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似水年华
 
我的焊工情结
来源:《八级工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於惠民/口述 刘建华/整理  日期:2020-04-13

於惠民获全国劳动模范留影.jpg

於惠民获全国劳动模范留影

【口述者简介】於惠民,男,1958年生,1978年进入杭州 锅炉厂,焊工高级技师。

 

 

从进入杭州锅炉厂开始,我一直坚守在一线焊接岗位,差不多整整40年了。

 

一边苦干一边摸索

195810月出生,197812月,还是毛头小伙子的我进入杭州锅炉厂(以下简称“杭锅”)技校学习焊接专业。应该说,当时的杭锅挺有眼光,对技校生的教学、实习工作都很重视,在校生每月有15元加1元糕点费的工资补贴。

 

工作中的於惠民.jpg

工作中的於惠民

1年多的技校时光,我较系统地学习了焊接理论,学会了不少操作技能,算是对焊接有了初步认识。我成绩优秀,毕业后进入杭锅焊接车间,从学徒工开始干起,带我的师傅是李健,一位年纪不大却有多年焊接经验的“老焊工”。

 

说实话,1978年及以后一段时间的焊接还是以手工焊为主,很辛苦。那时我负责焊接的锅炉主要是低压、小型热水炉,可供北方取暖用。工作时,半蹲或更多是趴在不高的容器内,姿势就让人很难受;手拿焊机,另一只手还要时不时扶着防护眼镜,焊接时焊花四处飞溅,落在衣服上就是一个破洞,有时迸在皮肤上,疼,得忍着。稍一不留神,手一抖,焊机在容器上留下半点瑕疵,就可能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传统焊接还要与高温、粉尘为伴,车间经常是浓浓的烟尘味道,一次任务往往需要几十个人一起完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一边认真工作,一边琢磨,结合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摸索;还经常和工友讨论如何改进焊接工艺。当时就一门心思想着如何缩短焊接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焊接成本。现在想想,为省时省力开始的一些现在看来不算成熟的摸索虽然有些“功利”,也养成了爱琢磨爱思考的工作习惯。

 

工作表现也是被工厂看在眼里的,大约是在进厂五六年后吧,我算“出师”了,开始自己带徒弟。1985年左右,我成为杭锅焊接小组小班长,指导十几个人焊接;1993年左右,我又被提升为大班长。其间,由于表现突出,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4年,杭锅的生产任务时间紧张,焊接任务加重,厂里挺着急。鉴于我一贯的工作表现和技术水平,厂里决定由我领衔,带领大部分焊工一起完成焊接任务。我深知,焊接班组工作时间有较强的特殊性,因为产品需要连续焊接,工作团队很多时候需要日夜不间断地工作;操作过程中,设备故障、调试等问题在所难免……焊接车间的情况我还是很熟悉的,根据生产和焊工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工作计划,把焊接任务落实到了个人。作为领衔者,我带头加班加点,随时督促工作进展;遇到麻烦事,不管是午夜还是凌晨,我都会爬到焊机上查找、解决问题。经过努力,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合格率 100%1995111日,在原杭州人民大会堂,我和其他几位同志受到隆重表彰,我被授予突出贡献奖。我们的付出,杭州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道,我在厂里开始有些名气了,干劲更足了,也激励着我立足一线,继续摸索,进行新的技术创新,提高焊接效率。

 

在一线攻关项目

2001年,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挂牌(以下仍简称“杭锅”)。进入21世纪,感觉什么都在变,焊接的产品在快速转型升级,由小锅炉到余热锅炉、气化炉、船舶、核电、化工产品等等;焊接面对的新材料大量出现,这些新材料对焊接过程中温度高低、坡口大小等要求近乎苛刻;焊机也在加快更新,主要依靠自动焊,焊丝可以自动“行走”,但焊接速度、方向、力度都需要人去精准掌握。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出现后,一些老办法不管用了,在一线,我能明显觉察到,包括焊接在内的很多工种都迫切需要改进工艺。

 

