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1 建德乌龟洞遗址远景 众所周知,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其早期阶段就是考古学界所划分的以打制石器、采集和狩猎为特征的旧石器时代,为人类的童年,历程相当的漫长,就中国而言大致距今有200多万年至1.2万年;晚期阶段则发展到了以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农业出现,以及定居生活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距今年代约为1.2万年至4000多年。然因我国疆域辽阔,自然资源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不一,因而各地区间的历史进程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更因秦朝以前历史,大多没有文献记载,原始社会则仅有一些神话传说,这就需要靠考古发现,来诠释解读那逝去的历史片段。 “杭州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和五千年的建城史”,这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宣传语,显然是针对在今日钱塘江南岸的萧山区发现的跨湖桥文化和北岸的余杭区良渚文化古城而言。然萧山区也就是以前的萧山县,古代又称余暨、余衍、永兴县等,从汉代至民国之时,归属绍兴府所辖,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1958年,才改属杭州市辖境,但其文化传统、习俗均与绍兴接近,而与杭州差异较大。不过,诚如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今日所写的任何一部古代史,其实都是现代史,自有一定的道理。 图2-2 “建德人”牙齿化石 为了阐明今天杭州历史的悠久,揭示其文化底蕴的深厚,同时也为了让读者对杭州文脉有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本书史前时期取材的范围将扩大到包括萧山、桐庐、建德、临安等地在内的大杭州市区,以弥补某些缺环及史料的不足。至于战国、秦汉以后,因史料日臻丰富,故研究范围及取材多定位在杭州城区(即小杭州)之内,着重探讨钱唐县治,也即其政治中心所在,以及西湖的形成等问题,这是我们要先交代清楚的。 图2-3 桐庐延村洞地貌(采自《杭州的考古》) 就大杭州而言,杭州地区的远古人类,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距今至少已有十多万年的历史。 197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自然部(即今日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前身)的有关专家,曾在今日的建德市李家镇上新桥村西的乌龟洞中,首次发现了浙江的第一枚远古人类的犬齿化石以及一些属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化石标本,为研究人 类的生活年代及古气候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意义十分重大。此时期生活在该区域的人类,后被命名为“建德人”。当时,根据对“建德人”牙齿化石形态及动物化石的研究分析,表明其为30岁左右的男性青年,生活年代属于晚更新世晚期阶段,距今年代大致有5万年。 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测定实验室又采用了先进的铀系测年法(U系法)对化石重新测定,公布的年代数据有两个:其一,BKY82012为10.8±0.9/0.8万年;其二,BKY8013为9.7±0.8万年。两个年代数据平均值为10.3万年左右,也就是说“建德人”生活的真正年代,应该距今10万年左右。正是这群栖息在浙西山地的“建德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壮有力的双手,同大自然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掀开了杭州历史的序幕。 图2-4 智人头盖骨碎片附着与钟乳石(圈线处)图2-5 临安出土的石核 此后的2000年5月,在桐庐县印渚镇延村的两个石灰岩洞穴中又发现了8块古人类头盖骨 化石和包括水牛、黑熊、猪、赤麂与中国犀等种类的近百块动物化石。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随即将这批化石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鉴定,证实古人类化石属于智人头盖骨碎片和一块下颌骨,且个体年龄较轻,而动物化石则与浙江晚更新世动物群相似。后经南京师范大学用铀系法作年代测定,包括人类头盖骨化石标本在内,其大致年代距今为2万~1万年前或更早,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2004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又在临安市玲珑街道、於潜镇、太湖源镇等地,发现了20余件打制石器、石球、刮削器、手镐等,距今年代为10万~1.2万年(也有 人主张於潜镇发现的打制石器距今约有20多万年)。这些重要发现,增强了我们寻找杭州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踪迹的信心,同时也为今后有望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带来了一片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