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杭州文史新媒体2024回顾
 
特别关注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东岳村转型背后的传奇人物
钱塘人物
 
是他,写下七月七日《长生殿》
来源: 菊斋微信公众号  作者:萧冰  日期:2020-08-26

七夕,总在每年溽暑最盛时到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这两句诗近乎家喻户晓。而化“长恨”为“长生”的传奇《长生殿》依然在舞台久演不衰。不过,戏曲家洪昇一生的巨大起伏却有些鲜为人知。

 

早年:钟鸣鼎食,文采飞扬


640.webp (1).jpg

洪昇(1645-1704年),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著名戏曲家,有《长生殿》、《四婵娟》等传奇九种,亦能诗文。与孔尚任齐名。图为孔,编辑时洪图不慎缺失


洪氏家族从元末明初就开始世居河渚,历史上多出官宦,尤为显赫。曾经,在洪家埭的洪氏宗祠里有一副楹联: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


上联指南宋洪皓父子,下联指明代洪锺祖孙,洪皓、洪锺皆官至一品。


南明隆武元年七月初一(1645年8月21日),洪昇生在甲申国难後的钱塘,彼时的中国,明安宗弘光政权刚刚崩溃,正是生灵涂炭之际,满洲铁骑正在加紧攻占江南。

因家学不浅,洪昇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才华横溢,又得陆繁弨、沈谦、毛先舒等名士教诲,十五岁鸣笔为诗,二十岁创作屡见,友人云“洪子方弱冠,着书不可算”。


洪昇又与青梅竹马的表妹黄氏结婚,更是传为一时佳话——十里红装铺就,终于娶得了如意妻。洞房花烛夜,夫妻展颜欢笑。婚後的生活摇曳生香。为了求取功名,洪昇朝则伏案书写,夜则把卷诵读,而黄兰次研墨以待添香烹茶。

相比于枯燥的八股文,洪昇更喜欢戏文,读书倦怠时,便清清嗓子唱上几段,黄兰次琵琶伴奏,夫唱妇随情意融融。

 

青年:莫名家变,生计困顿


这位意气风发的江南才子二十五岁进京,入国子监,但只落得肄业,次年便铩羽而归。


永历二十五年(1671)秋天,二十七岁的洪昇从钱塘出发,一路北行,直至大梁,第二年隆冬才风尘仆仆地返回家乡。

时正岁末,离阖家团圆的除夕夜已经不远。

却不料,一场“天伦之变”正在等待着他。


甫跨进洪园家门,洪昇就莫名地受到大母钱氏逐其出家门的责罚,同时也被父亲“无罪见斥”。不知那来的嫌隙和怨愤,使父母任他无家可归,流浪在外,竟然没有半点怜悯。最终,他不得不带着妻子黄氏搬出洪园,与父母分居。日子过得很艰难,有时几乎到了断炊的地步……

这桩发生在洪园深宅大院里激烈的矛盾冲突,任何信息都被高墙挡得严严实实,个中情由自然无人知晓,加上当时史家对洪氏家族的忽视,留下的历史记载有限,直至今天,我们仍无法知道洪昇这场家变的始末缘由。



三十岁,洪昇决意再次北漂,开启了“伤心作客三千里,屈指依人二十秋”的旅居生活。谁想,这一去就是十七年。


友人陈訏曾在《寄洪昉思都门四首》说洪昇:

我忆长安客,飘零寄此身。卖文供贳酒,旅食转依人。

——陈訏《寄洪昉思都门四首》


洪自己也毫不讳言当时困窘:

大地春回日,羁人泪尽时。七年身泛梗,八口命如丝。揽镜知颜改,闻钟觉岁移。空怀拊髀恨,终愧弱男儿。

——洪昇《己未元日》


但生计烦恼并没压倒洪昉思,他的诗文逐渐得到了王士禛、李天馥等名流的认可,他们结交甚欢,“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一时京师文坛为之侧目。


洪昇仕途不意,只好广交京师名士,把精力用在诗词散曲上。而後,父亲起鲛遭诬和叛乱的耿精忠有关联而被判流放宁古塔,他奔走呼号,向满洲王公大人求情,且昼夜兼行,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所幸后来遇赦得免。“多年遥负米,辛苦踏京尘”,自此,洪昇多次返乡探望父母,屡屡奔波于北京、杭州之间。


为此他形容枯槁,心力交瘁。


他反复写到奔忙的无奈:“妻子长安亲旧国,年年北往复南征”(《感怀》),“北往南归两行泪,谁能分寄大江流”(《扬州客舍夜雨》),而《夜泊》更是直接剖白心迹:

败芦寒雨断矶边,梦醒孤舟泪泫然。堂上二人年六十,旅中八口路三千。谋艰桂玉羞逢世,心怯风波且任天。扰扰半生南又北,未知归计定何年。

——洪昇《夜泊》


又有《雪望》写他黯灰的心境: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洪昇《雪望》


在此期间,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颜”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也为未来创作打下了基础。

 

中年:发奋著述


在京城的日子里,擅写剧本的洪昇,生活、地位并未出现任何转机和起色,他长时间以卖文(杂剧剧本)为生,写过《咏雪》、《簪花》、《斗茗》、《画竹》等多个剧本,本子也曾被优人搬上舞台演出,但均未出现他期待中观众如潮、奔走相告的热烈情景。


怎么办?再灰溜溜地回钱塘?

不!绝不!