於惠民(左一)在车间.jpg

於惠民(左一)在车间

对新名词、新标准常常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怎么办?我就主动学习国内外前沿理论知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现场“观摩”有经验的老师傅的焊接,看他们如何拿新焊机、如何发力用力等,并虚心请教;争取机会到国内兄弟单位、国外合作厂家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熟悉最新动向,了解最新焊接标准。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从我的经验看,最重要最让焊工受益的还是要多琢磨多练习。我负责焊接的一般是高压容器汽包,汽包称得上是锅炉的心脏部位,形状有点像茶壶,最低的技术要求是纵、环缝焊和大接管角焊,其钢板厚度一般是25cm左右,或者更厚。经常为了掌握一个动作要领,我需要反反复复练习几十次,拿模拟焊机对着模 拟汽包一遍一遍地做,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新材料需要焊接试验时,我自告奋勇;有技艺比武时,我“自不量力”与高手过招;每次有新焊机试用的时候,我往往总是第一个上机调试,试制产品。

 

2009年初,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一些大项目被迫暂停生产,部分员工,特别是一些年轻员工情绪不稳。这时,杭锅承接了美国GE 公司甲醇汽化炉项目合同,该项目汽包体积庞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加之以前没有类似焊接经验,焊接难度相当大。厂里讨论时,不少技术人员主张放弃承接项目,因为焊接很容易产生裂纹,打个比方,焊接裂纹就像癌症一样,对产品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

 

实际上,2000年以来,包括杭锅在内的国内公司承接的海外项目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我注意到这一趋势以后,就一直默默关注海外工艺技术的更新情况,比较国际焊接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区别,对欧美国际普遍认可的ASME证书标准更是做了悉心研究。 厂里征求我的意见,我直截了当说,想试试。不过当时我心里还是有些底气的。作为GE公司在节能、环保、低碳领域的首例制造产品,特殊的材质、特定的温度要求……难题明摆着的。常规方法试了很多, 都不能奏效。这时,我凭借着对国际标准的了然于心,与工艺部门反复分析论证、实践操作后,决定打破常规,对焊接工艺和流程做了多次修正创新,制定了专门焊接方案,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项目完成后,GE公司对焊接给予高度评价。我带领的焊接团队的技能也又一次得到提升。焊接工艺的改进,为向其他项目产品推广此项技术奠定了基础,也为杭锅带来了长远利益,我真的很欣慰。

 

在几十年焊接一线工作经历中,我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多次被杭州市总工会评为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方法,有许多先进的焊接技术和操作方法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发挥“传帮带”作用

20135月,以我名字命名的於惠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成立,专门致力于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攻关与推广工作。创新工作室目的之一就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围绕一线遇到的重点、难点问 题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高师带徒等活动,让创新工作室成为在 一线激发公司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思路的交流平台。

 

一样的两条或多条环缝,如果不同的人来焊,质量或多或少总有差异。如果能实现同时焊接,效果显而易见,既减轻了焊工的劳动强度,保证了焊接质量,又加快了生产进度。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对“锅炉筒体两条环缝同时焊工艺攻关”项目进行了针对性探索。对220T/H高煤炉等产品采用两条封头环缝同时焊接,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焊工根据电流、电压、焊接位置、焊板厚度、焊机性能、产品特性等总结出可供参考的合适参数;需要用一套标准将两位焊工的焊接风格、焊接速度等统一起来,让两人步调一致。如何做到配合默契,“度”的拿捏至关重要。万事开头难,作为工作室领衔者,我第一个上机示范,把焊机调试到最佳状态,总结出适用的焊接参数供参考。示范后,还要指导跟进焊接的人。不要小看现场指导,不是动动嘴,简单说说而已。一个动作,需要详详细细、不厌其烦地讲述操作要诀、技巧;解疑释惑同样不轻松,盯牢别人的同时,问题要提得准,让跟进的人心服口服,很多动作要前前后后试很多次。

 

