励姿态。这和他们的女性观发生变化有关,士人对妇女才、情的重视,推动了闺阁文化的发展。明清士人对于女性的诗文之才大加褒扬。当时人们认为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经》中充斥着大量的妇人作品和爱情之作,女性在诗词创作上较男性更为自然和真实。在这种褒扬才女的思路下,男性士人认为女性创作诗词相对于男性创作而言,既是补充附庸,但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而无法被男性创作取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才女群体才能够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并获得了家庭男性的认同,比如唱和、赞赏,以至作品获得出版。清初,陈惟崧在《妇人集》中就记载了许多杭城才女,对这些才女的评价不乏溢美之词,可以透露出士人对女性从事文化创作的认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致敬求是“大先生”|陈从周(下) 2024-12-27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