就在这飘零颠簸中,洪昉思依旧笃定自信,构思巨作。


一次,洪昇和朋友偶然谈起唐开元、天宝遗事,李白的狂放不羁使其大为感慨。于是他以李白为主角,创作了传奇《沈香亭》,表现李白应诏在沉香亭填写清平调词的故事。到了北京,友人说《沈香亭》这个剧本写得并不好,排场近熟,不能独树一帜。洪昇觉得有理,遂删去原剧中李白的情节,加入李泌辅佐肃宗中兴唐朝的故事,把剧本改名为《舞霓裳》。


接着,洪昇受白香山《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和白朴《夜雨梧桐》的启发,又不满于前人描述,删去秽语和无关情节,“後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愿,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人颇赏之”(《长生殿》例言),充实了《长恨歌》诗、传的内容,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爱故事发挥到了极致,更名为《长生殿》。


这部佳作的高妙就在于写帝王情感而又不限于此,天上人间熔于一炉,把原本招人非议的皇室醜闻化为至情至性的真挚爱情。


在洪昇的笔下,帝王也如百姓一般有自己的爱恨情仇;同时,从戏曲角度说,避免了《梧桐雨》刻画马嵬之变的悲伤凄绝,让李杨能在天上重圆,不留遗憾的“长生”也暗合了传统戏剧精神的中和之美。


洪昇是明朝遗民,又逢南明政权一个个站起又一个个覆灭的板荡,接触的尽是怀揣故国之思的文人,自然对历史兴亡格外感慨。“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酷爱历史又个性疏狂必然要在作品中有所体现。《长恨歌》描绘的国家动荡和玄宗幸蜀,无不昭示着中国大明江山的哀荣,这部神话色彩的帝王言情剧也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再加上洪昉思自通音律,曲辞雅正,审慎的创作态度更是增色不少。


我们的大作家又藉李龟年之口表达对乱世的愤懑:

【南吕】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洪昇《长生殿•弹词》


1688年,“盖经十余年,三易稿而始成”的《长生殿》终于定稿,“予可谓乐此不疲矣”。洪昇满心欢喜地把剧作搬上舞台,一时间京师轰动无不称颂,甚至连满洲皇帝玄烨都很感兴趣。民间更是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说。对于仕途蹇滞的洪昇来说,自己的心血得到朝野认同真不啻是种最大的慰藉。


但这种宽慰只是暂时的。翌年八月,洪昇遍请名士,邀伶人在北京寓所演唱《长生殿》,孰料引起了轩然大波——

或许是洪昇疏狂个性引起政敌的不满,又许是对国人一贯的政治迫害,给事中黄六鸿上本,弹劾洪昇等于国丧期间(佟皇后七月逝)非时演唱,是对朝廷的“大不敬”。洪昇因此入狱,革去国子监监生籍。当时观看演出凡有官职者,一律免职,包括当时刚中进士的赵执信,终生不复用,是为长生殿之祸。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又两年,四十七岁的洪昇再次带着怨恨离开了京师。


仕宦之路完全闭锁,洪昉思再次流落到江南的故家,依然疏狂,更是把毕生精力都用在戏曲上。尤侗回忆,“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醵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除了在稗畦草堂吟咏之外,昉思更游历四方,《长生殿》也在此时正式刊刻,并在杭州、苏州、松江、南京等地到处演唱。

虽然官场失利,洪昇却在舞台上尽显了才情。


中国戏曲史的耀眼双子星南洪北孔,竟然都以文字取祸,悲夫!

 

晚年:水中捞月


洪昇晚年有《忆桂》诗,他是累了、也倦了。

池畔两株桂,年年开暮秋。天香清鹤梦,花影乱鱼游。剪伐归何处?婆娑忆未休。惟余一拳石,似写小山幽。

——洪昇《忆桂》


1704年五月,应江宁织造曹寅之邀,洪昇至南京,以三个昼夜尽情欣赏《长生殿》全本演唱。曹寅善音律、有才华,给自己和洪昇一人一本长生殿的剧本,并伴随著名伶的演出而和声节奏。此次盛会热闹非凡,曹、洪二子好不尽兴。


金埴记载了这一曲坛盛事:

曹公素有诗才,明声律,乃集江南江北名士为高会,独让昉思居上座,置《长生殿》本于其席。又自置一本于席。每优人演出一折,公与昉思雠对其本,以合节奏。凡三昼夜始阕。两公并极尽其兴赏之豪华,以互相引重,且出上币兼金赆行。长安传为盛事,士林荣之。

——金埴《巾箱说》


由于这个机缘,甚至有些人怀疑大名鼎鼎的《石头记》亦是洪昉思所为,或者,至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过曹家人……


我们大文豪在返乡路上却乐极生悲,六月初一于吴兴酒醉登船落水而死,年六十。其师友如王士禛等无不为此扼腕。更令人感叹的是,洪昇生前常以柳永自况,身後却更为萧条寂寞,可谓一语成谶:生前落魄,身後落寞。

 

都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洪昇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却留下了传世经典。传奇《长生殿》在情节、主旨、宗教、历史、音韵、表演上几乎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末出《重圆》里说:

旧《霓裳》,新翻弄。唱与知音心自懂,要使情留万古无穷。


好一个“要使情留万古无穷”。

好一个“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洪昉思。


相关内容
致敬求是“大先生”|陈从周(下) 2024-12-27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工书善画两翰林:董邦达、董诰父子 2024-10-30
史话杭州·名人杰士: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 2024-10-30
“浙西高士”吴颖芳 2024-09-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