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学术纵横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学术纵横
 
杭州地区宋代历史遗存调查
来源:《杭州文史》第18辑  作者:王征宇  日期:2020-09-21

一 引言

今天的杭州,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富阳和临安十区,建德、桐庐和淳安三县(市),全市总面积 16596 平方千米。北宋时,杭州先后隶属江南东道、两浙道和两浙路,南宋时先升杭州为临安府,后分两浙路为东、西两路,临安府属浙西路,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盐官、新城、临安、昌化、於潜九县。至清末,九县中,除盐官曾改为海宁外,其余名称均未变。宋代的临安、於潜和昌化,现均属临安区,富阳和新城现属富阳区。盐官现已不再隶属于杭州市,而隶属于嘉兴市。宋代的萧山本属越州(南宋时升为绍兴府),1959 年,萧山县改属杭州市。1996 12 月新设立的滨江区,原属萧山县。今建德、桐庐和淳安三县(市),在宋代时属睦(严)州。宋代时,睦(严)州下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曾名青溪、淳化)、遂安六县。其中,建德、寿昌现属建德市,桐庐、分水现属桐庐县,淳安、遂安现属淳安县。因此,杭州地区包括了宋代的钱塘、仁和、余杭、富阳、新城、临安、昌化、於潜八县和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六县,以及萧山县。

杭州地区宋代历史遗存丰富,包括城址、墓葬、手工业遗存、石刻造像等。因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城址与墓葬择要介绍,并对部分新近发现或尚未公布的考古资料进行简要介绍。

 

二 城址

 

杭州地区内的城址已开展考古工作的主要有临安(府)城址、严州(睦州)城址和临安县城址。

1. 临安城(都城)址

临安城位于今杭州市上城区和下城区。临安城的考古工作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1983 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成的南宋临安城考古队,开始了对南宋临安城尤其是皇城的大规模调查、钻探与试掘工作。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临安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由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承担。30 余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各项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包括皇城、德寿宫、太庙、中央官署、御街、皇后宅第、地方官署、官窑、寺庙等在内的大量与南宋临安城有关的重要遗址,使深埋地下的临安城遗址的轮廓逐渐清晰,同时还对丰富的出土文物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南宋临安城是我国历史时期重要都城之一,南宋是杭州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纵观杭州城市发展史,五代与南宋是杭州作为都城快速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五代吴越国时,修筑海塘,扩展城垣,奠定了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两宋交替时,政治上的骤变,使得杭州这座北宋时的州城,跃升为行都,乃至国都。也正因为这一变迁,使得临安城在中古各时期的城市中独树一帜。

一方面,由于这座城市处于“倚江带湖”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使其在发展之初,就难以形成北方城市式的整齐划一的里坊体系。而且,唐宋之际都城制度的重大变革,在汴京至临安城的历史进程中,表现为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延续形式,是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特例,对其后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隋代于柳浦西(今凤凰山一带)始建杭州城,经吴越国时都城,历北宋时州城,至南宋时复为都城,经历了州城与都城的递进与反复。其由州城至都城的递进,是按照帝都模式的调整和创新,而由都城至州城的反复,却成为对前朝城市规模和布局的继承与发展。

南宋临安城包括皇城和外城。

皇城依托凤凰山,围绕馒头山(宋称回峰),利用自然地形布置宫殿、园囿和亭阁。大庆殿和垂拱殿位于宫城的南部,太子宫即东宫位于东南部,后苑建在西北部。皇城南门丽正门,北门和宁门。(图 1)在今望仙桥东,另建有专为高宗、孝宗禅位后居住的德寿宫(重华宫),形成南内(皇城)与北内(德寿宫)并置的特殊格局。

图1 南宋皇城遗址历年考古调查勘探试掘地点及成果.jpg

外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北两面城墙较短,东西两面城墙长而鼓出曲折。它南跨吴山,北连京杭大运河,东南靠钱塘江,西临西湖。城区南北长约 14 里,东西宽约 5 里。城四周筑有城墙,并环以护城河。城墙遗迹以东城墙发现最丰富,其中,2015 年揭露的上仓桥路段城墙遗迹,是目前已发掘的城墙遗迹中保存最好的,是杭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图 2)城门开有钱湖门、清波门等 13 个旱门和 5 个水门。其中,位于今湖滨路与庆春路交叉口的六公园内的钱塘门遗址,经2008 年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包括门道、门洞侧壁基础、城墙夯土等的城门遗迹(图3)。

