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燮(1860-1929),原名尧俞,字伯唐,一字伯棠,钱塘人。清光绪十五年(189)中举人后,屡试不第,纳赀为内阁中书,保升翰林院侍读及户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二十八年任留日学生监督。次年任外务部左参议。三十一年,任驻英公使,曾获赏二品顶戴。三十三年,回国后升任外务部右侍郎,又任邮传部左侍郎。同年任考察宪政大臣,出访英、德等国。宣统二年(1910)出任驻日公使。1913年奉调回国,历任北洋政府熊希龄内阁教育总长、平政院院长兼参政院副院长等职。1917年任交通总长代国务院总理。
1919年2月,汪大燮提倡组建“国民外交协会”,即“国际联盟同志会”,于当年在北京大学开成立大会,推梁启超为理事长,蔡元培、王宠惠熊希龄、张謇等为理事,时值梁启超漫游欧洲,由汪大燮代理此职。同年五四运动兴起,汪大燮曾与王宠惠、林长民向北京警察厅总监呈请保释被捕学生。1921年8月,汪大燮与钱能训、熊希龄、孙宝琦等人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并任理事一职;次年任外交部“华盛顿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1922年11月29日,再任黎元洪的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因派系难容,于翌日通电辞职,经黎元洪总统挽留,应允维持十日为限。1925年起,汪大燮先后出任全国防灾委员会委员长、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故宫博物院董事等职。晚年,弃政办学,创办平民大学,自任董事长兼校长;并致力于红十字会等慈善事业。汪大燮在我国政界中,资望甚高,同孙宝琦、钱能训合称“三老”。编有《英国宪政丛书》、《分类编辑不平等条约》。 |