工作室成员葛小青、张小凤、章刚红、鲍晓俊、陈明洪、朱川丛等现在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成立创新工作室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几年的工作室领衔经历,我也有一些体会,切实发挥好“传帮 带”作用,促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离开焊接一线是不可能完成的,离开焊接一线“纸上谈兵”效用是会大打折扣的。窄间隙焊机防串动翻转台使用方法,骑座式接管焊接过程中操作技巧,数控非径向马鞍接管焊接落差调节、焊枪变角器使用要领……所有这些都来自于我在操作一线的“经验之谈”,终究要回到生产一线指导焊接。

 

焊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2015428日,我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面对荣誉,我保持清醒。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我明白,焊接技术发展太快,手工焊时代,一项新工艺能保持30年领先。现在呢?3年,3个月甚至3天的领先期都不一定有,因为都在创新,很多成果是同步推出的。焊接领域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一线开创焊接新领域,进行技术创新永无止境。

“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jpg

“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

非径向接管自动焊一直是技术高地,接管不对称,一面高一面低,有斜度,焊接难度可想而知,一直使用手工焊焊接,劳动强度高,效率低,容易出现返修。杭锅与中电华强联合研制的全国首台数控非径向马鞍自动焊机,在调试焊接过程中不能满足焊接要求,联合双方都无计可施,国内外也没有先例可循。我带领自动焊班组成员与焊机厂家人员一道,反复试验商讨、几经论证后,结合多年的经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按我提出的方案,厂家写出了改进调整的十几项程序,我在现场具体指导怎么做,用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满足了焊机要求。而杭锅与中电华强预期项目完成需要至少一年时间。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需要攻克的困难太多了,上班时间我和大家一起开动脑筋对焊机进行改造升级,下班在家,我像“着了魔”一样,反复琢磨推演改进方案。产品得以应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杭锅提高该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出了较大贡献。埋弧自动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一直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以前,单面加热、焊接、挑缝、打磨;另一面要重复完成上述动作,耗时长,任务重,焊接工真的很辛苦。焊接一面,另一面自动成型,这个问题我在一线思考琢磨了几十年,也在一线试验了几十年,同时也作为攻关项目受到杭锅工艺部门和工会的支持与帮助。20166月,容器高加车间指定我为焊接主攻手,进行该焊接技术攻关。一开始,攻关试验在工业工程部焊接实验室如火如荼开展。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内,几十次的焊接试验、反复校调焊接设备、不断更改背面衬垫保护方式,整理记录海量的焊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终于埋弧自动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成功应用!

201710月,在各项工艺条件具备的前提条件下,先在令号17F014的筒体纵缝焊接上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工艺进行试制,最终该筒体纵缝经RTUT无损检测一次性合格。目前,车间已经在第二只汽包17F015上继续使用这项新技术进行焊接。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也开辟了杭锅现代锅炉焊接工艺的新领域,也了却了我多年的一个夙愿。

 

站好我的这班岗

临近退休,不少企业“挖墙脚”的邀请电话,我都婉言拒绝了。早就有人劝我离开一线,指导指导新职工,清闲清闲,我都“一笑而过”了。好主意、好点子哪里来?处在困境束手无策时,怎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焊了40年,也琢磨了40年,悟出一个理儿,“绝知此事要躬行”,来自实践一线的海量操作经验,总结升华后更直接更容易在关键时刻转化为“灵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说用在焊接领域,并不夸张。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812月,也是我进厂40周年。40年来,我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焊机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换代,经过努力,也开辟了埋弧焊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初衷不忘,本色不改,如果需要,我还会冲到焊接第一线,毕竟,40年的一线焊接生涯,我有很深的焊工工匠情结;毕竟,杭锅培养了我,我对工厂充满深情。我会好好站好我的这班岗。

相关内容
钱茂伟|杭大学习生活忆旧 2024-11-20
因为历史,所以现在:一位老人的抗美援朝记忆 2024-11-11
良渚古城发现记 2024-11-05
1984年:大运河首次迎来大型考察队 2024-10-2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