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周凯《武当纪游二十四图册》(资料图) 周凯(1779- 1837),字仲礼, 号芸皋,富阳人。早年从学阳湖文派领袖恽敬、张惠言。嘉庆十年成进士,殿试二甲,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改编修,充国史馆提调,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在京期间,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结“宣南诗社”,为京都二十四诗人之一。道光三年,出任湖北襄阳知府。任内著《种桑说》三篇,并派人入浙江,采购桑苗八千余株,移植于汉水之滨,倡导襄民养蚕。又发动民工疏浚高阳池,受益农田千多亩。同时创办义塾八十余所,自捐官俸印刷启蒙课本。任内诉讼案件大多亲自审理。此外,如建桥梁,修城垣,实仓廪等,政绩显著。在襄阳四年,常微服出访,求时事之兴废,考前人之得失,写成《襄阳杂识》。离任前,将已办而未完成,以及后来亟待办理诸事,辑成《襄阳必告录》。道光六年,擢升湖北汉、黄、德道。任内曾四至京山县查勘江堤,著《勘堤纪程》《疏浚汉水内外二河故道议》。 十年,任福建兴、泉、永道。到任之初,深感厦门处泉、漳之交,扼台湾之要,而金门又为厦门外围,似此海疆要区,商业重镇,应有完备之志书,以供守备参考。遂与孙云鸿等先后纂修《厦门志》与《金门志》。《厦门志》和《金门志》对兵制、防海船政等作了不厌其详的记述,具有一定的参考、查证、实用价值。周凯当时就预感到海防的重要性,主修《厦门志》与《金门志》,这一创举 是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在周凯死后三年,就爆发了举世震惊的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国侵略军舰队进窥金门、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和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率部据险击退。事实证明了周凯的远见卓识。 道光十三年,澎湖风灾,周凯受朝廷派遣,赴澎湖赈灾,途中多次遭遇强台凤,差点船翻人亡。周凯一路勘察,跑遍三十九座岛屿,召集当地百姓询视灾情,了解疾苦,亲自发放赈灾银九千余两,而不假手吏役,随从人员的差旅费用也都由周凯自理,不动用升顺灾公款,也不劳地方供应,此举深得人心。又以其所见所闻著《澎海纪行诗》两卷,这对了解澎湖当时的社会情况、风土人情都有一定的价值。 十六年,周凯调任台湾兵备道。之前台湾人张丙起事,聚众杀官吏,自称开国大元帅,年号天顺。清政府为维护领土完整,即派人“剿平”。周凯至任,犹有张丙余党为患,乃与总兵张公琴及台湾官员陈杰峰等合力搜捕,斩杀四十余人。 据周凯后裔提供的祖传口碑,周凯在台湾任职时,见当地百姓把桑树当柴烧很可惜,就派人把浙江的养蚕能手带到台湾,帮助台湾同胞发展蚕桑。台湾岛上螃蟹成灾,啃吃水稻,当地百姓却不知道螃蟹可吃。周凯派人捕捉螃蟹,煮熟了吃,并教会百姓吃蟹,蟹灾因此而灭。次年七月,周凯病殁于任所。周凯死后,身无分文,皇帝感其清廉,下旨动用库银为他办了丧事。灵柩回归故里,墓葬新城大塘坞(今富阳新登松溪)。 清光绪五年,林豪纂修《澎湖厅志》称周凯"政绩卓著,无愧一代循吏”。1918 年,台湾著名学者连横编纂的《台湾通史》也把周凯列入《循吏传》。 周凯工诗善画,绘有《武当纪游二十四图》,为传世名作;著有《内自讼斋文钞》《内自讼斋诗钞》《襄阳诗集》《均阳纪游诗义《高阳池修禊诗集》《富春杂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