图2 上仓桥临安城东城墙遗址.jpg

上仓桥临安城东城墙遗址

图3 南宋钱塘门遗址门道遗迹.jpg

南宋钱塘门遗址门道遗迹

临安城以一条纵贯南北的大道(即御街或“天街”)为中轴线。据文献记载,南宋御街以朝天门(今鼓楼)和观桥(今贯桥)为界分为三段,此前于 1988 年、1995 年和 2004 年三次发现的南宋御街相关遗迹,集中在御街南段的中山南路一带。而 2008 年的发掘是朝天门至观桥间南宋御街遗迹的首次发现。经多次发掘明确了上下叠压的两层不同材质的南宋御街遗迹,表明南宋时期御街的建设经历了由砖砌到石板铺筑的演变。(图 4、图 5)在皇城至朝天门一带的御街沿线设有太庙以及三省六部、枢密院、五府等重要机构,实际上具有外朝的性质。城市的中、北部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城内虽设有九厢以利管理,但官署与坊巷、民居间杂,如御史台在清河坊(今河坊街)之西,秘书省在天井巷(今小井巷)之东,五寺、三监、六院等均分布在临安城内各坊巷间。

图4 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御街遗迹.jpg

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御街遗迹

图5 中山中路南宋御街遗迹.jpg

中山中路南宋御街遗迹

临安城的礼制性建筑并未严格地按御街两侧对称布置。如南宋太庙位于城南中山路的西侧,1995 年开始,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经发掘发现了南宋太庙的东围墙、东门门址和大型夯土台基等重要建筑遗迹。而景灵宫位于临安城西北的新庄桥,以刘光世、韩世忠旧宅改建而成。景灵宫附近还建有供奉昊天上帝和圣祖、太祖以下皇帝的万寿观,以及供奉五福太乙神的东太乙宫。


临安府治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荷花池头一带,南起河坊街,北至三衙前,东依劳动路,西邻南山路。经2000 5 月至 8 月的考古发掘,所发现遗迹规模宏大、营造考究,是中国古代衙署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例证。

图7 南宋临安府治遗址西厢房遗迹.jpg

  南宋临安府治遗址西厢房遗迹

临安城内河渠众多,有盐桥运河(也称大河)、茅山河、市河、清湖河等,除了御街外,还有四条大的横街,横街之间是东西向的小巷,共同构成了纵街横巷、水陆并行的街网布局。临安城的城市供水系统,除地面河渠外,还有一套完备的地下供水设施。引西湖水入城,解决居民用水问题,是临安城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 年和 2017 年,在今杭州紫城巷和劝业里地块的发掘中,分别发现木管、水井等供水设施遗存,具有重要意义。

图8 紫城巷供水设施遗存.jpg

紫城巷供水设施遗存

2. 建德梅城睦州(严州)城址

严州城位于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梅城镇地处新安江、兰江与富春江三江交汇处,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今之梅城在历史上的建德县、睦州府、严州府、建德路、建德府中均有重要地位,长期为县治及府城所在地。梅城的考古工作开展甚少,未为学术界所重视。为配合新安江梅城段防洪大坝建设,考古人员先于 2014 5 月对该城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之后,于 2014 7 月至 2015 1月对明清南城墙遗迹实施发掘。

严州城较大的筑城活动,根据文献记载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唐中和四年(884)(刁衎《大厅记》);第二次是在北宋宣和三年(1121)(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城社》);第三次为元末明初李文忠所筑(民国《建德县志》卷三《城池》)。

李文忠重筑之严州城,除沿用东侧近碧涧的一段城墙外,其西北、正北都向内作了收缩,向南则移近新安江。此后至民国前,严州城一直沿袭李文忠时的格局,未做大的更改。城东以碧涧、南以新安江、北以乌龙山、西以建昌、屯军诸山作为天然屏障。城址除东北角因山势略弧形内凹外,平面大致呈圆角方形,南北长约 1.2 千米、东西长约 1.34 千米,面积经测算约 1.2 平方千米。今之梅城,仍保留了元末明初所筑城的格局。

3. 临安区政府内吴越国至宋代建筑遗址

临安县城址位于今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2017 4 月至 10 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临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配合临安区政府政府内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建设的考古发掘中,于一号探方(T1)内发现吴越国建筑遗址,并揭露宋、元等不同时期建筑遗迹多处,出土大量瓷片及铜钱、文字砖、瓦当等遗物,部分砖上发现“大唐”“官”“官用”“大”“东”“上”等文字,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揭露遗迹以五代吴越国时期建筑遗址保存最好、规模最大,且沿用至北宋。该建筑遗址应为吴越国时期衣锦军军治所在,南宋时属临安县衙署。

图9 临安区政府内吴越国至宋代建筑遗址.jpg

 临安区政府内吴越国至宋代建筑遗址


三 墓葬

 

杭州地区的宋代墓葬以西湖周边发现最多。西湖周边地区发现的宋代墓葬主要分布在西湖的西、北、南面的山坡上,如玉皇山、老和山、双峰及灵隐一带,迄今为止发现的宋代墓葬有 20 余座,多为砖室墓。另外,在富阳、建德等地也有零星发现。最近,在临安区昌化镇集中发现一批宋代墓葬,墓室也多为砖石墓,墓前建筑形制特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1. 灵隐马龙山宋墓

该墓位于西湖区灵隐景区内龙门山东麓向东突起的台地之上,发现于第三次文物普查调查时。该墓坐西朝东,由神道和墓冢两部分组成,神道直达墓口,两侧分布有华表和石翁仲等建筑,两个石翁仲均为武将,比真人略大,精雕细刻。

墓冢部分由三座南北并排的墓室组成,其上有馒头形封土,该墓未发现墓志铭等有明确纪年及记事特征的遗物,无法准确判断墓葬的准确年代及其主人的归属,但根据石翁仲的造型特征、墓室墓砖的形制规格等推测该墓应为南宋墓。

 

图10 马龙山宋墓全景.jpg

 马龙山宋墓全景

2. 桃源岭宋墓

墓葬位于杭州植物园内桃源岭南部,为券顶砖室墓,未发现墓上建筑,共三室,出土有墓志、铁券、砚台、石人像、铜镜、铜钱和瓷器等随葬品。根据墓葬的朝向分为左、中、右三室,东西向平行分布,方向 270,墓室形制及尺寸一致,为纵向双层券顶。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 2.9 米,宽 1.4 米。墓壁以单砖平铺叠砌,三墓室均在西壁正中位置设一壁龛,其中左右两壁龛为直边人字形,中室为连弧边人字形,墓室之间以小窗相通。墓底平铺砖,左室为横向排列,中、右室为横纵相间排列。

图13 桃源岭宋墓全景.jpg

桃源岭宋墓全景

墓室随葬器物右室最多,中室次之,左室最少。均发现有铁券和墓志,其中铁券锈蚀严重,墓志的材质均为砖。左室随葬墓志刻有“范氏之菆”四字;中室壁龛中发现一石人像,高 30 厘米。右室墓志详细记载了墓主陈氏的有关信息,据墓志可知右室墓主为陈氏,祖籍南京,其丈夫为王洌,官至武翼大夫,墓主逝于南宋嘉定三年,即公元 1210 年,终年 79 岁。根据三个墓室的形制特点以及墓志记载情况等推测桃源岭南宋墓应为夫妻并穴合葬墓。

3. 昌化平康路南侧地块宋墓

墓葬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平康路南侧。2018 7 月至 8 月,在配合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 XJ01-02 地块开发建设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一批宋至清代墓葬。之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该批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宋代墓葬有 M1 M10M13M17M19M32 M33 等。墓葬朝向以坐北朝南为主,均以窄长条砖砌筑,墓室多为券顶,出土器物较丰富。其中,M4M5M7 M8 墓前建筑保存相对较好,包括拜台、甬路、排水沟等。墓葬出土器物较丰富,有青龙、白虎、莲花等纹饰砖雕,和天目窑黑釉瓷盏、龙泉窑青瓷残件、铜钱。

图15  M17全景.jpg

 M17全景

 

 

作者系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胡斌:皇权的虚与实:宋孝宗朝的两宫体制运行 2024-12-18
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 2024-12-10
吴钦根|谭献与章太炎交游始末考 2024-12-04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吴铮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辨 2024-11-1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